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跳楼坠亡女孩曾自杀4次,性骚扰对女性的伤害有多大?

晃晃在线

什么是性骚扰?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条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但是并未对何为性骚扰做出界定,但是目前各地实施的具体办法当中就已经开始对性骚扰做出明确的界定标准。

例如\t 《江苏省实施办法(草案)》(第一次征求意见稿)第四十九条中就明确规定:禁止以含有淫秽色情内容的语言、文字、图片、电子信息、肢体动作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学校、用人单位和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等应当通过建立适当的环境、制定必要的调查投诉制度等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女性的性骚扰。

据此可以看出性骚扰的表现行为可以为语言、文字、图片、电子信息甚至是肢体动作。

性骚扰维权的困境

性骚扰的最大的困境在于:

1、取证难,一般骚扰人都会采取非常隐蔽的方式来实施性骚扰的行为,对于受害人而言很难第一时间或者后期取得证据证明对方有性骚扰的行为,而且大多数骚扰者都会在事后绝口否认;

2、维权难,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并没有单独关于性骚扰的罪名,仅在《刑法》中有强制猥亵妇女、儿童罪。但是当中的猥亵行为远超过骚扰的定义,所以致使往往骚扰者难以界定为刑事犯罪,导致其违法成本过低,自然也就容易多发此类骚扰行为;

3、诉讼难,即使取得证据之后,作为受害人可以要求骚扰人对其进行索赔或者赔礼道歉,但是一般即使进入诉讼阶段,对于性骚扰的赔偿数额大多被害人难以证明自己的实际损失,而且对于精神损失费的计算标准本身就没有固定的计算标准情况下,几乎很难达到自己的预期。加上诉讼的成本和时间周期,大多数受害人只能选择报警之后就草草了事。

综上来说,只有提高性骚扰的犯罪成本和维权途径才有可能进一步的遏制性骚扰的多发性。


麋鹿说法

关于性骚扰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挪威科技大学的教授Mons Bendixen曾进行过一项专门研究,并于今年一月将结果发表在了《国际公共健康期刊》(Internatioan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上。

通过对近3000名高中生的追踪调查,Bendixen教授有得出了几个关键结论:

1. 不仅肢体上的性骚扰值得注意,哪怕是语言上的骚扰,也会增加被骚扰对象患抑郁症的概率。另外,同伴对受骚扰者的冷漠,是导致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2. 性骚扰所造成的损害程度大小,对所谓的“少数群体”和普通人来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看上去各方面非常优秀,非常“合群”的学生,遭受性骚扰所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并不比其他群体要低。

这两点,在庆阳事件中也得到了体现:心理干预机制的缺失,同伴的不理解,社会的冷嘲热讽,无疑加剧了受害者的抑郁症状。哪怕看上去品学兼优,独立自强的李某奕同学,在性骚扰面前,依然有其脆弱的一面,在其受到侵害时,学校必须尽快介入,不是让那位“禽兽老师”挤出几句几句不疼不痒的道歉就能解决问题的。

--

参考:Bendixen, M., Daveronis, J. & Kennair, L.E.O. Int J Public Health (2018) 63: 3.


王瑞恩

庆阳跳楼坠亡女孩曾自杀4次,性骚扰对女性的伤害有多大?

关于该事件,有些事实和概念需要澄清。

自杀者的身份定位是未成年女中学生

李某奕,1999年出生,于2016年9月份参加学校罗姓老师的辅导期间发作胃病,休息期间遭到当时的班主任吴某的性侵害。

因此,事发时,受害人是未成年女中学生,遭到的是与她有师生关系的班主任的性侵。

女中学生遭遇的是性侵害

根据当地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书》的描述的“显著轻微”情节,可以判断该女生遭遇的是性侵害。

而且,很显然,这份公文的描述应该来自女生口述和吴某供述的“重合”部分。

似乎并没有要求具体的其他实证。

然而,对女生叙述中的一些更恶劣的性侵行为,却没有采信。

如果,没有视频记录,要有什么样的证据才可以证实和证伪双方的“言证”?

