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唐·王之渙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這涼州,指的就是今天甘肅武威市。武威,古稱涼州。公元前121年, 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擊敗匈奴,漢朝為彰顯其武功軍威,武威由此得名。又因“金行其地,是故寒涼”,所以又名涼州。在唐代,武威因戰事頻繁、地域風情獨特,當時不少文人墨客來到武威,留下了以著名的《涼州詞》(行、曲、詩、歌)為代表的詠涼州的詩歌,成為唐朝邊塞詩歌中一個可觀而又特殊的詩歌現象。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從漢到唐,武威是我國西北地區僅次於長安的最大古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及唐初的大涼都曾建都於此,以後為歷代郡、州、府治。今天的武威已經無法重現曾經作為要塞時的磅礴氣勢了,它褪去光芒變得安靜且平凡,涼州這個名字已經變成了武威的一個區名,市中心就在涼州區。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有趣的是,據說武威幾千年來都沒有蚊子,這裡的夏天涼爽而乾燥,就像江南的深秋。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蚊子很難生存繁衍。難怪西夏的皇帝將這個地方設為陪都,夏天去涼州度假。在交通發達的今天,我們也可以開著車,輕鬆到達在古代看來一去便是永別的邊塞,度過一個沒有蚊子的舒爽夏天。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玩轉武威

鳩摩羅什寺

羅什寺,位於武威市北大街,是為了紀念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弘揚佛法、翻譯經典功績而建造的,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鳩摩羅什命名的寺院。鳩摩羅什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翻譯學鼻祖,人們最熟悉的《金剛經》便出自大師之手。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寺內雄立的羅什寺塔是為紀念鳩摩羅什而建,塔內供奉鳩摩羅什的舌舍利。鳩摩羅什大師圓寂,以火焚屍,薪滅形碎,唯舌不灰,以證其誓,古今中外,僅此一例。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17年的等待

鳩摩羅什出生的時候,中國還處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不過這和他並無太大關係,因為他出生在遙遠的龜茲國。鳩摩羅什相貌出眾,智慧超凡,七歲跟隨母親一同出家,曾遊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嫻漢文,佛學造詣極深。這讓鳩摩羅什的名聲傳遍整個西域,每年舉行講經說法時,西域諸王都雲集來聞法,並長跪在鳩摩羅什的法座旁邊,讓鳩摩羅什踏著登上法座。

公元382年,苻堅遣大將呂光攻伐焉耆,繼滅龜茲,俘獲了鳩摩羅什。歷史上的事充滿了機緣巧合,在呂光帶著鳩摩羅什沿著河西走廊走到涼州(今武威)的時候,前秦皇帝被擒殺了,前秦搖身一變成了後秦。呂光審時度勢,決定不再回到長安,在涼州自立為王,史稱後涼。鳩摩羅什與武威的緣分就此開始,他被囚禁在這個塵土飛揚的地方長達17年之久,其間呂光為了安頓鳩摩羅什的身心,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興土木修建寺院,這便是今天的鳩摩羅什寺。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呂光是個粗人,不信佛,自然也就不信鳩摩羅什有什麼異乎尋常的神通,敢於對他百般戲弄。最嚴重一條,就是強破僧人戒律,叫他娶了龜茲公主為妻。鳩摩羅什不光有了老婆,他的才華沒了用武之地,除了過著俗人生活之外,還在皇帝身邊做點出謀劃策之類的事情。在這17年中,專業沒用上多少,倒是把中文練好了,以至於他到達長安後不需要幫忙就翻譯了大量梵文經書,這些翻譯作品流傳至今,成為中國文學的瑰寶。

公元403年,後涼沒有逃過前秦的命運,被後秦所滅。後秦皇帝姚興滅後涼的目的,居然也是為了獲得鳩摩羅什這位異國高僧。此時的鳩摩羅什已經五十六歲,在武威這座城市等待了17年之久後,他終於踏上了前往長安的路。此後,鳩摩羅什重操僧人舊業,空虛我見,譯經說法,終日不倦。

而鳩摩羅什寺變成了這位高僧在此留下的足跡,屹立風中數千年之久。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雷臺漢墓

雷臺為前涼(公元301年─375年)國王張茂所築靈鈞臺。著名的“馬踏飛燕”就是於1969年和這個漢代將軍墓一起被發現的。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5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並一直被沿用至今。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武威文廟

武威文廟,也稱聖廟、孔廟,是為祭祀我國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修建的廟宇。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武威文廟位於市區東南,擴建於明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後經重修擴建,大殿雄立,飛架斗拱,彩繪精美,是一組造型瑰麗,類似皇家宮闕的建築群。武威文廟坐北向南,總面積為15000多平方米,是甘肅境內規模最大,保存較好的祭祀孔子之地。廟內松柏參天,清幽恬靜,東西兩組古建築巍然屹立。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也稱大佛寺,位於城南50公里處的中路鄉燈山村,創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約有1600年曆史。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雲霄,山有石階,拾級而上,道路崎嶇,形如懸梯,故稱天梯山。山巔常年積雪,俗稱“天梯積雪”,為涼州八景之一。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腳下碧波盪漾,薄雲纏繞其身,構成了一幅山、水、佛、雲渾然一體的壯觀奇景,是涼州頗負盛名的旅遊勝地。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白塔寺

白塔寺,始建於元代,距今已有750多年的歷史,為藏傳佛教涼州四寺(白塔寺、蓮花山寺、海藏寺、金塔寺)之一,位於武威市城東南20公里的武南鎮白塔村。公元1247年,西藏薩迦派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簡稱薩班)與蒙古汗國皇子、西路軍統帥闊端為解決西藏歸順問題,在武威白塔寺舉行了著名的“涼州會談”,達成了西藏歸順蒙古汗國的條件,並頒佈《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結束了西藏近四百多年的混亂局面。白塔寺成為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海藏寺

海藏寺始建於晉,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元朝時藏傳佛教薩迦派第四代祖師薩班借到涼州之機,捐資擴建修繕了海藏寺等涼州四大寺,成為藏傳佛教寺院。明、清又擴建翻修,殿宇宏偉,佛像莊嚴,成為絲綢之路上一處重要的寺院。海藏寺四周阡陌縱橫,瓜田菜畦,四季豐茂。城區通往公園道路平直,往來車輛暢通無阻,商貿遊客絡繹不絕,歷為古城涼州的遊覽勝地。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十六,涼州人有“逛海藏,消百病”之習俗,遊人如織,熱鬧非凡。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三套車

武威人喜歡喝茶,當地人喝的是一種名為“茯茶”的茶品。茯茶是黑茶中的特色產品,而這種茶在武威又被加以改良,當地人把茯茶放在大茶壺裡慢慢地熬,還要加入核桃仁、桂園、蘋果梨、枸杞、燒焦的紅棗等等,把它們的精華都釋放出來,一壺茯茶就算是熬好了。熬好後的茯茶,顏色鮮豔,打開壺蓋,一絲形容不出的芬芳就撲鼻而來。在涼州,吃上一碗當地人最愛吃的行面,搭配上滷肉,來一壺茯茶,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地方風味小吃“三套車”。

甘肅的這個千年小城,不僅是避暑聖地,而且夏天沒有蚊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