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之巅上小山村,如诗如画般的人间仙境,引得无数人前往


十几年前,几个画家为探寻北方山水画派之祖“五代后梁画家荆浩”的画风,几经周折来到山西平顺县东寺头乡,一个点缀在太行山深凹中的小山村“张家凹”,发现这里竟然与世隔绝,大部分村民都迁移山凹外,村里只剩两户人家,村内、村外的景象基本上没有外来人的侵扰,景色怡人,奇山幽峡,保持着70年代初那种原貌、原味,画家们惊叹到“没想祖人在这里还给我们留下如此般人间仙境。”

画家们站在太行之巅眺望,巍巍太行山在这里造型独特、鬼斧神工,层峦叠嶂,原始的自然生态,雄奇的大山峻石,厚重的人文历史,赋予了这片土地得天独厚的源头活水,成就一副如诗如画般的美景。

村民搬到山外后,村里这些房子就闲置了,虽然都是石头房、石板房顶,但都很精致,基本上都是小楼院子,画家们看好这里的风景、山水,便购置了几处农民的院子,简做装设、挂上画作,非常有山野闲居的味道。

由于常住写生,在此临摹、学习先人的画风,画家们即兴给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又起了个艺术名字叫“画家村”,并给这里的大山赋名“画山”。

由此,画家们经常携友、带生来此画画,后来,闻声的摄影人、户外也来了,尤其是摄影人拍摄作品获得大奖后,张家凹便名声大噪,如诗如画般的人间仙境,引得无数人前往探寻。

张家凹由好几个自然村组成,地处山西平顺县东寺头乡东30公里、河南林州市石板岩乡西20公里的太行山之巅断裂带上,海拨1600多米,由于地处深山,交通极不便利,过去非常闭塞,2011年修通了12公里进村的盘山水泥路。

张家凹自然风光四季皆美,万物复苏的春日,漫山遍野,柳枝吐芽,冰雪融化,春意盎然,好似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山水图;每到百花争艳的夏日,虽烈日当空,骄阳似火,人们或徜徉于树中树木浓荫之下,或流连于洞中清凉之中,凉风习习,休闲避暑。让画家画不尽的山水,让野驴们踏不尽的春色。


在红叶满目的秋季,登高远望,眼见远方村落,秋色斑斓,红枫苍松相间,耳听百鸟谷鸣,仿佛世外桃源,如临其境,尘世间烦恼皆忘;到了朔风凛冽的冬日,漫山遍野,四周银装素裹,冰清玉洁,晶莹剔透,分外妖娆。让摄影人拍不完的风景,让游人看不尽的风光。

张家凹村不但景色怡人,还有美丽的传说。一说,古时,女娲娘娘炼就王彩石补天,正好路过此处,当时封装彩石盒的锁子不慎落入此地,砸在了大山中间,正好形成一个大山凹,成就此处美景如画,留下人们可以立足山头遥望前方,观远处谷山桃花盛开美景,看山下古村落炊烟,品山谷云雾清香,陶冶心境情操之人间仙境。

二说,张家凹村是五代后梁画家荆浩绘画写生之地。荆浩,后梁时期因避战乱,退隐不仕,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自号“洪谷子”,在方圆百里的太行山深处幽美的环境中,躬耕自给。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其间,曾经游览到此创作。


三说,清朝道光年间,河南省今林州遭遇大旱,人们生活苦不堪言,于是便有人携家带口逃难来到了此处,开荒种田,恰好这里的地形为一处坑凹,又因逃难的人中张氏较多,所以就叫张家凹。

传说只是传说,美丽是人们对美好愿景的期望。不过,走进画家村,村子里古老的石磨、手工编织的篓子随处可见,房前屋后的核桃树、花椒树传递出浓浓的生活气息,气势雄伟、秀奇险峻的太行山和生活在张家凹的人一起组成了一幅美丽的中国画,站在村外太行之巅,确有那种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意境感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