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说了一句话,让朱元璋杀心顿起,说:原来这个人是你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他手下的将领开始争权夺利并且分为两大派系一个是浙东派,一个是淮西派,浙东派以刘伯温为首,淮西派则以李善长为首,两派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刘伯温跟李善长之间的个人矛盾。

在洪武元年的时候,天地大旱,朱元璋去北方督战,留下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人守南京,朱元璋一走,两人就开始掐架,李善长的一个同乡犯了罪,李善长跑去刘伯温那说情,想让他放了他老乡。谁知道刘伯温一点面子不给,还把他同乡的头砍下来祭天,说是为了求雨,可是老天这次没降雨。刘伯温说了一句话,让朱元璋杀心顿起,说:原来这个人是你

李善长抓住机会等朱元璋回来之后,跑去告状,说刘伯温拿犯罪的人祭天,得罪了上天,导致上天迟迟不降雨。一看宰相都跑去告状了,一些看刘伯温不顺眼的大臣们也纷纷跑去告状,可是朱元璋听后并没表示什么,其实心里已经怨恨起李善长了,觉着他现在权利有些大,有些不受控制。刘伯温说了一句话,让朱元璋杀心顿起,说:原来这个人是你

洪武三年,李善长因为生病请求回家休养,朱元璋早就想把李善长赶出朝廷,正好借了这个机会,朱元璋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可是李善长走了得有人接替他的位子,这个时候朱元璋想起了刘伯温,问问他的意见。刘伯温听后心里大喜,但是却张口说:「李善才是朝中老臣,只有他才能把朝中局势把握住」。

朱元璋说:「你平时不是一直跟他不和,怎么这会帮他说起话来了」,刘伯温说:「我这是为了陛下您着想啊,社稷之重需要大木头才能扛得住」。朱元璋说:「那你说谁才是大木呢,杨宪这个人怎么样」,要知道这个杨宪私下跟刘伯温关系很好,所以朱元璋试探性问了下。刘伯温说了一句话,让朱元璋杀心顿起,说:原来这个人是你

刘伯温说:「杨宪这个人是有宰相的才能的,可是他却没有宰相的胸怀,容不下别人一点过失,他不合适」。

朱元璋心想奇怪你居然不举荐自己人,然后又想了想说道:「你看汪广洋这个人能否当此重任」。这个汪广洋在当时是个中立派,跟刘伯温没大有关系,可是刘伯温却说:「汪广洋这个人还不如杨宪,他心胸更狭窄,做事容易偏激」。刘伯温说了一句话,让朱元璋杀心顿起,说:原来这个人是你

这个时候朱元璋更纳闷了,自己人你也反对,中立派也反对,那你总不能去希望你的对立派做宰相吧,但是朱元璋没表现出来,试探性的问了一句:「那你觉着胡惟庸怎么样」。一提胡惟庸,刘伯温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说:「陛下,要是以驾车为例的话,这个人能把您的马车弄翻了」。

直到此刻朱元璋才真的明白了,原来刘伯温是想自己当宰相啊,于是说道:「我提的这个人都不如伯温你啊」,这是表面意思,弦外之音是说把我说的人都否定了,是不是你想当宰相。刘伯温说了一句话,让朱元璋杀心顿起,说:原来这个人是你

这个时候刘伯温说了一句让他后悔一辈子的话“臣嫉恶太甚,又不耐烦剧,为之且孤上恩”,正是这句话让朱元璋彻底失望,朱元璋只是说了这几个人的才能不如刘伯温,但是什么时候说过让刘伯温当宰相,刘伯温这番着急的推辞正式暴露了他想当宰相的想法。

刘伯温说了一句话,让朱元璋杀心顿起,说:原来这个人是你

朱元璋这个人本来就是疑心重,他是一个从农民翻身一跃成为皇帝,可是说是华丽的逆袭,但是这种人有个天性的弱点,就是不自信,现在虽然说他坐在皇位上,难保他手下的那些将领们不会有反心,说不定哪天就把他从皇帝的位子给赶下来,所以他最害怕的是大臣有了急切的功利心,恰恰刘伯温的这句话,触动了朱元璋的高压线,也为后来刘伯温之死埋下了祸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