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泽君作报告指出:中央预算管理有改善 财政资金绩效待提高

6月20日,胡泽君向全国人大作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时指出:

中央预算管理有改善 财政资金绩效待提高

胡泽君作报告指出:中央预算管理有改善 财政资金绩效待提高

6月20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作了《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中央预算执行总体较好

胡泽君指出,2017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端。从审计情况看,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经济保持平稳运行,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实力稳步提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

二是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补短板强弱项取得明显成效。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加强金融监管统筹协调;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比上年增长30.3%,1 28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中央本级节能环保、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支出分别增长18.6%、12.4%、7%,享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县域增至819个。

三是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实施,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7.1%、5.3%,保障了重点领域发展需要;营改增全面推开,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措施有效落实,全年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超1万亿元;13个省制定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四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成效较好,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对上一年度审计查出的问题,各地区、部门和单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认真落实整改主体责任。目前,审计查出的突出问题都得到了整改,推动制定完善规章制度2 000多项。

预算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据悉,审计署重点审计了财政部组织中央预算执行和编制中央决算草案、发改委组织分配中央基建投资情况。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包括公共预算收入及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收入等)82 756.73亿元、支出总量98 256.73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底余额4 838.46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3 824.77亿元、支出3 669.19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 244.27亿元、支出1 001.71亿元。从审计情况看,财政部、发改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预算和计划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基本民生和重点项目,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所提高。

审计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中央决算草案编制不够准确完整,如少计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支20.13亿元;二是预算分配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包括预算安排与存量资金盘活统筹衔接不够等;三是转移支付管理仍不够完善,例如具有指定用途的转移支付占比仍较高;四是部分财税领域改革有待深化,包括预算绩效评价不到位、中央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不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后续管理不到位。

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审计机关重点审计了57个中央部门本级及所属365家单位,涉及财政拨款预算2 115.99亿元(占预算总额的35.28%)。

审计发现的问题有:一是预决算编报不够准确,涉及35个部门和81家所属单位、金额35.04亿元;二是资金资产管理还不够规范,涉及23个部门和89家所属单位、金额11.25亿元;三是“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不严问题依然存在,涉及34个部门和101家所属单位、金额5 721.71万元;四是一些部门和单位依托管理职能或利用行业影响力违规收费,涉及5个部门和75家所属单位、金额1.69亿元。审计机关指出问题后,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原渠道归还资金、上缴国库、调整账目等方式整改5.06亿元,出台和完善制度5项。

加大对重大专项资金和民生工程审计监督

在重大专项资金和民生工程方面,审计署做了五项工作。

一是乡村振兴资金审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完成土地确权面积11.59亿亩,投入584亿多元设立农业信贷担保机构528个,但有些工作进展较慢,部分政策落实与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是工程项目薪酬发放审计。抽查了19个省188个工程项目,推动为3.4万余名农民工追回欠薪5.94亿元、问责182人。

四是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审计。重点抽查了22个省和2户企业收到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发现了部分违规使用、虚假申请专项奖补资金等现象。

五是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重点抽查了全国1.77万个项目,涉及投资2.52万亿元。各地积极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资金和住房仍存在被挤占挪用、违规获取或空置等问题,涉及资金30.84亿元、住房16.87万套。

在三大攻坚战方面,审计机关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相关审计。重点关注了地方政府债务、金融运行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等风险及防范情况。二是扶贫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审计。重点审计了21个省的312个国定贫困县,抽查2 500多个乡镇、8 000多个行政村,走访2.9万多户家庭,涉及资金1 500多亿元,发现的问题包括一些地方扶贫工作不够扎实、有的扶贫政策落实不够精准、一些地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推进不畅。三是污染防治资金和项目审计。重点开展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和46个地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推动政策措施落实

为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2017年以来,全国审计机关共跟踪审计7.53万个项目,抽查7.66万个单位,推动下达和落实、收回沉淀和统筹安排资金506.59亿元,促进减少或清退收费122.08亿元,推动新开(完)工或加快进度项目5 789个,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 076项,相关地方和部门处理处分2 514人。

近期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制造业增值税抵扣链条还需进一步完善;一些地方营商环境不够优化;一些重大工程项目推进较慢;创新创业相关制度还不完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安全管理要求未有效落实;淘汰落后产能不够到位。例如,针对营商环境,审计发现11个部门和地区的11项放管服事项改革不到位,2个地区的3家单位违规继续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1 387.74万元,12个省的27个部门向2 000多家单位收取或转嫁审批前置中介等费用4.57亿元,还有9个地区的23家单位违规预留或未及时清退企业保证金16.72亿元。

在金融和企业方面,审计机关主要审计了9家大型国有银行和35户央企,发现的问题有:部分改革试点任务未及时完成;违规决策和经营问题仍较突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依然存在。审计机关指出问题后,有关金融机构和企业补缴税款9 100万元,推动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5亿元,制定和修订制度1 742项,处理处分1 883人。

胡泽君指出,从审计情况看,对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尚有较大空间,一些关键领域改革还需加快推进,重大任务配套措施还需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和约束管控等机制还需同步发力。为此,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完善各领域政策措施和制度规则,在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上下更大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