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朱元璋和朱棣時期的明軍厲害,還是入關時的滿清八旗厲害?

亞歷山大-李

畢竟這不是同一時期的軍事力量,中間跨越了幾百年,不過咱們還是能從歷史材料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以供大家參考:

一、早期的明朝軍隊

朱元璋和朱棣時期的軍隊,主要由原先各位開國將領所率領的士兵、收編的元朝遺留軍隊以及征服陳友諒等勢力後收編的士兵,不過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則是從戶籍中抽調的兵源,稱為“籍選”。早在明朝建立之前,為了更好地與地方割據勢力抗爭和擊敗元朝,朱棣就借鑑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和歷代軍隊屯田的經驗,在軍隊中設立衛所制度,完善軍隊的同時建制實現了寓兵於農、減少財政支出的目的,朱元璋就說過:“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並設立了世代沿襲的軍籍來保證兵源的充實。

太祖朱元璋

以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為例,明軍一衛含軍人5600名,一所為1120人,全國共計有2563個所、547個成建制的衛,滿編情況下軍隊數量共計約306百萬。數量龐大的軍隊中分為京軍和處所軍,其中京軍為全軍精銳,是宿衛京師和征戰的主力,朱元璋時期有48衛,滿編接近27萬餘人;到了朱棣遷都北京後,鑑於北京的重要位置,京軍最多時達到72衛,滿編40萬餘人。處所軍中以北邊駐守的防禦蒙古騎兵的“九邊”以及在東南沿海防禦倭寇的水師戰鬥力較為強勁以外,其餘的多是維持地方治安的武裝力量,戰鬥力較弱,其中的佼佼者也多被選編入京軍中以拱衛京師。所以到此,明朝早期軍隊極盛時最有戰鬥力並且可供國家隨時調動的軍隊也就是京師72衛滿編403200人,後被改為五軍營。

除此之外還有永樂帝創立的京軍神機營和三千營。以神機營為例,已經普遍裝備了火器,作戰工具也由冷兵器轉向了火器,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火器部隊,承擔著“內衛京師、外徵備戰”的重任,其中步兵3600人全部裝備火器,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全營官兵合計5000人。而三千營則是以投降而來的3000蒙古騎兵為基礎組建,清一色騎兵勁旅,是明軍最大戰略機動部隊,實際人超過3000人,神機營和三千營兵力合計8000人以上。

我們不難看出,明朝早期戰鬥力最為強勁的軍隊其實就是京軍的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兵力合計超過41萬人,它們都是明朝軍隊中最為精銳的野戰部隊。

二、入關時的滿清八旗軍隊

公元1644年,滿清政權在得到吳三桂的支持下,順利通過山海關入關。從人數上來,這時的滿清軍隊包括了滿八旗、蒙古八旗以及漢八旗,據《滿文老檔》記載:努爾哈赤於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將四旗擴展為八旗,其中每300人立一牛錄額真,每5牛錄立一甲喇額真,每5甲喇立一固山額真,一固山就是一旗,共有八旗,這樣算下來,一旗人數為300x5x5=7500人,滿八旗總人數就是7500x8=60000人。蒙古八旗和漢八旗仿照滿八旗建立,所以清軍入關時滿清各種八旗軍隊加起來人數大約在8x3x7500=18萬人左右。

滿八旗軍裝

從武器裝備上來看,筆者暫時找到關於清軍入關時武器配備的材料,不過我們可以努爾哈赤天命八年(公元1634年)滿八旗武器配備為參考。《滿文老檔》記載:“四月初一日,汗降書諭曰:著每牛錄遣甲兵百人,以十人為白巴牙喇,攜炮二門,槍三枝;再將九十甲兵分之,其四十甲兵為紅巴牙喇、攜炮十門、槍二十枝,又十人,攜盾車二輛、水壺二個。黑營五十人,攜炮十門、槍二十枝,又二十人攜盾車二輛、梯一架、鑿子二把、錛子二把、釣鉤二個、鐮刀二把、斧二把、席四領、叉二把、連夾棍一根、水壺二個及一月用之木炭、綿甲十五副……遼東,海州,每一牛錄各養馬四十匹。其餘馬匹,皆行繳回”我們可以看出努爾哈赤規定,在這個每牛錄也就是300人左右分隊中,共計裝備火槍合計44支、長槍(冷兵器)87支、盾車8輛、火炮22門以及配給馬匹40匹。據《滿文老檔》記載:“每一甲喇攜大炮二門”我們可以推算每旗配備重型大炮為10門,不過隨著對明作戰過程中需要,到清軍入關時八旗軍隊在火器配備肯定比此時有一定的提升。