检察院似乎没有给出标准,标准大概就是检察官的“自由心证”吧。

如上所述,即使不采信“脱衣服、咬耳朵”等严重的性侵行为证言,仅仅被检察官采信的“双手抱头狂乱亲吻”就足以构成性侵,而非仅仅是“猥亵”。

女生心理疾病的诊断

当地检察院给出的“不起诉理由说明书”中给出的不起诉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理由是:

为什么?

答主知道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精神疾病跟造成心理障碍的创伤之间存在着直接因果关系。

退一步讲,既然不能确定女生的心理障碍与造性侵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难道就有证据否定之间的因果关系?

造成“创伤应激障碍”的性侵行为属于“情节显著轻微”?!

很多律师都提及,情节是不是轻微,除了看行为本身,还取决于造成的伤害后果。

造成“创伤应激障碍”,也就是应激性精神病,难道还不够严重,而是“显著轻微”?

持续的性骚扰来自学校、检察院和社会

这位女生,除了最初遭遇到的性侵害,更大的伤害来自于持续时间长达1年半之久的、来自学校、检察院和社会的性骚扰。

并不是只有身体的直接性侵害才是性侵害,对性侵害相关事件的曝光、传播、额外的关注,传闻,攻击性或侮辱性言论等,都构成持续性性骚扰。

具体到该事件,受害女生在遭遇侵害后,并没有一味屈辱忍受,而是勇敢的像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帮助呢?

被侵害的事情被传播,被和稀泥,犯罪嫌疑人受到最大限度包庇。——学校的处置,对女生构成持久的性骚扰和心理伤害。

当然,最大的性骚扰和心理伤害来自检察机关的显著包庇犯罪分子的不起诉决定。这种决定成了压倒该女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女性遭遇性骚扰、甚至强奸等严重性侵害,在社会上的一种“共识”是“错,首先在女性一方”。理由,诸如,“谁让你穿那么短的裙子”,甚至荒唐如“谁让你长那么漂亮”之类。

如果,女性一旦诉诸法律,没有得到法律的支持,另一种“共识”是,“法律是公正的。你看,连法律都不支持你,足以说明错在你,是你在诬赖好人”。

这些伤都构成更持久的性骚扰和心理伤害。

而该事件中,受害的仅仅是一个心理敏感、脆弱的、没有走出校园的女中学生。

可以说,肮脏不堪的一个成年人团伙,联手将受侵害的女中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推向最终的死亡。

学校处置中的错误不说。检察院相关当事者,存在渎职甚至枉法的嫌疑,对相关人员应该立案调查。

性骚扰对女性的伤害有多大?

最大的伤害并非是身体上的,在于心理创伤,尤其是对于未经风霜的“幼稚”的女中学生。

到底可以造成多大伤害,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就本案,直接造成“创伤应激障碍”,就是应激性精神病,这伤害够大了吧。


挣脱枷锁的囚徒

这个孩子真是太苦了。被自己尊敬的老师猥亵,遭遇严重的心理危机,但是却没有碰到好的心理干预方式,最终她遭受了二次甚至多次伤害,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被一些人起哄。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尤其是那个Metoo运动,很多女性开始站出来揭发曾经猥亵或者行骚扰她们的人。这些事情,大多都发生很久了,当事人的苦痛一直埋在心底,直到今天才能“说出来”,可以看出行骚扰对人的伤害不但真实存在,而且还不容易消除。

这些勇敢者只是少数,有更多的人选择沉默,独自来面对这种心理创伤。这种创伤可能以别的形式发做出来,比如在处理想性关系时会遇到困惑,有时也影响到家庭关系。这样的创伤是隐秘的,不为人所知的,外人无法理解,有时候还会怪罪当事人性格不好,对其造成二次伤害。

