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对楼市痛下杀手,棚改货币化正式收缩

高层对楼市痛下杀手,棚改货币化正式收缩

昨天晚上的一则消息,就注定了中国房地产市场今后将“不太平”。

根据财联社的快讯显示,国开行总行回收了棚改项目审批权限,此前在分支行可以签订的,现在必须总行审批。但并未暂停所有棚改项目,目前仍在进行中的项目依然继续执行。

此外,过去曾经货币安置为主的补偿方式,将改为以实物安置为主。

众所周知,棚改货币专项资金主要由国开行提供,各地方政府在进行棚改安置时,由旗下的省级融资平台统借统还。

显而易见,这一次的棚改新政,足以证明高层对房地产行业已经磨刀霍霍了。

高层对楼市痛下杀手,棚改货币化正式收缩

高层对楼市痛下杀手,棚改货币化正式收缩

之所以这么断言,是因为解局君认为这一次棚改新政有两点是值得我们值得注意的。

一是棚改审批权的回收

国开行总行权力的收紧,势必意味着中国后续的棚改节奏将换缓,虽然说棚改短时间内不会被取消,但查看中国各省的棚改目标,基本上都要在2020年画上休止符,这就意味着未来棚改只剩下三年的红利期了。

往深处来看,中国楼市的这一轮红利周期也已经开始倒计时了。

从1998年住房改革开始算起,房地产行业已经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20年,这20年里楼市发展逻辑显然很具中国特色——“让一部分人先通过买房来致富”。

以10年为一界限,1998年—2008年,这是野蛮无序的十年,这十年的楼市的主力军是富人、精英阶层,在这个阶段国家鼓励你加杠杆来买房,换而言之,在这个阶段只要你买房你就能发财致富;

2008年—2018年,这十年的楼市主力军是城市里的土著,即我们常说的拆迁户;尽管前十年的野蛮导致了楼市发展过热,国家收紧了杠杆,但是却暗中给这批人留下了机会。就是通过调整里资金的流向,以棚改的方式,或以房换房、或以房换钱,给你钱让你去买房,在这个阶段买房还是能帮助一批人致富。

换而言之,在每一个楼市红利周期里,国家都是用崛起的新利益者打压既得利益者;第一个十年里崛起通过买房致富的富人、精英阶层在第二周期里被城市里土著所打压。

而随着棚改新政的出台,可以预见的是,这批人在楼市肆无忌惮的好日子也该结束了。

高层对楼市痛下杀手,棚改货币化正式收缩

高层对楼市痛下杀手,棚改货币化正式收缩

二是强调货币化棚改置换为实物棚改

这既充分考虑到来地方政府债务压城下的财政压力,符合去库存的总体方向,又悄然间改变了棚改甚至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逻辑。

我们都知道,货币化棚改是这一轮三四五线城市去库存的主要手段。

其方式是,央行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为国家开发银行提供低息、长期贷款,然后国开行贷款给各地政府,用来购买棚户区破旧的住房,换取其下面的土地。棚户区随后被拆除,拿到货币补偿的棚户区居民去购买库存的商品房。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请客、财政买单、国开行操办、央行给钱来支持政府搞拆迁,哦不对,是城市建设。

国家的本意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善居民住房,然后实现楼市去库存。但是政策一到地方就变了样,早期的棚改大部分还是以实物棚改为主,即以安置房的形式补偿拆迁户,但是这两年为了楼市去库存,货币化安置比率越来越高了,一二线城市虽然只有20%,但是在三四五线城市已经达到了80%,有些地区甚至达到了100%。

不同于实物棚改,货币化棚改对地方官员而言,意味着国家以一种长期低息的资金贷款方式来支持自己城镇化建设。换而言之,只要疯狂划地搞拆迁,就能从国开行里拿到足够的低息贷款,把这笔钱下发给拆迁户之后,他们只能去购买库存的商品房。

拿着巨额资金的拆迁补偿户,去楼市扫荡一圈,很容易引发开发商坐地起价,开发商也知道它们有钱,所以会继续拿地涨价卖房,而政府则利用迁拆腾出来的地,继续卖钱。

换而言之,就这么一来二去,地方政府完全可以空手套白狼,让国开行的资金来溜达一圈,自己既完成了国家要求地方城镇化的政绩,又通过卖地赚足了GDP,名利双收。

如此这般,地方政府、开放商、拆迁户实现了三赢,但它们也都间接成为了高房价的帮凶。

而随着国家这一次出手,政策风向大变的同时,也释放出了一个很明确的信号:过去的好日子已经快到头了,整治房地产乱象的大刀,已经开始滑落。

事实上,从领导人提出“房住不炒”,到各地密集的楼市调控,再到各类楼市整治措施,诸如不动产信息登记平台联网、禁止企业、事业机构买房,高层对房地产的调整脚步已经明显加快。

若干年后再回首中国楼市,或许我们就会明白,大的历史进程其实是隐藏在这些细节之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