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雍正儿子弘时的下场如何?

风流只为你倾心4548645

爱新觉罗.弘时,是雍正第三子,也是他长成年的最大的儿子。其母齐氏在雍正初封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及贵妃年氏,地位高于乾隆帝生母熹妃钮祜禄氏,为后宫第三位妃主。而且雍正早年对弘时特别喜爱,在他成婚后,仍然允许他在宫中居住,贴身教导。不管从母妃的出身地位、年纪、还是从雍正的态度上来看,弘时继承大统的可能性很大。



关于弘时的下场,《清史稿·卷二百二十 列传七》记载: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卒,年二十四岁。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清高宗(乾隆帝)即位之后,追复弘时的宗籍。砥犊情深的父子俩怎么忽然就反目治罪了呢?雍正这位“屠夫”有没有杀死自己亲儿子呢?

弘时获罪,也是有他的“取死之道”。雍正经过艰苦卓绝的“九子夺嫡”,在看起来任何方面都不占优的情况下,取得皇位,除十三子允祥外的其他弟兄皆反对,传他是矫诏篡位。为此,雍正杀了皇室宗亲两百余口。坐稳皇位后,“弑兄屠弟”,“弑兄”是指雍正帝囚禁了大阿哥允禔、二阿哥允礽、三阿哥允祉;“屠弟”则是指五阿哥允祺、八阿哥允禩、九阿哥允禟、十阿哥允、十二阿哥允祹、十四阿哥允。其中允禔、允礽、允禩、允禟均被囚禁而死。弘时因当时雍正意图让弘历继位的意图很明显,出于嫉妒,竟然头脑发热地倒向雍正的政敌允禩,参与到他八叔的政治势力中!


可想而知雍正的心情,悉心教导的儿子导向了要自己命的政敌一边,父子关系彻底决裂,勒令他去做允禩的儿子。雍正四年,正月将允禩撤去黄带,从玉牒除名,二月,对不知悔改的弘时做了同样处理,并将他逐出紫禁城。弘时被撤去黄带后,由其皇叔允祹约束养瞻。雍正五年抑郁而终,年仅24岁。

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清高宗(乾隆帝)即位之后,追复弘时的宗籍。


如是史社

在正史中,弘时也是被雍正赐死的。

但赐死的原因与电视剧《雍正王朝》不同,反而与《甄嬛传》的情节是一致的。



正史中,弘时没有竞争夺嫡,也没有在科考案中泄露考题,更没有谋刺弘历和隆科多。

弘时是雍正的皇三子,庶出,诸子中最年长者,弘历的异母兄长。弘时的生母是李氏,雍正登基前为侧福晋,名份仅次于嫡福晋乌拉纳喇氏。

起初,雍正对这个儿子还是蛮喜欢的,为他精心挑选老师促进学业。



雍正登基以后,还允许已有家室的弘时同住在宫中,说明当时父子间的感情还是相当不错的。

后来,雍正也逐步认识到弘时并不具备继承皇位的胆识和才能,但仍然很关心和扶持,希望他能够有所成就。

如果弘时能稍有些头脑,谨言慎行,哪怕做个亲王,也能终生保全富贵。可他的思想确实太单纯幼稚了,毫无城府心机,导致大祸临头。



弘时是亲身经历过康熙帝两废太子,九子夺嫡这些残酷的政治斗争。

康熙死后,雍正登基,对那些曾经的竞争对手们进行了残酷打击,而弘时则对皇叔们的遭遇比较同情,以至于他的政治立场站到了雍正的对立面。

雍正五年,弘时随父皇雍正在宗祠祭祀先帝,弘时忽然脑袋瓜不灵光了,他说:“先帝在天之灵,愿目睹手足和睦,兄友弟恭”,他跪下来为几位皇叔求情,言语中暗示雍正这样对待兄弟,令先帝康熙在天之灵难以安定。



这简直是撮死嘛,雍正仿佛睾丸上被火苗烫到一般蹦了起来,暴跳如雷,立即下诏,以“言行放纵不谨”的罪名将弘时革除宗籍,而后就赐死了。

令雍正气愤和伤心的是,自己对他如此关爱,而弘时做为儿子,居然为别人说话,伤害自己的父亲,还专门往最敏感,最隐痛之处进行打击。

“才智不足,尚可教诲,然此子心怀异志,侍君不忠,对父不孝,则断不可留”。

弘时的这种固执的观念深深地触怒了雍正,最终以“放纵不谨”的罪状,贬弘时为罪臣之子,削宗籍,赐死。这一情节与电视剧《甄嬛传》是一致的。



正史中,乾隆还是很怀念这位心地单纯善良的兄长。这一点,与电视剧《雍正王朝》和《甄嬛传》都不相同。


馋嘴肥猫1


首先说明电视剧不等于正史,也别拿电视剧的剧情来等于正史并且借以分析正史。

正史上雍正三子弘时的下场的确凄凉,但并非雍正赐死。只能说因为皇权立场问题,屡屡惹恼了雍正,最后在雍正四年以放纵不谨原因而被削宗籍,等于是被剥夺了一切权力,次年抑郁而死。

虽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至今清史都没有面世,但清朝还是有着不少史料可以查看的,比如说“清世宗实录”、“清高宗实录”、“清朝玉牒”等。

以下这段资料就很是耐人寻味。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

这段资料表明了弘时与雍正弄的不可开交,父子之情差不多断绝了。原因可能是因为皇位继承人选上雍正很明显的倾向于立皇四子弘历,导致弘时心里极度不平衡。并且弘时与雍正九子夺嫡时的大敌老八胤禩走的过近,弘时因此被雍正强令成为胤禩之子,因为老八胤禩在雍正四年被撤去黄带,所以他宗法上的儿子弘时也跟着被撤去黄带,之后由皇叔胤祹约束管教。

