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年轻人认同孔孟之道吗?——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调查结果及分析

▪「推荐」年轻人认同孔孟之道吗?——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调查结果及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认知调查

西历2018年6月20日

  • 一、调研背景:

本调研依托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学生认知调研》课题项目,于2017年1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立项,课题负责人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车凤老师。车老师自2013年起在校为学生开设《儒道经典与人生智慧》通识课程,该课程于2016年被中央音乐学院纳入教学体系,对全校本科、研究生及博士生开放。

  • 二、调研目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了解青年学生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了解和认可程度,具体的关键词为仁、义、礼、信、恕等,通过设计一些具体生活场景的形式,考察被调查者的观念倾向和基本态度。由于人的知与行并非百分百统一的,认知和行为有时会出现一定的错位。即使这个调研并不能和生活中出现这些具体情况时学生们的真实做法完全等同,至少从态度和原则上还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三、调研过程:

本次调查的方式为在线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两部分,在线调查中被试者通过手机客户端填写和提交,面对面访谈部分访谈人数总共100人,由被试对象先现场答卷,然后由课题组成员与其进行一对一问答。

课题组成员:车凤、曹颖新、徐鹏飞、马英华、傅丹阳、杨谷子、尤泽英、叶良羲

  • 四:问卷特点

1、题目设计的考量

大学生群体所受的关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通常来自于家庭、小学和中学及社会,我们希望了解他们对于经典文本有过怎样大致的接触,儒家倡导的人格修养对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有影响,最好的方式就是情境模拟,所以大多数题目采用的是这种形式。

题目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答题时间长短适宜,语言表述尽量简洁,选择和作答比较便捷。所以基本上没有需要输入文字之处,全部是选择题,单选和多选搭配呈现。

另外,由于选择题给出的结论会相对粗放,我们又在在线调研后安排了一对一的访谈调研,由课题组成员约谈被试对象,现场作答,并且详细记录,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细节考量。比如“传统价值观方面,是否有家庭成员对你产生了影响”,访谈环节就可以了解“哪位家庭成员”“如何对你产生影响”这种细节。

2、被试受众基本情况

其中人文类专业学生529人,占比46.12%,理工类学生618人,占比53.88%;本科生1091人,95.12%,研究生及以上56人,占比4.88%;男生323人,占比28.16%,女生824人,占比71.84%。被调查者中,上大学之前生活在城镇的同学有778人,占比67.83%,生活在乡镇(乡村)的有369人,占比32.17%。

被调研对象中,有789人认为家庭成员对其有过传统文化方面的影响,占比68.79%,358人认为在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影响方面,没有受到过来自家庭的影响,占比31.21%。

  • 五:问卷题目及数据汇总:

第1题为所在学校,2-6题为被调研对象基本信息

第2题:你的专业是哪一类?[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人文类

529

46.12%

理工类

618

53.8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147

第3题:你所在年级?[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本科生

1091

95.12%

研究生及以上

56

4.8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147

第4题:你的性别是?[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323

28.16%

824

71.8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147

第5题:上大学之前你主要生活在?[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城市

778

67.83%

乡镇

369

32.1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147

第6题:是否有家庭成员对你有过传统文化的影响?[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789

68.79%

358

31.21%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147

第7题:以下经典你比较熟悉的有:[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三字经》

793

69.14%

《论语》

923

80.47%

《孟子》

295

25.72%

《大学》

255

22.23%

《中庸》

133

11.6%

《传习录》

34

2.96%

都不熟悉

128

11.16%

第8题: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对此,在生活中你的看法和做法是[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每天睡前都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在之后的生活中改正不好的行为。

404

35.22%

虽然经常会反省自己的行为,但是过后就忘记了,没有什么效果。

259

22.58%

每天生活节奏太快,只有自己遭遇了挫折才会去反省。

458

39.93%

没必要这么麻烦,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已经过去的事情上。

26

2.27%

第9题:《孟子》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分别对“穷”和“达”两种不同生活状况做出了不同的要求,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帮助天下更多的人。对此,你如何看待?[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并非所有人都必须拥有家国使命感,比如一些技术人员,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