如何走出来?对那些勇敢着者来说,说出这种伤害,至少算是成功了一半。行骚扰造成的伤害,并不是那种外伤,本质上就是心理创伤,其中一个特征是,因为怕这种“丑事”被人知道影响自己的清白,越是不敢面对,它就越会抓住你不放。沉默不但让自己的苦痛加倍,也让那些作恶者逍遥法外,说出来,并且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取得周围亲人、朋友们对支持,是走出来的第一步。

不管怎样,亲人和朋友的支持总是最重要的,不要责怪受害者,那不是她们的错。


张丰

性骚扰屡见未止,前有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因遭受性骚扰而精神抑郁导致自杀,以及好莱坞众多女星联名发起的抵制性骚扰的活动,今有甘肃庆阳一19岁女生因被班主任性骚扰而跳楼身亡。

虽然事件层出不穷,但是每一次听到,依然令人发指,而且,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是很难卸载的心理负担。

无论遭受性骚扰的是男生还是女生,无论处在人生中的哪一段时期,性骚扰都会在人心里留下创伤以及阴影,尤其是童年或者少年时期。

一个在这段时期遭受性骚扰的人很可能在未来很长的时间会对正常的男女肢体或者身体上的交流产生抵触或者非常态的心理反应,更有甚者有些人一生都不能够正视与平和地接受一段男女关系。

有些人因此对爱情、婚姻产生偏见,不愿意结婚,即使恋爱结婚,也可能会因为心理创伤而导致婚姻中一系列的情感问题。

要想走出心理创伤,只能让一个人接受和正视那一段经历,只有真正正视它,一个人才能有摆脱和淡忘它的可能。

通过经营和维持健康的男女关系来逐渐建立起对自我的认同与对感情的信心,去感受和领略美好和谐的感情关系带来的滋养才能够让一个人慢慢从过往的阴影中脱离出来。


席越

性骚扰对一个人造成的心理创伤,远比人们用“假如是我”这种换角游戏,联想出来的要大。

「都等了你一小时了,怎么还不跳下去?」

「你到底跳不跳?赶紧跳下去吧!」

「要跳就跳,别给警察找麻烦!」

楼下熙熙攘攘聚集的人群围观着坐在8楼的少女,开始等得不耐烦了。他们拿出手机录视频,拍照发朋友圈,向四面八方的人宣布这里将有一场自杀可供围观。

少女抱着手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她看着楼下围过来的人群,也许想起了自己的过去,也许什么都没有在想,只是一再要求家人和消防员不要靠近她。

赶来救援的消防员,20分钟前才刚刚和女朋友领了证。他伸出手想把少女从大楼外面拉回来,他想让少女放弃轻生的念头,劝她说:

你以后还要结婚、会遇到喜欢的人、会遇到一个拼命爱你的人,就和刚刚拿到结婚证的我一样,千万别放弃自己!抓紧我!我拉你上来!」

但和那些希望有人在最后关头给自己一些希望的自杀者不一样,饱受抑郁症和性骚扰恶梦困扰的她,对那位消防员露出了微笑说:「谢谢你,我走了。」

她挣开了那只手,一跃而下。

网上流传的视频里,还能听到消防员撕心裂肺的哭声。一个刚刚领证,对未来生活充满着希望的人,眼睁睁地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在眼前下落,他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样无能为力的一刻。

而围观者们就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苍蝇一样,搓着手期待着别人从楼顶起跳,下坠,划过一道弧线,满足他们的猎奇欲望,在各种平台上用这些视频和照片博取赞赏和关注。

而少女因何自杀,为何那么决绝地要离开人间,为何没有人愿意再给她一分温暖,他们都不在意。

「可算是跳下去了,没白白等那么久」。

- 2 -

是我们病了,还是这个社会病了?

