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和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

我們親歷了智能手機改變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購物、支付、娛樂、商務等等。打開手機劃拉屏幕,我們已經能發現健康監測的一些功能。儘管互聯網+醫療健康的風聲變弱,但是通過智能手機掛號、測量身體健康指標等功能已經被廣泛地應用,相關的適用病種及其診療的研究也並未停滯。

智能手機和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

方便、及時、透明,自檢......這些都是智能手機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優勢,便民和諧。因此而值得期待——醫療化的智能手機在不久的將來將全面走上醫療健康的舞臺。

互聯網醫療起風的時候,手機巨頭紛紛佈局

三星已經形成由生物工程處理器、SimBand、Gear、S-Health應用組成的“三星智能健康生態系統”,三星目標十分清晰,通過智能手機實現用戶健康管理。三星曾推出了一款名為SHealth的健康軟件,配合專業的醫療設備科對人體的血糖、血壓等信息進行檢測。

2014年12月,LG的一款移動應用LG Smarthealth獲得美國FDA認可,該APP能跟蹤活動包括走路、跑步、騎行、滑冰和規劃路線,還包括熱量追蹤,同時還允許用戶設定熱量和運動目標,雖然上述都是健康運動類的跟蹤功能,不需要FDA認證,但LG申請FDA,表明未來計劃拓展醫療領域。

諾基亞董事長Risto K. Siilasmaa曾說,諾基亞正在思考新的機遇,正在考慮改變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互聯互通可以進一步的擴大,並且把數以億計的事物聯繫到一起,把手機、可穿戴產品和健康設備聯繫到一起,放到雲端分析。萬物互聯的時代有很多好處,它能夠從浪費變成節省,把複雜簡單化。2014年5月,諾基亞開發了SensorCore低功耗芯片,該芯片能節省電量,減少手機電量消耗。因為當很多應用,如健身和健康應用都想利用芯片數據,可能會耗費大量電量,而這款SensorCore就能以低功耗運行。

華為則打出一套組合拳:醫療信息化+健康雲平臺+智能可穿戴。華為提出的遠程健康方案,包括遠程慢病管理和定位救助等功能。遠程慢病管理可遠程測量血壓(BP)、心電圖(ECG)、體溫(TEMP)、血氧飽和度(SPO2)等指標,由醫護人員進行遠程的指導、干預,服務心臟病、高血壓等常見慢病病人。定位救助實現對病人或老人的GPS定位,以及緊急情況下患者的一鍵救助。

智能手機和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

智能手機和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

但是,從研發到商業化是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的,尤其還涉及顛覆傳統的醫療形式。因此,最新的有關智能手機和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公司事件鮮見。也許,處於中轉站到消費者手持應用“最後一公里”的戰場正在轉為地下秘密研發。不過,也有一些高調的進展。

智能手機+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的最新進展

在移動終端,V1與V1s搭載了專業醫療級攝像頭,被稱為“智慧健康眼”,最大程度地貼合健康拍攝需求;而在專職醫生端,則配置了醫療級的分辨設備,輔助醫生進行有效的診斷。此外,在V1s左側配置了全球首款“仿機器人”深藍智能語音鍵,可以支持用戶一鍵語音操控,並藉助科大訊飛的技術有效識別全國近20種方言。通過九愛去年發佈的halove band 1智能手環以及可擴展的智能血糖計、血壓儀等,用戶可以隨時監測血壓、心率、睡眠、步數等數據,並實時同步給遠在千里外的家人。

2017年12月20日,瑞士洛桑消息。Leman Micro Devices(LMD)在巴塞羅那舉行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推出了全球首款醫用精確傳感器,該智能傳感器可嵌入智能手機中,以測量血壓和其他生命體徵。

智能手機和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

V-Sensor健康傳感器內置於智能手機,利用Riva-Rocci經典醫療技術的一種改進應用來測量血壓,用戶只需將食指壓在V型傳感器上,而不是充氣。確保正確的壓力對應正確的時間長度,達到醫學上準確。

到底是哪些軟硬件功能,導致智能手機可以和互聯網醫療健康如此密切相關呢?

通過手機移動互聯網功能實現就醫流程的簡化,打造良好的診療環境和秩序;智能手機的相機功能,可採集數據(音頻、視頻、圖像)用於(遠程)交流和診斷;植入傳感器,可檢測運動功能障礙、檢測溫度、心率等指標;手機藍牙功能可互聯血糖檢測儀、心電圖儀、計步器、康復器材,記錄分析健康和康復數據。

除了簡單的視頻會診功能、計算步數、量卡路里和心跳速度,通過共享大數據,智能手機還能夠記錄數據並自行解讀。

華盛頓大學工程系教授帕特爾說,智能手機的“相機、閃光燈和麥克風功能都越來越好,甚至可媲美一些醫療器材。而有了這些科技,不必上診所,用這種‘非侵犯性的臨床工具’就能診斷慢性疾病。”智能手機的麥克風還可用來自行診斷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智能手機的相機和閃光燈也能用來診斷血液病,包括鐵質和血紅蛋白缺乏。只要把手指放在閃光燈上,就能測量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水平。佐治亞理工學院教授麥納特指出,一些癌症和糖尿病患者已開始使用智能手機來監管自己的病情。她說:“他們得學習日常生活中所需要做的改變。”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電腦科學教授哈格爾則表示,有越來越多醫生和研究人員在工作時都使用智能手機,來管理電子健康數據和評估最有效的臨床試驗。

總體而言,便攜的智能手機提供了便捷的個性。使其可用於規範診療流程、(遠程)視頻會診、健康評估、疾病(康復)監控、患者自檢,可成為一種科學、便捷的醫患輔助工具。其普及應用只可能遲到,不會缺席。開發和推廣側重醫療健康相關的智能手機系列,會加速其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