159

13.86%

只有先解决了自身的温饱问题,才会去关心国家大事。

368

32.08%

不论自身处境如何,都应该时刻心系国家。

337

29.38%

不论自身处境如何,都应该顾全大局,有时候为了国家利益,甚至可以牺牲个人利益。

283

24.67%

第10题:《礼记》中有“同门曰朋,同志曰友”的描述,下面你认为达到哪个就算是朋友?[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31

2.7%

玩得好就行

142

12.38%

要达到灵魂交流

221

19.27%

一起共事,并通过共事确认彼此有相同的价值观

753

65.65%

第11题:“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现在一些大学生为了偷懒,选择去抄袭论文,甚至找人代写,制造了不少学术垃圾。结合你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看法。[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虽然抄袭了其他论文,但是换了核心观点,所以不算是抄袭。

70

6.1%

虽然很鄙视抄袭论文,但是偶尔情况紧急,只能去抄袭。

230

20.05%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论文,都应该亲笔去写。

448

39.06%

论文题目很无聊,所以选择抄袭,并没有负罪感。

43

3.75%

不会抄袭,害怕被老师查出来。

108

9.42%

如果对题目不感兴趣,会与老师商量换个题目再写,而不会去抄。

248

21.62%

第12题:对于下面的行为,你能做到哪几项?[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在校园内看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不避让。

856

74.63%

和老师及师兄师姐交流时,使用敬词。

927

80.82%

不穿奇装异服(包括拖鞋)进教室。

863

75.24%

看见老师进教室时,能正襟危坐,不随意坐姿。

476

41.5%

不在课堂上吃东西。

347

30.25%

休息时间不在楼道大声讲话,发出噪音。

757

66%

与他人争论时,即使意见不合,也要保持应有的礼节态度。

849

74.02%

第13题:当父母身患疾病需要你捐献器官时,你会怎么做?[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说不清楚。

74

6.45%

当我的身体情况允许时我会捐。

570

49.69%

我一定会捐,毫不犹豫。

472

41.15%

父母让我捐就捐,不让捐就不捐

31

2.7%

第14题:“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告诫人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在这样一个“买买买”的时代,你怎样看待消费与俭的关系?[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由于地球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为了后代着想,我们应该坚守“俭”。

348

30.34%

“俭”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量入为出,节约从简,在物欲前“知足”。

605

52.75%

省吃俭用是老一辈的思维和习惯,我更愿意活在当下,享受青春。即使是偶尔透支消费,我也总是能及时还钱。

105

9.15%

消费观要与时俱进,越能花钱才越能挣钱,而且消费也是对国家经济做贡献。

89

7.76%

第15题:《尚书》中有“满招损,谦受益”这样千古流传的思想,但是现在的社会非常强调展示个性和能力,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谦”呢?[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大部分时候应该谦虚,但是在该表现的时候不会谦虚,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能力。

879

76.63%

只有在自己比别人弱的时候才会谦虚,比别人强时没必要谦虚。

41

3.57%

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谦虚、低调和内敛。

198

17.26%

谦虚不适用于这个展现个性的时代,会使人错失机会。

29

2.53%

第16题:如果别人做出伤害你的事,你会:[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以德报怨,换位思考,宽容他人的行为。

266

23.19%

以怨报怨,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28

11.16%

以直报怨,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对待他。

669

58.33%

和他绝交,避免两人之间再来往。

84

7.32%

第17题:下列行为中你能做到哪些?[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不熬夜看小说、追剧或打游戏。

385

33.57%

不随意逃课。

856

74.63%

每天按时吃早饭。

440

38.36%

制定计划时善始善终。

328

28.6%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控制自己不玩手机,保持专注。

293

25.54%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353

30.78%

第18题:你怎样看待《周易》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很认同,人应该保持善良之心,这样才能获得好的结果,在生活中会“攒人品”。