对于陌生人的死亡,冷静旁观,毫无感觉,其实是很正常的反应,尤其是这种突发的事件,很难要求其他人能保持冷静。

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死亡,有人死于战乱,有人死于疾病,有人死于天灾,有人选择了自杀。对于这些素未谋面的同伴,大多数人不会付出太多的感情,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可是,本喵想不通,为什么有人会笑呢?

嘲笑他们太懦弱,太蠢,鼓励他们去自杀,去死,然后等着围观一场陌生的死亡。

《乌合之众》里说,一个偶然的事件可以使得成千上万的人闻风而动,聚在一起,在群体的裹挟下做出一些平时做不出来的事情,去发泄平时不敢表露的欲望。

这些围观的人也是如此。一些人会本能地顺从群体的决定,以便获得群体的认可,在「群嘲、拍照、录视频」的狂热状态下,要是谁向少女喊「不要跳,有什么好好说」,可能还会遭至其他人的白眼。

「要跳又不跳,死了活该。」

当然,也有可能是人们的善意被玩弄得太多。

油门一响,爹妈白养,很多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们开着摩托车冲下长长的楼梯,最后骨折甚至死亡;为了拍出够炫酷的视频,有些人开车到中途就拿起手机左摇右摆,最后闹出严重交通事故。

想要红,完全不顾后果地去模仿,结果就是,大家慢慢地变得不那么畏惧死亡了。反正是向不认识的人发泄愤怒,她是自己要死的,平摊下来大家都好像没有责任。

狼来了的故事发生了一次又一次,于是有些自作聪明的人猜测:「跳楼的人一定是想红,我们不要被她骗了」。

一名女主播因为情感受挫,直播跳楼,网友和围观群众都纷纷相劝,却还是没能阻止她。最后她摔在防护措施上骨折,但保住了一条命,竟然有网友评论说:「这就叫跳梁小丑」

前段时间,微博上的菲妥妥第一次发微博,说自己被高利贷缠身,想一家人一起自杀的时候,很多人都在下面留言鼓励她,安慰她,用自己的悲惨经历告诉她,人间还有很多希望;

没过多久,有人扒皮出来,她根本不穷,拿着拆迁款去国外旅游,用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她那么有钱,降低一点生活质量不行吗?她那么有钱,拿出一部分去还债不行吗?

于是评论里的画风都变了,大家说她该死,自己贪心去借高利贷,根本不值得同情。她们欠着高利贷,风风光光过日子,过得比你还好,你凭什么担心他们呢?

零零散散的围观者变成了一个群体,开始用自以为的正义去审判自杀者。

「你真的想死吗?」

听到这类激将法一样的话,很多自杀者会被激怒,就算本来还有那么一点不想死,都会试图用自杀来证明自己。

「你就是该死!」

等她们真的死了,围观者作鸟兽散,还在用恶意去揣测别人的过往。

后来菲妥妥一家人还是自杀了,在高速收费站的车上。

但是围观者不能放过她,因为他们觉得,要死为什么不能安安静静地死去,还要给别人添麻烦呢?

我们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冷血,好像大家都失去了共情的能力——如果还能共情的话,他们不会对面前将死的人无动于衷。

本喵读大学的时候,在社团里认识了一个有抑郁症的师姐。

她经常在空间和朋友圈发一些自杀预告,日子选好了,遗言写好了,东西都准备好了。一开始大家看到她这个状态不太对劲,就和辅导员说了这件事情。辅导员和心理老师和她谈了很久,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可没过多久,她又重新开始自杀预告。

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了很多次,作为同学,大家没有办法实质性地帮她走出抑郁。但后来大家见怪不怪了,也不会像一开始那样慌张。

尽管有些人怀疑她可能只是想博眼球,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去嘲笑过她,让她赶紧去死。

最多只是默契地不去谈论她,不去刺激她而已。

有人说,她有抑郁症,就算没人嘲笑和鼓励,她也会跳下去的。

但这也不代表,你们能把别人的死亡,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如果要跳楼的人是你的朋友,至少你不会用恶意去揣度她是不是仅仅想要红。

