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懶得看前情提要的小夥伴直接拉到最後看結論和彩蛋

​文/Left Foot​

說到馬自達+後驅,大家能想到的要麼是高橋兄弟的RX-7 FC/FD,要麼是世界銷量第一的跑車MX-5,再有就是差點成為轉子發動機絕唱的RX-8了(因為新一代轉子跑車RX-9將於2019年發佈)。

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然而在這個月初,一家日本汽車媒體報道稱,馬自達未來將在馬自達6的“某次換代車型”上採用後輪驅動的佈局,或許還會“借用”豐田的後驅平臺。

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這個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傳遍了車迷圈,大家紛紛表示這是銳志“借屍還魂”,新一代“大後超”即將涅槃,20萬級後驅車重現江湖!

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不過,激動歸激動,這事細想一下感覺還挺不靠譜的。

後驅到底好在哪?​

後輪驅動其實是一種最傳統的車輛驅動形式,因為早期的汽車因為設計理念和技術方面的限制,車輛的發動機都擱在車頭,然後前輪轉向,變速箱出來一根軸連到後面驅動後輪。

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但這種佈局的劣勢也很明顯:位於車輛中央的驅動軸會侵佔後排空間。我們看現在那些常見的後驅車,比如寶馬3系和奔馳C級,後排地板中央都會有一個比較高的隆起,大大影響後排的實用性。另外,由於後驅車的變速箱也是縱向放置,所以前排的空間也被侵佔了一部分。

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前驅車的誕生完美解決了後驅車的這個痛點。省去了長長的傳動軸,車內空間得到了極大的優化。後來飽受爭議的扭力梁式懸掛,也是前驅車架構下的產物。它的出現,使得前驅車的後排和後備箱空間得以進一步擴大,也降低了整車製造成本(更多關於扭力梁的秘密請戳《馬自達“退化“到扭力梁,靠不靠譜?》)。

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前驅車成本低、售價低、空間大、經濟性好等優勢越發明顯,現在已經成為家用車的主流驅動形式。

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既然前驅車優勢明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後驅死忠粉呢?

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個維度:行駛特性。

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由於前驅車的動力總成集中在車頭,造成車輛前部過重,高速過彎時容易導致前輪抓地力不夠,造成轉向不足。另外,由於前輪既要提供轉向所需的橫向力,又要提供前進所需的縱向牽引力,激烈駕駛時前輪很容易吃不消。​

而後驅車由於發動機和變速箱的位置偏後,傳動軸、差速器等部件均位於後軸位置,所以後驅車的重量分佈更加均勻。像寶馬三系、凱迪拉克ATS和馬自達MX-5甚至能做到最佳的前後50:50重量分配,從理論上保證了良好的行駛特性(為什麼說是理論上?請參看之前的內容《50:50,到底圖個啥?》)。

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而且,後驅車還有著一手前驅車打死也不可能有的絕活:

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再引用一個好基友的話:“後驅車連打滑都比前驅車帥!”

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那麼,馬6值得改後驅嗎?

​是個問題。

作為一款前驅車,馬6,或者說阿特茲,擁有前驅車所有的優勢,同時通過馬自達工程師的精心調校,它在操控性上的良好表現也是公認的。對於一款主打家用的中級轎車來說,前置前驅的馬6已經算超額完成任務了。

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那麼,有沒有必要為了更高等級的操控性和駕駛樂趣,或者說更多的可玩性甚至改裝潛力,而開發一輛徹頭徹尾的新車,然後貼上馬自達6或者阿特茲的標識然後拋棄原有的市場呢?

這事有點懸。

真相只有一個

其實,後驅馬6這個謠言的源頭,來自於去年馬自達說了一句“探討D級車使用後輪驅動的可能性”。由於國內與國外對於車輛的分級有所差異,這裡的D級車等同於國內的C級車,而馬自達有什麼C級車呢?

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於是,馬自達6華麗躺槍。

​這場車迷的自嗨該落幕了。

最後一個彩蛋

​其實,國內早有高人通過勤勞的雙手,打造出一輛獨一無二的後驅阿特茲。

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移植原屬於老款LS430的豐田3UZ-FE 4.3L V8自然吸氣發動機,然後,改!成!後!驅!看圖體驗一下。

馬自達6變後驅到底靠不靠譜?真相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