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要夺金还是要快乐?

中国体育,要夺金还是要快乐?

济南姑娘夺取奥运第一金,齐鲁大地一片欢腾,的确可喜可贺。张梦雪天真无邪,淳朴可爱,没有人想到她会夺冠,但怎么第一金就落到她头上呢?因为没有官员盯着,没有媒体聚焦,因为没有任何压力和包袱,才让这位泉城姑娘一夜成名。

中国体育,要夺金还是要快乐?

里约奥运第一天,中国队金牌颗粒无收,着急的不止坐在看台上的总局局长刘鹏一个人,很多国人尤其是那些举国体制的官员们,仿佛觉得天要塌下来了!

杜丽没拿到金牌,庞伟没有拿到,孙杨也没有拿到。上届奥运打破世界纪录夺两枚金牌的叶诗文,甚至连决赛圈都没有进去——于是举国又陷入了一片沉痛,所谓“出师不利”、“开门哑火”、“砸了场子”的评说也接踵而至。不得不说,进步的中国舆论也有了不少理性的声音,但“拿不到第一就是废物,就是垃圾”的声音仍不绝于耳。

射击场上,34岁的杜丽尽管拿到的是银牌,但在她笑着转身的时候听人说起儿子的那一刻,心里一酸,眼泪夺眶而出。

中国体育,要夺金还是要快乐?

“其实我想一直笑着的,打到今天,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自1984年许海峰拿到那枚记入历史的首金以来,中国舆论对于“首金”的关注就开始逐步增加,第一块金牌“好彩头”所承载的期许,让我们的运动员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里约奥运首日,中国队射击场上金牌旁落。当孙杨得知大家又把首金寄托在自己身上时,平添的压力有多大?孙杨曾讲过,在上届伦敦奥运会400米决赛前,走进场的他看到看台上的父母,当时的他只有一个想法,就算是死在水里,也得把这块金牌拿下来。

这是怎么了?在中国运动员的心中,原本快乐的体育咋成了一件“向死而生”的事情,夹杂其中的全是苦痛挣扎。

在孙杨这次400米游是以近期来的最好成绩夺银后,看看媒体用的关键词:“失利”、“痛失“、“憾负”,没有一个写他“喜获”银牌的。

银牌怎么了?很丢人吗?拿到亚军的孙杨泣不成声,连自己都不能认可自己。究竟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从“冠军”的枷锁里走出来,才有一颗平和的面对比赛的心态。

中国体育,要夺金还是要快乐?

几乎是每次,我们看到中国队惜败的时候,都是一种精神折磨。旁边拿铜牌的老外喜不自胜,可是再看看拿了银牌的中国运动员,一定在痛哭流涕,把头埋得低低,回国后也是灰溜溜的生怕见人。

我们还记得当年汉城奥运会李宁意外从吊环上摔下来,回国只能走一条偏僻通道的黯然落寞模样吗?你还记得刘翔因伤退赛后,遭到全国人民“口诛笔伐”的阵势吗?

当竞技运动和体制牢牢绑在一起,运动的唯一意义就变成了获得金牌,获得金牌,获得金牌。而比起伤痛,更难让一个中国运动员承受的是精神上的压力。

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就写得很好:从小,我们就被大人们灌输凡事都要争第一的执念,别说差一分,差半分都是第二,而第二,就是一种耻辱。如今,我们这群被冠军意识深深洗脑的孩子走向了社会的舞台,又变成了新一批用小皮鞭抽着孩子往前的爸爸妈妈们。

经常在各个群里看到妈妈们给自己的宝宝拉什么萌娃大赛、书画大赛的选票,简直都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不要看,记住直接选2号!”“2号是我的孩子,给她投上一票”“请帮我的孩子拿第一”……我很想问问这些家长们,参加的意义就只是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第一?!

经常有人头头是道的分析德国体育的衰败,举国体制下的东德体育也曾鼎盛一时,甚至比肩当年的美苏。无数人意淫东西德的合并将意味着一个顶级体育大国的到来,可是德国这些年的奥运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难道这是真正的衰败吗?不过是少拿了几块金牌。柏林墙拆了,拆掉的还有套在东德人身上的冠军枷锁。

在里约奥运会开幕式,获得最多掌声的不是金牌最多的美国队,也不是最爱金牌的中国队,而是哪支难民代表团。没有人在乎他们能够获得几金几银,深处苦难,克服艰难,不远千里万里而来,只为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这才是我们深爱奥运的原因。

体育竞技在于参与,体育精神在于推动人类进步,在于让参与的人感到快乐,仅仅把目光聚焦在金牌上,真的对不起“体育”二字,也对不起运动员的努力。

奥运会比赛真正精彩的是各国选手之间的竞技,而非唯独关注中国是否能取得首金、金牌。只要努力过,这就足够了,“唯金牌论”的时代已经过去,体育本身的意义和魅力开始得到更多的期待,这才是奥运带给我们最大的财富。

如今,经过北京奥运会的巅峰时刻,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正努力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这就既要有尖子选手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更要普通大众和体育“亲密接触”。一个只有很多金牌、孩子们却大批是“豆芽菜”、“小胖墩”的国家无疑是不健康的。

从84年的洛杉矶奥运到今天的里约奥运,无论是中国代表团还是中国普通民众的体育价值观都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无原则地一味追求金牌和锦标并无意义。伦敦奥运会吴景彪错失金牌后痛哭流涕,国人更多给予的是宽容安慰,这和1988年李宁兵败汉城后的遭遇有天壤之别。

体育的世界里不仅仅有金牌,更有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金牌令人激动,但回顾奥运历史,最打动人的却未必是金牌,正如我们会永远记得“伟大的倒数第一”阿赫瓦里,他那句“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这句话已经成为奥运史上最经典的语录之一。在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火炬的,既不是奥运冠军也不是超级明星,而是一位自强不息的马拉松运动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