416

36.27%

部分认同,虽然善良不一定会导致好的结果,但仍要做个善良的人。

637

55.54%

这是一种自我安慰或迷信,生活中有很多做坏事的人反而活得很好。

66

5.75%

不相信善良会有好结果,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以维护自身利益为重。

28

2.44%

第19题:下了晚自习,你走在夜路上,正好遇见一个歹徒对一个女孩子图谋不轨。你的位置很隐蔽,歹徒和女孩子都没有发现你。此时你的选择会是:[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太可怕了,赶紧走掉。

18

1.57%

上前制止,试图制服歹徒。

120

10.46%

打电话报警。

549

47.86%

找其他人比如保安来帮忙。

460

40.1%

第20题:假设你订了一个外卖,但骑手送餐超时半个小时,你会投诉他吗?[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会投诉,没有按时送到是他的责任,应该受到惩罚。

114

9.94%

会投诉,他让我饿了很久,影响了我的心情。

41

3.57%

不一定投诉,要看他的态度好坏,态度好就不投诉。

690

60.16%

不会投诉,投诉可能会让他赔上好几天赚的辛苦钱,我原谅他。

302

26.33%

第21题:王阳明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关于立志,以下说法你认同的是:[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我没有明确的志向,走一步看一步。

227

19.79%

我的志向就是将来赚很多的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优越的生活。

255

22.23%

我有自己明确的志向,我很清楚以后要成为怎样的人。

350

30.51%

我的志向和金钱地位关系不大,我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造福社会甚至造福人类。

315

27.46%

第22题:“言必信”是《论语》中对“信”的描述,信是儒家五常之一,是古人对于人的德行的基本要求。以下你能做到的有:[多选]

选项

小计

比例

和朋友约好了时间就不会迟到。

813

70.88%

按时上课。

795

69.31%

报名参加的活动会尽量去,如果爽约会及时告知并表示歉意。

1025

89.36%

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会去做。

959

83.61%

及时还钱。

967

84.31%

第23题:对于《孝经》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认可吗?[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完全认同,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会让父母伤心的。

374

32.61%

基本认同,不过我不认为“纹身”也算毁伤身体。

380

33.13%

不认同,身体是自己的,自己有权处置,与孝无关。

230

20.05%

不认同,这个观念过时了,我不认为整容行为就是不孝。

163

14.21%

第24题:有人认为两肋插刀是朋友之间义气的体现。假设你和朋友要一起考试,朋友拜托你互相传递答案。考场并不严密,你们的传递有很大可能成功,请问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答应朋友帮他递答案。

79

6.89%

绝对反对作弊行为,不答应朋友。

379

33.04%

不主动递答案,但是不阻拦朋友抄我的答案。

680

59.29%

向老师举报朋友。

9

0.78%

第25题:孟子曰“无耻之耻,无耻矣。”意思是最大的无耻就是不知道羞耻。下列关于“耻”的观点,你认同的有:[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如果说话不算话,夸夸其谈,就应该感到羞耻。

965

84.13%

如果衣着比较寒酸,就会感到难为情。

193

16.83%

如果考试挂科,就会觉得很惭愧。

730

63.64%

如果在超市交款时,在排队中加塞,会感到很不自在。

896

78.12%

第26题: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是怎样的呢?[单选]

选项

小计

比例

不能接受,生命在任何时刻都是最宝贵的。

118

10.29%

我很欣赏,但是我不会这么做。

469

40.89%

我觉得这样很伟大,会为了大义选择牺牲。

269

23.45%

不好说,大义离我们的生活太远。

291

25.37%

第27题: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见利忘义,你的看法是:[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完全认同,任何情况下不正当的利益坚决不取。

307

26.77%

基本认同,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可以破例。

168

14.65%

不损害别人的利益的情况下可以争取利益最大化。

655

57.11%

不认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17

1.48%

第28题:假如你是一位贫困生,接受一位爱心人士的长期资助,不料某一日,这位资助者因为个人原因不得不停止对你的资助,此时你的想法是:[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依旧心怀感恩,愿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资助者。

802

69.92%

理解这位爱心人士,他帮助了我很多。

302

26.33%

失望,爱心人士应该善始善终。

26

2.27%

生气,没有能力一开始就不要资助别人。

17

1.48%

第29题:下列说法中符合你的现实情况的是:[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我经常想如果没来到这个世界就好了。