以上這種武器配備和明朝初期的神機營比起來簡直是不是一個檔次的,講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認識到,不管是從軍隊數量上還是武器裝備上,入關時的滿清八旗軍隊都是無法和明朝初期的軍隊相提並論。


國家人文歷史



本來是不想回答的,但是看到回覆問答的有些人,吹捧努爾哈赤等比明朝人強百倍的話,我就忍不住要明辨是非一下,以正視聽。


我想說當然是老朱父子時期的明軍厲害了!不說別的,簡單對比一下明清兩朝統一天下的時間和過程,就可立見高低了。




朱元璋十五年成就帝業,是歷史上真正唯一一位一統江山的開國皇帝,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由南到北統一天下的皇帝,還是歷史上上馬打天下,下馬治天下均取得傑出成就的兩個開國皇帝之一(另一個是劉秀)。




老朱父子都是能進中國古代十大傑出帝王的皇帝,清朝也就康熙有點希望,具體文章前段時間我有專門論述過,在這裡就不重複了。



而清朝從努爾哈赤起兵開始,歷經皇太極拼殺十八年,到吳三桂放順治入關,到康熙平三番、打葛爾丹,再到雍正平定青海的羅卜藏丹津,最後直到乾隆平定新疆大小和卓,清朝才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





清朝整整用了六代人,花費150年的時間,才統一了天下,而朱元璋一個人就解決了清朝六代人加起來才完成的事業,熟高孰低不是明擺的嗎?




那些吹捧努爾哈赤等比明朝人強百倍的人,一看不是無知,就是睜眼說瞎話,奉勸這些人還是不要誤導別人了,自己回去多看書再來解答別人的提問吧。



附錄

一、朱元璋的傑出成就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明朝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他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影響了明清以來600多年的歷史。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有以下幾個方面。

1.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朱元璋出身貧寒,身無立錐之地,僅僅用十數年時間,就一舉掃平南北群雄,盡逐兩宋對遊牧民族畏之如虎的恐懼心理,重振兩宋以來掃地的民族自信心,是“第三中華”的開創者。


2.重建漢人政權,提高漢族社會地位。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建立大明朝,並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恢復乃至極大地增強了漢族(也包括同被壓迫的同為炎黃子孫的許多其他民族)的民族地位。




3.恢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南宋滅亡,中華文化遭受極大創傷,朱元璋建立明朝,恢復漢人衣冠,修復並光大了已經大傷元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之綿延不絕,傳承至今。

4.恢復並光大中國傳統疆域。朱元璋不僅收復了丟失400多年的幽雲十六州,而且恢復了漢民族自安史之亂以來對東北地區的統治,並第一次實現了漢民族政權對西藏地區的統治,通過移民與鎮壓,使雲南和貴州成為中國牢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重建了漢民族在傳統中國疆域內喪失達500年之久的大一統政權,對華夏民族有再造之功,歷史功績僅次於秦始皇。




5.改革創新政治制度。順治帝曾言:“朕以為,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何也?數君德政,有善者,有未盡善者。至洪武所定條理章程,規劃周詳,朕所以謂歷代之君不及洪武也。”朱元璋是制度設計的天才,他總結前人經驗,創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典章制度,促進了政治制度的進步,乃至為其質的現代性飛躍打下堅實基礎,清承明制,影響明清兩朝600年的歷史,不少至今還在沿用。

6.開創洪武之治。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借鑑漢初經驗,實行輕稅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為天下百姓的利益精心謀劃與勤奮工作,使生活在明初的平民百姓在生靈塗炭的戰火之後過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史稱洪武之治。