就像法庭之上,为什么明明知道那个是坏人,律师们还会选择为他辩护?因为没有彻查清楚之前,谁都不能下结论给嫌疑人判死刑。

无论那个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因为被猥亵而绝望的女孩,还是欠了高利贷而想不通的人,还是刚和女朋友分手而陷入偏激的人,都不应该被区别对待,都不存在「死得好」的情况。

好人一时想不开,那就把她救回来;坏人罪不至死,那就不该死;坏人该死,那就留给法院。

这些人又不是性侵学生的老师,又不是被欠钱的债主,有什么资格,有什么立场叫别人去死?

让多数人的「民意」成为暴政的唯一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一样会成为「民意」的牺牲者。只要你的经历不符合大多数人的想象,你就可以去死了。

不要为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为我,为所有人而鸣。

- 3 -

最应该警惕的,是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就根据自己的脑补来下定论的观众。

很多人都会有过想自杀的冲动,只要有人坚定地拉着他,很有可能就把他救回来了。

有知情者透露说,少女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因为两年前她生病时,被自己的班主任趁机猥亵过。而当她报警之后,班主任却辩解说强吻、碰头、乱摸这种行为,只是想确认她的体温,看她有没有发烧。

因为没有更多的证据,虽然这种行为很不符合常理,但的确没有办法给班主任定罪。

发生了这件事之后,再加上抑郁症的影响,周围的同学开始疏远她,不敢靠近她。就算她怎样对生活抱着希望,都会被这种暗中排挤所打击。

当然,这种状态落到某些人的眼里就会被解读为:

「被摸两下就抑郁,被排挤一下就想自杀,真是矫情」。

很多人都抱着「假如我是当事人」的心里,去否定她的选择,去怀疑她的胆量,猜测她为何有勇气自杀,没有勇气拉上老是一起死——这些都是废话。因为大家都不是站在女生的立场去看的,而是带着「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视角」,去评价「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剧。这和开了外挂去玩游戏,反过来批评游戏没难度,没有什么两样。

研究生不堪导师折磨跳楼自杀,实业老板破产后压力太大自杀,借了太多高利贷还不起后自杀,被骗大学学费后走投无路自杀,这些鲜活生命的逝去,显然不可能用「假如我是」这样可笑的换位游戏去解释。

少女因为被猥亵而吓得整夜睡不着觉,因为对嫌疑人的处理太轻而感觉提心吊胆,99%的围观者都没有经历过这种恐惧,却站在道德高地去嘲笑她的死亡。

- 4 -

死亡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在这个坟头蹦迪,灵车漂移,只要能红就无所谓的时代里,死亡仍然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这场围观,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那篇文章。但现代人显然比百年前进步得多,他们不甘于保持麻木的表情冷眼旁观,而是用尽自己的力量,推动着其他人往下跳。

亚斯辛基说过一句话:「不要恐惧你的敌人,他们顶多杀死你;不要恐惧你的朋友,他们顶多出卖你;但要知道有一群漠不关心的人们,只有在他们不作声的默许下,这个世界才会有杀戮和背叛。

一个人可以冷漠,可以麻木,可以对其他人的死亡不屑一顾;一个人可以胆小,可以懦弱,可以在最后关头选择收回援手;没有能力去救人,应当以自保为先;没有能力去改变,可以保持住沉默。