180

15.69%

我很感激能来到这个世界。

775

67.57%

我常常想到帮助过我的人,对他们怀有感恩之心。

879

76.63%

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苦闷厌倦。

266

23.19%

我常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感到幸福。

785

68.44%

我的原生家庭配不上我。

30

2.62%

我感激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728

63.47%

  • 六、调研结果分析:

1、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可和接纳度还是很高。

第7题是从对经典读本的基本认知进行的考察,数据显示,对于《三字经》和《论语》,学生整体的认知度较高,分别为69.14%和80.47%,在访谈中得知,熟知《论语》主要是因为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关篇目的收录。而认知度最低的为王阳明的《传习录》,总共只有2.96%的学生选择了比较熟悉它。

题目:以下经典你比较熟悉的有:[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三字经》

793

69.14%

《论语》

923

80.47%

《孟子》

295

25.72%

《大学》

255

22.23%

《中庸》

133

11.6%

《传习录》

34

2.96%

都不熟悉

128

11.1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147

第8题考察的是儒家所讲的“省察”的态度和习惯,有35.22%的学生每天都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这个比例可以说已经相当之高。有39.93%的同学会在遭遇挫折后反思反省自己。只有2.27%的同学否定了反思和反省的意义和对自己的帮助。

题目: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对此,在生活中你的看法和做法是[单选题]

第11题从设计的角度是希望考察学生对于诚信的看法和态度,并具体列举了比较受大家关注的论文抄袭的例子,有39.06%的学生选择了“不管是何种论文,都应亲笔去写”,21.62%的学生选择了“如果对论文题目不感兴趣,会去和老师商量重新选择题目,但不会去抄袭”,只有3.75%的学生选择了“论文题目无聊会选择抄袭,并没有负罪感”。

题目:“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现在一些大学生为了偷懒,选择去抄袭论文,甚至找人代写,制造了不少学术垃圾。结合你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看法。[单选题]

第13题从题目设计的角度是想考察学生们对于孝的认识,例举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境,就是为生病的父母捐献器官。有49.69%的学生选择了“当身体状况允许时会捐”,41.15%的学生选择了“一定会捐,毫不犹豫”,总体比例很高。

题目:当父母身患疾病需要你捐献器官时,你会怎么做?[单选题]

第14题想考察的是学生们对于“俭”的认知和认可,有83.09%的学生认同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其中选择“为后代着想,要坚守俭”的有30.34%,选择“应该量入为出节约从简”的有52.75%。只有9.15%的学生选择了“活在当下,享受青春”,7.76%的学生选择了“越能花钱越能挣,消费观要与时俱进”。

题目:“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告诫人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在这样一个“买买买”的时代,你怎样看待消费与俭的关系?[单选题]

第15题从题目设计的角度,主要是想考察学生对于“谦”的认可和接纳程度,同学们选择最多的是选项1,即“大部分时候应该谦虚,但是该表现的时候也会用于表现自我”,比例高达76.63%。只有2.53%的同学选择了“谦虚已经不适合当代社会,会使人错失机会”,说明学生总体非常认可这一概念,可以秉持中庸之道来对待“谦”。

题目:《尚书》中有“满招损,谦受益”这样千古流传的思想,但是现在的社会非常强调展示个性和能力,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谦”呢?[单选题]

第16题设计的目的是希望了解学生对于生活中矛盾和人际关系的基本看法和处理方式,有58.33%的同学选择了“以直报怨,客观公正对待他人”,只有11.16%的同学选择了“以怨报怨”,表明学生们处理人际关系的矛盾时总体还是比较理性的。

题目:如果别人做出伤害你的事,你会:[单选题]

第17题考察的是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规律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做到不随意逃课的学生有74.63%,能做到每天按时吃早饭的有38.36%,能做到学习过程中不玩手机保持专注的有25.54%。

题目:下列行为中你能做到哪些?[多选题]

第18题设计的初衷是希望考察学生们对于“善因善果”的认同度,总体认同的达到91。81%,其中完全认同的为36.27%,对观念部分认同,但是会在生活中选择善良的占55.54%。只有2.44%的同学选择“不相信善良会有好结果,任何时候都要维护自身利益为重”。