根据这段记载可以看出雍正虽然与弘时的父子之情断绝,但并没有彻底放弃弘时还交由胤祹看管。(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而且老八胤禩的儿子下场可比弘时惨的多了。


而且雍正四年雍正的政敌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先后死去,心腹大患都清除完了。雍正没理由没必要再在雍正五年赐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时,哪怕父子二人弄的不可开交,但也不至于对于一个没有威胁又是自己血脉之人斩尽杀绝。

清朝玉牒记载:第三子弘时,一子。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母齐妃李氏,知府李文辉之女。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卒,年二十四岁。

清朝玉牒详细记载弘时的死亡时间,也就是雍正四年与雍正的父子之情宣告破裂一年以后,在被看管期间郁郁而死。

现在重点来了,抛去电视剧因素。

第一个提出雍正杀子之说的是曾任清史馆协修的历史学家唐邦治先生,他在民国时的1923年出版的“清皇室四谱”一书中提出弘时被“削宗籍死”也就是削宗籍的当日赐死。而雍正四年弘时就已被撤去黄带也就是等于削去了宗籍,这中间可是差别了一年。

弘时死于1727年,“清皇室四谱”出版于1923年,相隔了差不多二百年

。根据当时的皇帝实录及其清朝玉牒记载对比来看弘时应该是因为皇位继承人问题上吃醋而与父亲雍正闹的关系紧张,而且立场倾向于老八胤禩最后在雍正四年被削去宗籍,等于是剥夺了一切权力。(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但雍正并没有让其真的自生自灭而是交由弟弟胤祹看管,雍正五年弘时才死去,雍正又怎么可能赐死弘时。

弘时凄凉落幕真正原因在于一是皇位继承上面乱了分寸二是与老八走的近,所以被雍正严厉惩罚。具体如何没有记载,应该不是什么好事,当然经典之作雍正王朝里面倒是通过虚构的情节将弘时与老八勾结的情节展现的精彩至极,但电视剧的剧情只能看看不可以当为了解正史的途径,如果非要以电视剧的剧情或者以时隔差不多二百年后的作品“清皇室四谱”为唯一标准的说雍正赐死了弘时,那么说再多也是没用。

还望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宋安之

弘时在历史上的死亡,其实现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看法。


《清史稿》简单记载

“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这样一句简单的记载,在其他史料中也没有对弘时死亡进行过多的叙述,只说了当时他只有被削宗籍以后就死了,当时只有二十四岁。


历史学家猜测

有的史学家提出了雍正杀子的说法主要是由于关于弘时的死历史记载过于笼统。所以这一说法被电视剧大肆渲染,《雍正王朝》为例弘时就是被雍正处死 。为了防止弘历登基后,出现像八爷党逼宫乱政的局面,这是雍正亲身经历后最痛恨的。


雍正杀子的说法主要人们猜测,仅仅因为放纵就削去宗籍,而后死亡,这样太残酷,判罚太重,而且这样的记载有囫囵吞枣的感觉,太泛了。所以就有了弘时,弘历争夺嫡子,继承权,败露后被赐死,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是皇权达到最顶峰的标记,所雍正杀子的历史记载应该是被雍正强行干预篡改了。

一般认为的弘时死亡

有记载说弘时因允禩一事牵连,被削去宗籍,有康熙二十一子,雍正弟弟允祹约束赡养。雍正四年年二月被割去宗籍,次年八月去世。弘时在历史上虽为雍正儿子,却对八叔胤禩颇有好感,所以历史上也有雍正勒令弘时过给允禩做儿子。所以雍正秘密立储君的时候,就早早把弘时排除在外了。

弘时死亡,与雍正有无关系呢?虎毒不食子,雍正应该不会如此绝情。况且弘时削宗籍后,老八允禩,老九允禟基本被雍正肃清,没有必要对一个手无寸铁,毫无实权的儿子下毒手。乾隆继位后,恢复了弘时宗籍。

文/红雨说历史



  


红雨说历史

弘时是雍正的三儿子,前面两个哥哥早死,弘时成为雍正最大的儿子。雍正皇后儿子早死,弘时的母亲出身高,要在雍正还是王爷的时候就是侧福晋。太子之位争夺战,弘时优势很大。

但是弘时这人没有城府,为了壮大势力,加入雍正的死对头“八爷党”,雍正大怒,直接把弘时过继给“八爷”。后弘时拜祖庙时,讥讽雍正手足相残,被雍正圈禁郁郁而终!




睁眼看西安

雍正继位后,先后处死或圈禁了好几个兄弟,基本可以说众叛亲离。弘时作为雍正的长子,本应千方百计维护父亲的权威,帮助雍正度过执政初期的难关。但弘时性格冲动,亲身经历了父亲和几位皇伯皇叔争夺皇位的过程,对他们抱有无限同情,最终导致父子反目。在雍正极度不信任的大背景下,被过继给八皇叔做儿子。老八被下狱处死后,有被割除宗籍,剥夺黄带,最后交给皇叔允啕约束养赡。从雍正对自己亲弟弟老十四的处置以及给大臣的批示可以分析得出结论是,弘时并没有被处死,只不过被剥夺宗籍,强迫改名换姓,贬为平民,并在一定范围内被严格监管。从雍正后期开始,就像池塘里的一片浮萍,在狭小的圈子里,隐姓埋名,终了一生。


风之子85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