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

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的故事

在2014年的香港佳士得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巨幅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以3.1亿元落槌,创下拍卖新纪录。

香港佳士得为这件永乐款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安排了一个专场,事实上,今天已经是这幅唐卡第四次出现在拍卖场上。不过不论是八千万元的估价,还是这幅唐卡本身的渊源曲折,估计今天来的买家、行家、看客都不会少。无数双眼睛注视这幅三米高的唐卡。而唐卡上的红阎摩敌,或许也在注视五百年时光流转中的芸芸众生。对于它来说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1977年,一位印度买家以七千英镑的价钱,买下了一张精美绝伦的刺绣唐卡。唐卡右侧有永乐年款。但当时专家均不认同中国早在明代,就能做出这么精美宏大的纺织品。同时,人物身体上的明暗渐变也被认为是从西方传入的,不可能出现在十五世纪的中国。所以当时将年代定在十九世纪(七千英镑的成交价也并不低了)。将信将疑的买家拍下藏品之后,将之做了碳十四检测。结果让他自己大吃一惊,这幅三米高,工艺繁复的唐卡。真是出自六百年前的大明王朝。按照款式、图案和规格,一定是永乐皇帝送给他特别尊崇的某位西藏法王的礼物。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这幅唐卡正中为忿怒相文殊菩萨,化身红夜摩敌形态,其怀中拥抱着明妃金刚露漩,二而为一,象征着妙智与慈悲的结合。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天女之上亦有蓝肤夜摩,伏于红夜摩敌及明妃脚下。

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做工精巧绝伦,幅面甚大,高逾三公尺,阔两公尺 (335.3 x 213.4 公分),由顶级工匠经过做丝、染色、刺绣等层层步骤交织出这么多色彩,例如单是红色就有深红、浅红等四种,通体以金线和五彩丝线绣成,正中是显忿怒相的红夜摩,右上具“大明永乐年施”款。虽然历经逾六个世纪,仍保持上佳品相,针线细腻。光染色就是大工程,仅红色就有四种颜色,依靠从深红到浅红的渐变,刻画出立体的感觉。明暗渐变一直被认为是从西方传入中国,但事实上,早在十五世纪,中国人已经开始这样刻画事物。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上方中央为五方佛,左右为蓝夜摩与文殊菩萨,上侧左右为绿度母和白度母。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下方则为单脚而立,捧宝起舞的七天女。

“大明永乐年施”已成为一个精巧的符号。图案中的红阎摩敌挥舞权杖,虽然他斩断生死,但在他注视的五百年里,我们这些肉骨凡胎或许就和当年吐出这些丝线的春蚕一样,簇拥在一起慌乱而短促地走轮回之路。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唐卡细部可见织工精巧。

本唐卡不仅仅是件国宝,也是永乐大帝对西藏采纳怀柔亲和国策的证据,历史价值极高,艺术价值也甚高。整体来看,红夜摩敌及明妃的身姿形态夸张,色块鲜艳浓烈,造像风格比较古典,明显脱胎于尼泊尔、印度等早期南亚风格。色调深浅有致,层次鲜明,寓意深远,象征断除生死轮回,得以涅槃。明朝廷对佛教尊崇有加,于此唐卡可见一斑。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唐卡右上角置有“大明永乐年施”款,应为佛教仪式所用.

鉴赏宗教艺术品难,尤其是当你对宗教文化、艺术一无所知的时候。这其中,难度更大的是唐卡!对唐卡有兴趣的朋友,一开始可能并不太清楚怎么看唐卡。然而随着藏文化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开始把眼光投向唐卡这种藏文化的艺术形式。所以在收藏唐卡时,如何辨别真伪、怎样识别优劣至关重要!

什么是唐卡

唐卡(Thangka)一词,藏文标准写法为,字面意思为“平坦、平展、广阔”等多层含义。但这并不是对唐卡这一艺术形式的定位解释,而只是赋予唐卡一种符号式的专用名词。

要说清唐卡的起源,并给唐卡下个简单的结论是件很难的事,唯一的方法,也是很笨拙的办法,就是用实物来说明。在尚未发掘出新的成果之前,我们对早期唐卡的认识只能凭借公元8世纪吐蕃占领敦煌时期的遗存及公元10~13世纪西夏黑水城的帛画、布画和阿里古格绘画为主,后期则是从明代至今来勾画出唐卡艺术从古至今的简要轮廓和基础依据。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明代莲花生大师唐卡