题目:你怎样看待《周易》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单选题]

第19题设计题目的初衷是希望了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数据的显示也颇令人安慰。在遇到歹徒对他人企图伤害的时候,只有1.57%的同学选择了逃离,而98.43%的同学会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弱者,其中10.46%的同学会勇敢挺身而出,47.86%的同学选择打电话报警,40.1%的同学选择找其他人来帮忙。

题目:下了晚自习,你走在夜路上,正好遇见一个歹徒对一个女孩子图谋不轨。你的位置很隐蔽,歹徒和女孩子都没有发现你。此时你的选择会是:[单选题]

第20题设计的目的是希望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的小事发生后学生们对于过错方的基本态度,也是在考察传统价值观中的“宽”和“恕”,对于送餐小哥的半小时迟到,有26.33%的同学选择“不投诉”,有60.16%的同学选择了“不一定投诉,看对方的态度再决定”,只有13.51%的同学选择了“会投诉”。说明同学们整体的体谅和宽容度还是很高的。

题目:假设你订了一个外卖,但骑手送餐超时半个小时,你会投诉他吗?[单选题]

第25题想考察的是学生们对于“耻”的理解和判断,题目设计了4种具体情境,其中84.13%的同学认为“言而无信是一种耻辱”,78.12%的同学选择了“排队时加塞是一种耻”,说明公德意识还是比较强。63.64%的同学选择了“考试挂科令人惭愧”,16.83%的同学选择了“衣着寒酸时会觉得难为情”。

题目:孟子曰“无耻之耻,无耻矣。”意思是最大的无耻就是不知道羞耻。下列关于“耻”的观点,你认同的有:[多选题]

第27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们对于义利关系的判断,有26.77%的同学选择了“任何情况下不正当的利益坚决不取”,57.11的同学选择了“不损害别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争取利益最大化”,只有1.48%的同学选择了比较极端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题目: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见利忘义,你的看法是:[单选题]

第28题想考察的是学生对于“感恩”的态度,选择了生活中的捐助情境,对于资助人中途停止自助的情形,有69.92%的同学选择了“依旧心怀感恩,并且愿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对方”,有26.33%的同学选择了“理解”,只有2.27%的同学选择了“失望”,1.48%的人选择了“生气”。

题目:假如你是一位贫困生,接受一位爱心人士的长期资助,不料某一日,这位资助者因为个人原因不得不停止对你的资助,此时你的想法是:[单选题]

第29题设计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基本生命态度和价值观,列举了一些情感和情绪,其中有正面也有负面的,总体来说,学生的心态是比较积极的,67.57%的同学选择了“我很感激能来到这个世界”,76.63%的同学选择了“我常常向道帮助过我的人,对他们心怀感恩”,68.44%的同学选择了“我常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感到幸福”,63.47%的同学选择了“我感激现在拥有的一切”。

相反,负面情绪中,15.69%的同学选择了“我常想如果没来到这个世界就好了”,这个数据的比例是不低的,23.19%的同学选择了“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苦闷厌倦”,接近总人数的四分之一,2.62%的同学选择了“我的原生家庭配不上我”。

题目:下列说法中符合你的现实情况的是:[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我经常想如果没来到这个世界就好了。

180

15.69%

我很感激能来到这个世界。

775

67.57%

我常常想到帮助过我的人,对他们怀有感恩之心。

879

76.63%

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苦闷厌倦。

266

23.19%

我常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感到幸福。

785

68.44%

我的原生家庭配不上我。

30

2.62%

我感激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728

63.47%

2、从性别差异对答题的影响来看。

第9题的选项三呈现了一些差异,女生中32.28%选择了“不管自身处境如何,都应该时刻心系国家”,超过了男生的21.98%,看起来体现了更高程度的家国情怀,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题目:《孟子》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分别对“穷”和“达”两种不同生活状况做出了不同的要求,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帮助天下更多的人。对此,你如何看待?