7.書寫後世官員為官准則。朱元璋在位期間,大力整治官場,打擊並處死了一大批貪官汙吏,其反腐反貪的堅定決心和鐵血手段,矯正並震懾了洪武一朝乃至有明一代官員,也為後世書寫了官員應該怎樣為官的準則。




此外,朱元璋還開創了由南向北統一中國的成功案例,創建了大明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養老院和孤兒所,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起義成功的農民,朱元璋的歷史功績,遠遠超過中國曆次農民戰爭後新王朝的開國皇帝。

朱元璋也因此被明朝思想家李贄稱讚為萬古一帝(李贄《續藏書》:“我太祖高皇帝,蓋千萬古之一帝也”)





不過,有關朱元璋的評價,卻從來都是眾說紛紜、譭譽交加,以至於直到今天,這種集中奉獻給他的敬仰、讚美與唾沫,仍然可以在網絡上掀起一場暴風雨般的爭論——如果刺激得當的話。可無論怎樣看,以朱元璋傳奇而光輝的軍事履歷和治國生涯,他顯然都有充足的理由當選為中國封建社會位居前三名的最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一,甚至就是第一名也沒準。




二、朱棣的傑出成就

朱棣是一個非常注意建功立業的皇帝,他創造了無數個世界第一,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的皇帝,他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具有世界眼光的皇帝,他還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親自遠征漠北的皇帝。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稱永樂盛世。明成祖歷史功績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修纂《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是一部有史以來數量最多、種類最全、質量最好的大型圖書。更為難得的是,他編書沒有刪改原文一字。不像滿清編纂的《四庫全書》,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多部,總共焚燬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禁燬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與其說是保護古籍,還不如說是修書毀史。




二是遷都北京。使明朝避免成為第二個南宋,並使北京成為明清兩朝的都城,一直延續至今。

三是派鄭和六下西洋,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四是改革制度。朱棣完善了文官制度,使明朝出現內閣制度的雛形,這個內閣制度後來被西方國家所效仿,一直延續到現在。




五是北修故宮,南筑武當,興建十三陵,建設大報恩寺,修築世界上最大的銅鐘,重建長城等,為後世子孫留下大量寶貴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

六是五徵蒙古,橫掃漠北,開疆拓土,鞏固了明朝的統治。



七是設立奴兒干都司,確立了明朝對東北乃至外興安嶺和庫頁島的主權。

八是征服安南,使安南時隔千年,再次納入中華版圖。




九是疏浚大運河,加強了南北聯繫。

十是開創永樂盛世。

可以說,作為一個封建皇帝,能夠幹好其中的任一件事,就可以躋身到著名的帝王行列,名垂千古。可事實上,朱棣在短短20年的時間裡,就同時做成了這麼多大事。可以說,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明成祖朱棣絕對是一個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好皇帝,其豐功偉績已經超過了他的前輩們,朱棣也因此被尊稱為永樂大帝。


很多人又拿領土說事,其實,古代中國並沒有多少國家領土概念,現在大家看到的歷朝地圖,很多都是把羈縻地區和稱臣地區都算進來的,比如唐朝時期的回鶻等,如果按實打實的郡縣制地區統計,歷朝歷代版圖最大時期也不會超過350萬平方公里,清朝也是這樣,除了八大總督和巡撫地區,其他都是將軍領地、吐司轄區、藩屬部落等,控制相對都沒那麼嚴密,這也是外蒙古為何那麼容易獨立的一個重要原因。真正完成實打實控制全國各地的是當代,比如偉大領袖毛主席對西藏進行廢除封建農奴制度,實行當代郡縣制管理模式,各級領導幹部均由中央或其派出機構委派,才徹底將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地區納入中華版圖。

圖一



圖二


可汗說事

我是滿族人,一看到這種問題就後背一凜,但凡是比較明清兩朝或者評說封建王朝的功過得失的,就很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開罵!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滿清韃子,驅除韃虜還我中華,動不動就上升到民族上,真心害怕啊