在内容上,早期以纯宗教题材为主,后来逐步融入历史人物、传记故事及世俗题材。

在材质上,早期在布、麻、绢上以绘画为主,后来增加丝绸、锦缎甚至珠宝等多种形式与工艺来进行表现。

在形制上,早期多在上下以染色布料缝制装裱,后来逐渐复杂,成为画心四周镶锦缎边并带有天地杆和轴头的“标准样式”。

其实唐卡的标准形制只是后人的解读。唐卡被中外专家定为“可卷成一束”的“宗教卷轴画”,但这样便排除了类似灌顶、装藏的“扎嘎利”小画卡和流行于安多地区被称为“间唐”的柱间唐卡等不可卷、不带轴的宗教绘画,故对唐卡的定位尚值得进一步商榷。

在品种上,早期以“止唐”彩绘唐卡为主,后来发展为刺绣、贴花、堆绣、缂丝等多品种、多类别的唐卡。

在风格上,早期主要受天竺、尼婆罗、克什米尔等邻国影响,后期主要受中原汉地艺术影响,而明代以后开始逐渐形成西藏本土的艺术风格。

唐卡的形制

唐卡的形制是唐卡特色风格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识别唐卡的标识之一。其构成形式与汉地旗幡画、卷轴画极为接近,后来随着唐卡艺术的发展而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现就具体构成内容做一简介,并与汉地卷轴画进行分析比较。

形制的构成特征

常见的唐卡是由画心、边饰、盖幔、丝带及天地杆、轴头六部分构成。

画心是唐卡最核心的部分,藏语称之为“麦龙”,意为“镜”,是唐卡的灵魂和主体。围绕画心四周是用红、黄、蓝三色图纹锦缎组成的边饰。通常情况下红黄边在内,宽度一致;蓝边在外,宽度增加一倍;上幅长度为唐卡总长度的四分之一,下幅长度为总长的二分之一,藏语称之为“甲周”,象征彩虹,也代表世界形成的天、地、火三元素。在下幅的中心部分另缝制一块方形的名贵的图纹锦缎而称之为“唐门”或“佛田”,这是连接人和神、通向佛国的“殊地”。边饰的规格和材质按不同地域的传统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民间唐卡甚至用云纹彩绘代之。画面上盖有丝幔,藏语为“夏克”,丝幔有外显式和内隐式两个品种。外显式是在黄色丝绸上用藏红花汁来点染花卉图纹,内隐式是在素色丝绢上隐制各类图纹及咒语,最名贵的是隐制有佛、菩萨图像,只有在一定的光线角度下才能看见。供养时将丝幔向上有序地叠成团花,固定于上端的丝线,象征佛的华盖。放下时便成为保护画像的盖幔。丝幔上有两条红色的丝线,丝带的末端为喙形,被称为“鸟嘴”。丝带的作用一是压住唐卡的内气,二是增加唐卡的神圣与庄重。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清代弥勒唐卡

为了悬挂,唐卡需在上沿内装细木条,称为“贡薪”,下端内装圆木棍,称为“贡向”。木棍两端套轴头,称为“唐尕”。最好的唐尕为纯银、鎏金、象牙、珊瑚等珍贵材质透雕成型,成为名贵唐卡的象征。

另外还必须用白线对画面锁边,称为“贵达嘎波”,象征白菩提心;用红线对四周锦缎锁边,称为“贵达玛波”,象征红菩提心;还有上方悬挂唐卡的挂线,称为“昆它”;唐卡丝幔上的一根丝带,称为“夏克昆它”,用于系住丝幔向上卷起的团花。

早期唐卡的形制较为简单,多以红色画边或土布染色镶上下边,左右无边,天地杆常以细竹或藤条制作,没有轴头。明代以后,形制越来越复杂,并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可视为用锦缎制作的“软佛龛”,而画心“麦龙”镶嵌于龛内,这种装裱形制不但具有装饰、保护功能,而且与西藏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相适应,便于卷起来四处游走,也便于随时展开悬挂供养。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与汉地卷轴画不同的是其艺术形式有完全不同的特色风格:汉式卷轴画(包括工笔重彩画)的文化体现主要在于画面本身,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空疏、典雅、和谐、内敛的文人气质,而唐卡所主张的则是饱满、强烈、瑰丽、神圣的宗教热情。而且唐卡对背面进行开光加持,并以文字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同时寄托了唐卡画师和施主的心愿。如本人所收藏的一轴清代《无量光佛》彩绘唐卡,除了在背面手写“嗡、啊、吽”密咒外还写有祈祷诗,译文如下:“……奇妙的百种幻显,怀着虔诚之心,精心绘制智慧之神,虔诚祈祷赞颂,消除业障,增长善业,祈愿弘法长久获得善业菩提心,起源福得资量之力,获得长寿之身,增长财富,政教之力,迅速获得无上菩提之正果,成为众生解脱之导师”。这充分表现了一位虔诚的唐卡画师绘制唐卡的目的和意义。