X\Y

并非所有人都必须拥有家国使命感,比如一些技术人员,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

只有先解决了自身的温饱问题,才会去关心国家大事。

不论自身处境如何,都应该时刻心系国家。

不论自身处境如何,都应该顾全大局,有时候为了国家利益,甚至可以牺牲个人利益。

小计

56(17.34%)

107(33.13%)

71(21.98%)

89(27.55%)

323

103(12.50%)

261(31.67%)

266(32.28%)

194(23.54%)

824

第19题的选项很明显地体现了性别差异,选项2“上前制止歹徒”中男生选择的比例高达25.08%,不管这种选择与事实是否存在差异,至少从“理”的层面,男生让我们看到一种勇气和信心:

题目:下了晚自习,你走在夜路上,正好遇见一个歹徒对一个女孩子图谋不轨。你的位置很隐蔽,歹徒和女孩子都没有发现你。此时你的选择会是:

X\Y

太可怕了,赶紧走掉。

上前制止,试图制服歹徒。

打电话报警。

找其他人比如保安来帮忙。

小计

8(2.48%)

81(25.08%)

138(42.72%)

96(29.72%)

323

10(1.21%)

39(4.73%)

411(49.88%)

364(44.17%)

824

第20题我们从题目的设计上想考察的是儒家思想中的“恕”道,男女生在选项一上出现了一些差异,,男生选择“投诉”的比例为15.17%,女生为7.89%。男生的原则性似乎更强,比女生的“投诉率”更高。

题目:假设你订了一个外卖,但骑手送餐超时半个小时,你会投诉他吗?

X\Y

会投诉,没有按时送到是他的责任,应该受到惩罚。

会投诉,他让我饿了很久,影响了我的心情。

不一定投诉,要看他的态度好坏,态度好就不投诉。

不会投诉,投诉可能会让他赔上好几天赚的辛苦钱,我原谅他。

小计

49(15.17%)

21(6.50%)

180(55.73%)

73(22.60%)

323

65(7.89%)

20(2.43%)

510(61.89%)

229(27.79%)

824

第24题我们考察的是诚信与朋友义气的冲突与选择,男女生的选项出现了有意思的一种对比,男生更多选择直接“帮朋友递答案”,占比11.15%(女生此项占比为5.22%),女生更多选择了“不主动递答案,但是不阻止朋友抄我的答案”,占比61.65%,男生有53.25%选择了此选项:

题目:有人认为两肋插刀是朋友之间义气的体现。假设你和朋友要一起考试,朋友拜托你互相传递答案。考场并不严密,你们的传递有很大可能成功,请问你会做出什么选择?

X\Y

答应朋友帮他递答案。

绝对反对作弊行为,不答应朋友。

不主动递答案,但是不阻拦朋友抄我的答案。

向老师举报朋友。

小计

36(11.15%)

112(34.67%)

172(53.25%)

3(0.93%)

323

43(5.22%)

267(32.40%)

508(61.65%)

6(0.73%)

824

第26题题目想了解的是学生们对“舍生取义”的看法,选项中男生女生出现了一些差异,30.03%的男生选择了“会为了大义选择牺牲”,女生选择此选项的百分比是20.87%。从某种意义上,男生在这一问题上表现的自我牺牲精神更加突出些。

题目: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是怎样的呢?

X\Y

不能接受,生命在任何时刻都是最宝贵的。

我很欣赏,但是我不会这么做。

我觉得这样很伟大,会为了大义选择牺牲。

不好说,大义离我们的生活太远。

小计

35(10.84%)

128(39.63%)

97(30.03%)

63(19.50%)

323

83(10.07%)

341(41.38%)

172(20.87%)

228(27.67%)

824

第29题,题目设计的初衷是想了解一下被调查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有7句话的多项选择,代表了不同的心态,男女生在选择的时候,有一句话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就是“我常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感到幸福”,选择这句话的男生有57.59%,女生则有72.69%,明显高于男生。

题目:下列说法中符合你的现实情况的是

X\Y

我经常想如果没来到这个世界就好了。

我很感激能来到这个世界。

我常常想到帮助过我的人,对他们怀有感恩之心。

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苦闷厌倦。

我常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感到幸福。

我的原生家庭配不上我。

我感激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小计

51(15.79%)