不過,理性來看,我覺得還是明初的明軍更厲害,不從什麼軍力戰力來比較,單從明末的明軍戰力和清初比較就可以,一個朝代初代和末代比肯定是要強很多的,而根據我的角度來看,明末的明軍戰力也是要比清初要強上不少的。

明朝滅亡真的是命數已盡,天災不斷,崇禎年間西北光是旱災就很多年,民不聊生,直接結果就是產生了最終導致明朝滅亡的農民軍,一波接一波,此起彼伏,鬧了十幾年,算是徹底把明朝的那點底子折騰完了。



而反過來再看清軍,從努爾哈赤開始,折騰了30多年也一直只能在山海關內折騰,在明朝日薄西山的時候,在明軍又要打農民軍又要對抗清軍的兩面受敵的情況下依然不能進關,明朝一道關寧防線就使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束手束腳30年。可以說,要不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清軍什麼時候能打進山海關,真心不敢想象。


清軍入關後到完全統一天下,滅張獻忠滅南明,一共打了快20年,這還是中國歷史上成功比較多的從南至北的方向進行的統一行動,雖然統一期間由於剃髮易服在漢族人民心中產生了很強的牴觸戰鬥,但是清軍的戰力也有了一個參考。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不能阻擋歷史的進展,只能從中吸取經驗。無論明軍是不是比清軍強大,清代明已經是歷史事實,無論好與不好,每個朝代代表的都是中國,而為什麼明朝比清朝強大卻還是被清朝替代,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筆筒Susie

很多人是不是忘了,入關時候的清軍有紅衣大炮?

就拿冥粉津津樂道的永樂年間的明軍來和入關時期的清軍來對比吧:
永樂帝作戰佈陣圖
永樂年間的火器


這張圖注意手銃的用法

我們可以看到朱棣的軍隊裡甚至沒有火炮的存在,而火銃也是火門銃,除此之外就是宋時就出現的綁上火器的箭了,當然當時也有炮,但永樂時期的明軍並不會用,因為永樂的對手蒙古人沒什麼像樣的火器,但對手換成入關清軍會怎樣

首先清軍是有炮的,1631年佟養性開始造炮,而皇太極進攻大淩河時就有40門炮了,後面清朝搞出了移動炮架,成立了烏真超哈,又改進了紅衣炮,使用了鋼製炮彈,改良後的火炮就叫神威大將軍炮


好了,對比到此為止。就從軍備上來看,如果清軍和永樂的軍隊相遇,清軍甚至可以不衝鋒,僅烏真超哈就可以把只使用落後的火門銃的明軍轟成灰


意大利劍聖

鼎盛時期的明軍肯定完爆入關時的八旗軍。

首先兵力上二者就太過懸殊——洪武、永樂年間明軍總兵力保持在200萬左右,而且多系訓練有素、具備實戰經驗的虎狼之師。尤其控制北方大部、獲得比較穩定的戰馬資源後,明軍騎兵部隊(主要集中在鎮守九邊的數十萬邊防軍內)更是有了長足發展,弓馬嫻熟的程度絲毫不遜於後來的八旗軍。

實際上,如果真換成朱元璋、朱棣父子麾下的明軍對付多爾袞這號地方割據勢力,根本無需調動天下兵馬,而只要出動遼東一鎮邊軍就綽綽有餘了。要知道,光是永樂年間遼東鎮的明軍兵力就多達23萬之眾。

其次是武器裝備——由於國力強盛,朱元璋父子時期的明軍冷兵器(包括盔甲)質量都堪稱世界一流(鄭和下西洋時隨從護衛的明軍重甲騎兵因盔名甲亮,竟然被外商稱讚可與當時素以武器裝備精良而著稱的拜占庭武士相媲美)。

而當時的明軍火器雖然還沒有後來引進的西洋紅衣大炮,但自制國產輕重火器也發展到了相當高的程度,朱元璋在南方削平群雄(特別是大戰陳友諒)就廣泛裝備、運用過火器,而朱棣更是在屢次遠征北元殘部的戰鬥中讓對手充分領教過明軍火器陣的厲害。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明末火器部隊在對八旗軍作戰的時候總是顯得“不給力”有多方面原因——火器質量低劣、將領指揮不力、友軍配合不到位、官兵訓練差、後勤跟不上,等等。而上述問題在明初基本不存在,試想要是戰鬥中明軍火銃接連炸膛,朱元璋、朱棣還不得滅了兵部和工部各級官員和工匠的“十族”啊(親戚之外再加上個朋友門生,朱棣就這麼幹過)!

