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那時農村,那時今日,荷葉蒸粑

幼年的農村,物質匱乏,生活清貧。清貧的日子裡,我們也有期待,期待小麥熟,期待端午節,期待荷葉蒸粑(饅頭)。

粽情端午:那時農村,那時今日,荷葉蒸粑

端午節一大早,母親就會用自家種的小麥磨的麵粉,加入老面,和好發酵。或搓成長條,兩邊按成橢圓,刀切分成一個一個,或直接把麵糰捏成一個個小圓球,而後靜置,讓它們一個個的長胖。

粽情端午:那時農村,那時今日,荷葉蒸粑

母親忙她的,我,也有得忙。出了家門,直奔荷塘,摘兩片大大的荷葉,洗淨帶回家,交給母親。

粽情端午:那時農村,那時今日,荷葉蒸粑

那時的農家,又哪有蒸籠。沒蒸籠不怕,家家都有筲箕。母親把筲箕放進土灶大鍋,再鋪上荷葉,最後,把一個個白白胖胖的粑放在上面。

粽情端午:那時農村,那時今日,荷葉蒸粑

長久的期盼後,粑終於蒸好了。揭開鍋蓋,新鮮的麥香,和著清新的荷香,直鑽鼻孔,挑逗味蕾。挨著鐵鍋帶黃殼的粑最搶手,金黃香脆,清香無比,好吃,看得見,聞得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