213(65.94%)

239(73.99%)

68(21.05%)

186(57.59%)

10(3.10%)

207(64.09%)

323

129(15.66%)

562(68.20%)

640(77.67%)

198(24.03%)

599(72.69%)

20(2.43%)

521(63.23%)

824

3、不同的生活背景(城市和乡镇)所造成的细微差异。

第14题从题目设计的初衷来讲,是希望考察学子对“俭”这个概念的认同度,我们从反馈数据来看,来自乡村生活背景的学生比城市生活背景的学生对此认同度稍高些,选择“应该量入为出、节约从简”一项的,来自城市生活背景的有50%,来自乡镇生活背景的学生有58.54%选择了该项:

题目:“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告诫人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在这样一个“买买买”的时代,你怎样看待消费与俭的关系?

X\Y

“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由于地球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为了后代着想,我们应该坚守“俭”。

“俭”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量入为出,节约从简,在物欲前“知足”。

省吃俭用是老一辈的思维和习惯,我更愿意活在当下,享受青春。即使是偶尔透支消费,我也总是能及时还钱。

消费观要与时俱进,越能花钱才越能挣钱,而且消费也是对国家经济做贡献。

小计

城市

242(31.11%)

389(50.00%)

79(10.15%)

68(8.74%)

778

乡镇

106(28.73%)

216(58.54%)

26(7.05%)

21(5.69%)

369

第17题中,我们例举了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主要关乎自我管理,这其中有两个选项,不同背景的学生有一些差异化体现,有31.62%的城市背景的学生选择了能做到“不熬夜看小说、追剧、打游戏”,有37.67%的乡镇背景的学生选择了该选项。

另外,有23.39%的城市背景的学生选择了“学习过程中能控制自己不玩手机”,而有30.08的乡镇背景的学生选择了此选项。这两项关乎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考量中,乡镇背景的学生比城市背景的学生做得都要更好一些。

题目:下列行为中你能做到哪些?

X\Y

不熬夜看小说、追剧或打游戏。

不随意逃课。

每天按时吃早饭。

制定计划时善始善终。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控制自己不玩手机,保持专注。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小计

城市

246(31.62%)

578(74.29%)

297(38.17%)

233(29.95%)

182(23.39%)

236(30.33%)

778

乡镇

139(37.67%)

278(75.34%)

143(38.75%)

95(25.75%)

111(30.08%)

117(31.71%)

369

第23题从题目设计的角度,是希望了解学生对于儒家“孝道”思想的一种认可度,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对此的答案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差异,有29.18%的城市背景的学生选择了完全认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而高达39.84%的乡村背景的学生选择了此项。相应地,选择不认同这句话的城市学生高达22.88%,而乡镇背景的学生只有14.09%选择了不认同。

题目:对于《孝经》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认可吗?

X\Y

完全认同,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会让父母伤心的。

基本认同,不过我不认为“纹身”也算毁伤身体。

不认同,身体是自己的,自己有权处置,与孝无关。

不认同,这个观念过时了,我不认为整容行为就是不孝。

小计

城市

227(29.18%)

262(33.68%)

178(22.88%)

111(14.27%)

778

乡镇

147(39.84%)

118(31.98%)

52(14.09%)

52(14.09%)

369

4、人文类和理工类不同学科背景显现的差异。

第9题从设计的角度,是希望考察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眼界格局,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的选项出现了一些差异,有33.65%的文科学生选择了“不管自身处境如何,都应心系国家”,25.73%的理科学生选择了该选项。

有意思的是,在最后一句话的判断上出现了相反的情形,有21.93%的文科生选择了“有时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利益”,而理科生则有27.02%选择了该选项。

X\Y

并非所有人都必须拥有家国使命感,比如一些技术人员,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

只有先解决了自身的温饱问题,才会去关心国家大事。

不论自身处境如何,都应该时刻心系国家。

不论自身处境如何,都应该顾全大局,有时候为了国家利益,甚至可以牺牲个人利益。

小计

人文类

72(13.61%)

163(30.81%)

178(33.65%)

116(21.93%)

529

理工类

87(14.08%)