第3點就是朱元璋和朱棣本身就是富有軍事經驗的“馬上天子”,他們手下身經百戰的名將(暫不考慮被朱元璋滅門那回事)更是數不勝數,隨便拽出來一兩個2流將軍都能搞定女真叛亂。說到底,後金崛起這事真要放在明初,最可能發生的情況估計是沒等努爾哈赤做大做強,遼東明軍(甚至都不用請示皇帝)就把他扼殺在搖籃中了。


網言軍事

不是一個時代的不太好比較吧,不過非要比較,我認為朱棣時期的明軍最厲害,其次朱元璋時期的明軍,最後入關時的八旗。

朱棣時期的明軍在這三者之間應該最厲害應該沒有太大爭議吧,朱棣起兵的主力無論是燕軍本部還是朵顏三衛都是當時明軍中精銳中的精銳!


而靖難之役就可以說是老一代兵士跟新一代兵士的較量,結果朱棣贏了,孰強孰弱可想而知。當然指揮者的因素也佔其中的一部分。

而從對北元的戰績中也可以另做比較,無論是徐達北征還是藍玉北征,都沒有能夠征服北元,而朱棣時期,北元被打得分崩離析,俯首稱臣。


排名最後的是入關時期的八旗,那時八旗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沒有資源,補給也有限,跟前兩者不是一個量級的,八旗的鼎盛時期應該是康熙時期的八旗,憑藉著火器的優勢和更加精良的裝備或許可以超越前兩者。


夢三七夜

什麼叫厲害不厲害?論人數?擺武器?

當然不是,而唯一相對不變的是明朝的正規軍隊都是一家的,剛好可以作為參考。

明末的軍事裝備有了不可同日而語的進步,得到了世界上先進武器技術,從較近代的火藥、火槍、火炮和軍事理論,另外供給水平、經濟規模上也大了許多,簡單地說,明末軍隊的靜態武力值要優於其前輩,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從防禦築壘體系上,明末是不遺餘力,這更是其前輩無法比擬!

從《天工開物》上制墨、制銅、養蠶、用竹造紙、冶鋅、農藝加工等等方法,對西方產生的影響看,代表了中國明代的技術水平,就可見到明末已非夕日,所以在靜態軍力上朱元璋已無法比擬,就不是一個世界,而朱棣也是二百年前的老店了,單就技術進步就落下了幾條街,怎麼比?

論戰力戰績?含混一片能說清個什麼?只有動態的實力此消彼長,才是戰力水平的真實體現!況且明末的所有主力被其虐個遍有去無回,正規供給的軍隊,以人力、物力的絕對優勢沒打過部落武裝怎麼算?而且讓星星火苗越燒越大,並且多次被兵臨城下怎麼說,都是投機取巧嗎?

再從對於同樣的對手來看:元。明從立國到朱棣,始終沒有消滅自己逃跑的元,而且元是不想擔責且內亂自己跑的!

就是一個瓦喇就讓明頭疼幾代,最後顏面盡失。我們談論武力還包括戰略戰術,而後金憑一個小小的部落就擺平蒙古各部,使成為其忠實的附庸!這又怎麼看?天子守國門就是個無奈,且也沒守住。

所以明末的所有就是真實的戰力很好的註解!況且相對同期控制的疆域不可比擬。

同一個長城,內外之分!



F1242240855

簡單說一下朱元璋時期的軍隊,軍閥混戰還能騰出手來碾壓元軍,碾完元軍又能吊打各路叛軍,你們說說朱元璋時期的軍隊厲害不厲害!

