此盟約影響中國幾百年,但可能是一場陰謀

大澤鄉起義的時候,陳勝提出了一個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平民出身的劉邦一聽這話,拎著斬蛇劍就從芒碭山蹦出來了。

此盟約影響中國幾百年,但可能是一場陰謀

可是等劉邦坐上皇帝寶座以後,他就不這麼想了。若是人人都想稱王,都想當皇帝,他這位子如何坐得穩,必須得想個辦法才行。

此盟約影響中國幾百年,但可能是一場陰謀

於是,劉邦找出種種藉口把燕王臧荼、楚王韓信、韓王信、燕王盧綰、趙王張耳、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全都給收拾了。

此盟約影響中國幾百年,但可能是一場陰謀

收拾完這些異姓諸侯王之後,劉邦還不放心,又殺掉一匹白馬,與群臣訂立盟約,即“非劉氏而王,非有功而侯,天下攻擊之”。

據說白馬之盟很有影響力,漢朝八百年的基本國策以及中國兩千年的歷史好像都和這個盟誓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繫。

此盟約影響中國幾百年,但可能是一場陰謀

但讓人奇怪的是,這麼一個重要的盟誓儀式,咋史書上竟然沒有留下正式的“紅頭文件”,僅僅零星的出現在幾處人物對話之中。

事實上,在劉邦去世前幾個月,他還封了一個異姓王—南海王織。除此之外,漢朝疆域內還有閩越王無諸、南越王趙佗、長沙王吳芮等異姓王。

此盟約影響中國幾百年,但可能是一場陰謀

所以,史學界有些人很是懷疑這個白馬之盟的真實性,認為這可能是陳平、周勃等人為了誅殺諸呂而想出來的一個託詞。

呂后當政期間,為了保證自己百年之後,少帝可以獲得足夠的外戚力量支持,曾經將呂祿封為趙王、呂產封為梁王、呂通封為燕王。

此盟約影響中國幾百年,但可能是一場陰謀

這三個人都是由列侯提拔上來的,從資歷上來說,完全夠格。並且在受封之前,也經過了朝中大臣和各地諸侯王的“民主評議”。

不僅朝中大臣認為“無所不可”;各地諸侯王也“皆以為宜”,所以冊封呂祿、呂產、呂通為王,在程序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當時沒人說什麼白馬之盟。

此盟約影響中國幾百年,但可能是一場陰謀

但是,呂后萬萬沒有想到,在她死不久,有些人為了發動政變,就編造出來了一個白馬之盟來製造社會輿論,並且嚷嚷的全世界都知道了。

結果呢?呂祿“欲發亂關中”,卻稀裡糊塗地交出了兵權;呂產要進宮“謀亂”,卻連兵也不帶,連宮門也進不去。請問,古今中外,有哪個“反賊”是這麼“謀反”的?

此盟約影響中國幾百年,但可能是一場陰謀

所以,“誅呂安劉”並不是什麼“平叛”,而是一場赤裸裸的宮廷政變。呂思勉先生就曾一針見血的指出,呂氏之敗,關鍵在於他們並沒有謀反計劃。

退一步講,如果“非劉氏而王,非有功而侯,天下攻擊之”是真的,怎麼也沒見哪個大臣敢去南海、閩越、南越、長沙等地平叛呢,那可都是異姓諸侯王啊!

此盟約影響中國幾百年,但可能是一場陰謀

由此可見,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白馬之盟就這樣堂而皇之的在世間流傳了這麼多年,並且越來越像真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