十六字秘笈,让神秘唐卡看得懂学得会

看唐卡的十六字秘笈:“由远及近,从上至下,由内向外,由前向后。”对新手来说,这套方法非常简单、易学。

1、由远及近

远看,当然是要看整体。

看是否有吸引力、漂亮,比例是否协调、构图是否大气、色彩是否亮丽。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近看,可看的东西就比较多啦。

第一,要看画工,看细节,这标志着匠人的技法、功力。

近看先看主尊画得怎么样,然后看小的配佛画得怎么样,主要是看眉毛、眼睛、手、法器、云等细节画得是否精致,即使是非常小的角落,也应该很精致。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第二,看唐卡的颜色,色彩是唐卡的灵魂。

首先,唐卡一般会有红、黄、蓝、白、绿、黑、金七色。看唐卡上是否有这些颜色。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其次,看是否为矿物颜料。

矿物颜料与化学颜料是不一样的。区分的秘诀是——用灯光照,如果能看到亮晶晶,闪闪发光,说明这就是矿物颜料磨成的粉末,用骨胶调和后,用极细的笔一点点点到画布上的。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再次,看颜料质量是否好。

唐卡的颜色,同一色系,从深到浅是同一种矿物颜料,只不过浅颜色是矿物颜料磨得更细一点,越细越浅。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石青从深到浅,都是用的铜矿!当然,老唐卡的矿物颜料肯定不如新唐卡的颜料好。一方面,当时的物流不发达,不一定能找到很好的矿。另一方面,研磨机器没有那么精,杂质也去得不彻底,没有现在的颜色分层好。新唐卡的颜料更精细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最后,还要看颜色的保存状况。

如果唐卡用的是矿物颜料,颜色脱落的时候,不是一块一块地脱落,而是一片一片地脱落。而化学颜料是水状的,直接渗透到布里,所以不会脱落。

在老唐卡中,蓝色发黑是因为氧化了,越氧化越暗。如果唐卡经过修复,会用同种的颜料修补,但是会存在色差,所以,只要是动过手术,一眼就能看出来。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可见,颜色是断定唐卡的年代、修复、质量、档次的重要根据。

2、从上到下

看画面中天界所绘对象,一定是领导层,即佛、本尊、度母等。地下则是护法、山神等。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看的时候要看这些是否符合唐卡的题材、内容的规制,唐卡是要供奉的,把领导画到地下是门外汉的做法,仅仅只是好看、漂亮、精致是不够的,一定要专业,不能瞎画。

3、从里到外

即从中间向外围看。

里指的是主尊,看主尊与外围的形象有什么关联性,画面是否漂亮,题材是否有独特性。

外指的是装裱,正规的唐卡装裱是三层边,红、黄、蓝三色,有比较固定的宗教意义。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4、从前向后

看背面会否有题记,如果有题记的话,就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当然,十六字秘笈只是新手入门的一些简易方法,具体的唐卡题材、规制、佛教文化相关的知识还需要我们做很多功课。另外好的唐卡总体上的气势往往是很好的,善相的神态要栩栩如生,看似微笑又看似目视你有话要说一样,托出善意(慈悲),怒相的神态则要狰狞可怕!

唐卡的价值与收藏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历史价值

有的唐卡以史实为依据,着重表现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动。如表现松赞干布生平业绩的历史题材。其中以讴歌藏汉民族友谊的作品,如文成公主进藏故事,都会绘在寺庙醒目的位置。画面通过使唐求婚、五难婚使、公主进藏等情景,描绘了贞观15年唐蕃联姻的历史事件。大昭寺、布达拉宫中的欢庆图,再现了文成公主驾抵逻娑时,吐蕃人民以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欢迎场面。布达拉宫红司西平措大殿中,一幅五世朝见顺治图,记述的是公元1652年五世赴京、觐见、游乐等各项活动和欢迎盛况。

认识唐卡:从一件明代的天价作品说起

观世音菩萨心性安息像唐卡

宗教价值

唐卡的起源和发展兴衰与藏传佛教息息相关,最终形成“藏族寺院是佛画艺术的殿堂”这种局面。唐卡的繁荣有赖于藏传佛教的兴盛。从唐卡的使用功能上讲,这种艺术形式,也主要是服务于宗教生活的。寺院是藏族宗教文化的中心,多数的唐卡,特别是一些名品佳作,主要聚积在寺院。其主要的功能是悬挂后供信徒顶礼膜拜,满足他们的宗教生活需要。民间留存的唐卡,也主要用于佛教教徒布置自己的经堂、佛龛。

唐卡收藏不需要听故事,从作品本身就能看出品质的高低,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一目了然,这个是模仿不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