朱棣時期開局只是一個小王沒什麼軍隊但是長期駐守北邊與遊牧民族鬥戰鬥力也是槓槓的,也是後來吊打他侄子的根本!朱允文那邊其實都是朱元璋時期的彪悍軍隊只不過將領被換戰鬥力並沒有掉多少隻不過允文那二貨要抓活的還沒什麼指揮能力才失敗的!

再來說說明末清初的韃子軍隊那真是渣渣,清朝的軍隊真是從頭渣到尾,明末政府腐敗農民起義不斷,明朝軍隊戰鬥力也是不如前期那麼精銳彪悍,可是號稱好厲害的韃子居然入不了關!沒錯!北京城都被闖王給拿下了韃子還沒入關,你們說他渣不渣!還是吳三桂幫忙才入了關!也多虧了吳三桂幫韃子平定南方各個勢力!最後韃子都拿下全部土地了韃子換了三個皇帝也算基本穩定了居然又被吳三桂給吊打,差點還穩不住!吳三桂算漢奸之流,包括之後的施琅收臺灣!

所以韃子打仗根本不行,初期都這麼垃圾也別怪末期被各路大神吊打喪權辱國!!!


現在的現在86608129

我回答你提出的問題是,朱元璋和朱棣的明軍能打的滿清強盛時期八旗軍滿地找牙,就戰鬥力來說,朱元璋手下文有賽神仙的劉伯溫、李善長還有保障後勤胡惟庸,武有戰略家的徐達,戰術家的常遇春,還有胡大海、湯和藍玉等傑出的將領,而且朱元璋雖然出身卑微,但是有著與生俱來的雄才大略,無論是軍事和政治上都有著非凡的駕馭力,比如軍事上穩住江南的張士誠,集中有限的力量在鄱陽湖與陳友諒決戰,以少勝多消滅了陳友諒集團,再騰出手來用最小的代價解決了蘇州的張士誠。

朱元璋知道水能載舟,在政治上安撫百姓,實行減稅免稅政策,重用年輕的官員,對腐敗實行嚴刑峻法。洪武后期廢除了幾千年的丞相制實行高度的中央集權制把獨裁體制推向了高潮,在封建王朝這樣的專制為明朝的延續近300年的朱家江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滿族崛起於明朝衰敗的末期,也就是說如果明朝國力沒有衰敗,也不會有八旗軍隊的誕生,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後金的發展壯大正是歷史所有朝代都難以逃避的宿命,那就是因為腐敗而沒落,只有改朝換代才能得到百姓的擁戴,每一代開國皇帝都是打著解救百姓於水火的旗號推翻上一個朝代,朱元璋如此,李自成帶領他的窮哥們鬧革命如此,後金的努爾哈赤同樣如此。

要說滿清入主中原最有戲劇性,公元1644年北京紫禁城裡的龍椅上在同一年坐上了三位主人,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崇禎剛剛離開了他眷戀的龍椅,李自成坐了上去屁股沒坐熱乎被追的的提著龍袍往山西方向逃竄,滿清的多爾袞帶領精銳的18萬八旗兵由漢奸吳三桂的帶領下進入北京城,入城後重用明朝降臣以漢治漢,這一住就是268年,曾經強大的清王朝也和歷朝歷代一樣打著救民於水火的旗號被上位,最後都是魚肉百姓而被哄下臺,縱觀中國歷史反反覆覆上演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鬧劇,中國有著厚重的歷史裡不乏盛世,這種盛世只是虛假繁榮而已。這也是古老的文明之國落後的根源。


今夜為何總下雨

我認為還是滿清八旗的戰鬥力更強一些,查看歷史可以看出,無論是主題還是朱元璋,他們作戰時更倚重的是神機營,而戰鬥力最強的依然是蒙古人的朵顏三衛。沒有好的馬匹,一直制約著中原軍隊的戰鬥力。而入關時的滿清,一直加就滿蒙一家,主要看中的就是大草原上的馬匹,另外,滿清初期的八旗制度,在對軍隊的指揮上也更先進一些。總感覺明朝初期搞的是大兵團作戰,有些人海戰術的意思。個人所見,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