205(33.17%)

159(25.73%)

167(27.02%)

618

第15题从题目设计的角度是想考察学生对于“谦逊”的态度,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体现 了一些差异。79.96%的文科生选择了“该表现的时候不会谦虚”,理科生有73.79%选择了该项。相应地,13.8%的文科生选择了“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谦虚”,高达20.23%的理科生选择了这一选项。总体上看,理科生似乎更加低调。

X\Y

大部分时候应该谦虚,但是在该表现的时候不会谦虚,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能力。

只有在自己比别人弱的时候才会谦虚,比别人强时没必要谦虚。

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谦虚、低调和内敛。

谦虚不适用于这个展现个性的时代,会使人错失机会。

小计

人文类

423(79.96%)

21(3.97%)

73(13.80%)

12(2.27%)

529

理工类

456(73.79%)

20(3.24%)

125(20.23%)

17(2.75%)

618

第19题题目设计的初衷是想测试学生对于生活中的非正义行为会有怎样的态度,从数据反馈上看,理科生似乎更加具有行动力,12.94%的理科生选择“上前制止,试图制服歹徒”,7.56%的文科生选择了这一选项。这种假想的情境,即便与真实情境下人的选择不完全一致,也至少反应出了人的一种基本态度和判断。

X\Y

太可怕了,赶紧走掉。

上前制止,试图制服歹徒。

打电话报警。

找其他人比如保安来帮忙。

小计

人文类

8(1.51%)

40(7.56%)

278(52.55%)

203(38.37%)

529

理工类

10(1.62%)

80(12.94%)

271(43.85%)

257(41.59%)

618

第21题设计的初衷是希望了解学生的“志向”,文科生中34.97%选择了“我有自己明确的志向”,理科生选择这一项的比例是26.70%。

题目:王阳明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关于立志,以下说法你认同的是:[单选题]

X\Y

我没有明确的志向,走一步看一步。

我的志向就是将来赚很多的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优越的生活。

我有自己明确的志向,我很清楚以后要成为怎样的人。

我的志向和金钱地位关系不大,我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造福社会甚至造福人类。

小计

人文类

98(18.53%)

112(21.17%)

185(34.97%)

134(25.33%)

529

理工类

129(20.87%)

143(23.14%)

165(26.70%)

181(29.29%)

618

第25题题目设计的目标是考察学生对于“耻”的理解,四个选项中只有第二条出现了较大的差异。20.23%的文科生选择了“如果衣着比较寒酸,就会感到难为情”,而只有13.92%的理科生选择了这一项。在外表的自我评价方面,理科生貌似内心更加强大。

X\Y

如果说话不算话,夸夸其谈,就应该感到羞耻。

如果衣着比较寒酸,就会感到难为情。

如果考试挂科,就会觉得很惭愧。

如果在超市交款时,在排队中加塞,会感到很不自在。

小计

人文类

453(85.63%)

107(20.23%)

336(63.52%)

414(78.26%)

529

理工类

512(82.85%)

86(13.92%)

394(63.75%)

482(77.99%)

618

第29题从题目设计的角度是想考察学生的基本生命态度和世界观,令人有些意外的数据是关于“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苦闷厌倦”这个选项,有27.6%的文科生选择了这一选项,而只有19.42%的理科生选择了这一项。这其中并不能简单地说文科生比理科生悲观,也有可能是因为理科生忙于学业压力,不太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

当然,这是一种猜测。总体上看,6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积极的对生活满足和感恩的态度。

题目:下列说法中符合你的现实情况的是:[多选题]

X\Y

我经常想如果没来到这个世界就好了。

我很感激能来到这个世界。

我常常想到帮助过我的人,对他们怀有感恩之心。

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苦闷厌倦。

我常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感到幸福。

我的原生家庭配不上我。

我感激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小计

人文类

89(16.82%)

353(66.73%)

418(79.02%)

146(27.60%)

371(70.13%)

11(2.08%)

333(62.95%)

529

理工类

91(14.72%)

422(68.28%)

461(74.60%)

120(19.42%)

414(66.99%)

19(3.07%)

395(63.92%)

6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