但请保留最后一点良心,不要对着他们发出尖锐的笑声。

借用一句俗话说:「你不出声,没人会当你是哑巴的。」

围观者们如何强大,如何可怕,再去网络暴力多少自杀的孤独人影,都没办法杀死人们心中的正义。他们不过是懦弱、冷血、卑劣的奴隶。

不要因为一个人自杀而去批评她懦弱,不要因为一个人自杀,就去嘲笑她的弱小。

如果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语,那么保持沉默就是最大的善良。

不要让娱乐至死的习惯,来消解死亡的意义。


王锐旭



庆阳跳楼坠亡女孩和性骚扰有直接关系,这是肯定的。

九十年代听一位朋友讲了她的一位女同学亲身经历的事实故事。

她的这位同学生活在一个山区,这里地广人稀,家家户户都养羊,那个时候养羊都是散养,要专人赶到山上放牧。

中学放署假了,一天这位同学的父亲要去赶集,就叫他这位同学替父亲放一天羊。

这位女同学把羊赶到山上,正好遇到临村认识的一个小子也在山上放羊,两个人就把羊赶到一块放牧。

两个人一边玩一边拦羊。到了下午,这个小子心生斜念,先是挑逗,后猥亵,到强暴。

从此后,这个女同学就得了一种怪痞病。结婚后同丈夫同床就阴经疼痛难忍,最终只能离婚。

这是道听途说的真实事例。

性骚扰,对于一个才涉世女孩来说,心理恐惧是难免的,伤害程度也不完全相同。

庆阳女孩被性骚扰后,患心理创伤抑郁症,四次自杀到坠楼身亡,与性骚扰有直接连系。


梦游学海

性骚扰对一位女性特别是一位还处于懵懂状态,刚开始对社会、对爱情、对人生憧憬的少女而言,伤害究竟有多大?作为女性,据调查、统计,绝大多数都经历过性骚扰,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有的只是言语上不敬,有的只是遇到了暴露狂,还有的身体上、心理上都双重受伤,长久不能愈合,即使愈合,对以后的价值观念也会产生影响。

作为男性可能不太能感同身受。举个例子,一位高大的男子,无神论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斗志昂扬,突然有一天,遇见了一只鬼,长得挺丑的一只鬼,然后狠狠地挨了一砖头。你说这样的遭遇会对这位男子有多大的伤害?

最起码,有一点,他不会再是个无神论者,过去很多坚信不已的价值观全部被推翻,对很多事物产生了怀疑,开始变得战战兢兢、疑神疑鬼,甚至开始自暴自弃。这伤害不仅仅是身体上更有心理上,并且是不可逆的伤害。

这样的事情,如果遇见了,应该怎么帮助她们重新打开心扉,重新建立正常的生活模式。首先,要告诉她们,这不是她们的错,这样的伤害不应该成为她们身上的污点。其次,要告诉她们,生活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要去经历,每个人都有不断改造自己的能力。最后,帮助她们订立一个长期的规划和若干短期的、阶段性的计划,帮助她们一步步走出来。我们作为局外人,少给点同情,多给点光亮。





芳华1982


道德伦理,围绕着女性的性骚扰自古至今从未间断,这是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开放,女人不在那么神秘了,强奸少了,性骚扰及变态多了,网络渠道给我们带来很多未知的世界,也传递给个别人心的肮脏,所以,性骚扰对于传统思想女孩的是不可抹去的耻辱,那只肮脏的手永远也挥之不去,肉体的痛永远代替不了心灵的伤,心病还要心药医,心理医生诞生了,最起码,必要的陪伴,亲情的开导必不可少。



年轻的生命,我们为之惋惜,珍爱生命,


菩提—炜

对于一个花儿般的少女,老师猥亵的不止是身体还有灵魂,我国传统文化下的女人,都将贞洁看得非常重要,因为那是一个女人的自尊,是一个女人立足于社会的底气,更是一个女人灵魂深处的纯洁,因为这是一种信仰,信仰赋予的忠诚感,有些人会觉得我说得太伟大了,那是因为这个社会慢慢的已经腐蚀了灵魂,所以也无所谓有没有心了!愿天堂的少女一路走好!公道虽晚到,但总归会来,愿你的以死明志能够警醒世人,也愿你在天之灵保佑有关的学校,老师,路人等等涉案人员早日伏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