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一共有多少期?

Chrisyi



首先在這裡,要強調一個事實,完整意義上的黃埔軍校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黃埔軍校只是一個統稱,國民黨和國民政府創辦的學校從來就沒有叫黃埔軍校的,並且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在不停的改變名稱和地址,但都統稱為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創辦於1924年,最開始的名字叫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孫中山死後,又馬上改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7年後,隨著北伐的順利進行,軍校先後搬遷到了武漢和南京。1929年剛改名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再次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的產物,也是蘇聯支持之下的產物,也是孫中山對於歷次革命總結的產物。

孫中山從建立同盟會以來,發動數十次武裝暴動,都以失敗而告終。就連辛亥革命也不例外,如果不是當時的軍頭袁世凱支持共和,那次就也真的失敗了。沒有自己的軍隊,就沒有國民革命的勝利,這就是孫中山幾十年得出來的多麼痛的領悟。

正是黃埔軍校和黃埔學生軍幫助孫中山統一了廣東,完成了北伐,墊定了後來幾十年中國的走向。



黃埔軍校從創辦到1949年在成都最後宣告在大陸停校,共招收了23屆學生。

其中對中國後來影響力比較大的是前七屆,這七屆的學生最後成長為了國共兩黨軍隊的高級將領的主力。

這23屆學生合計人數共計30多萬,其中有20多萬剛畢業就走上抗日前錢,再沒有回來過,為中華民族的抗日大業貢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整個抗日戰場上,國民黨中央軍主力付出了極大的犧牲,剛畢業的黃埔軍校學生都充當了基層幹部。


在戰場上,士兵都是看基層幹部的表現才決定自己怎麼打的。黃埔軍校這些剛畢業的年輕人沒有忘記黃埔軍校的名言“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在與日軍作戰時,時時衝在第一線和隊伍前邊,激勵自己的士兵向前衝。這就是抗戰中國民黨中央軍基層軍官傷亡率相當高的根本原因之一,也導致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中央軍的基層軍官嚴重影響戰場進程的發展,就在於基層軍官青黃不接,缺少實戰經驗。



黃埔軍校的學生之所以在後來的命運和結局不一樣,都是時勢造英雄的結果。

黃埔軍校的教官最開始的主力是蘇聯支援的教官,加上保定軍校的優秀畢業生組成。應該說師資力量並不強大,其最主要的目的培養國民黨軍隊的中低層幹部,因此也不可能設置多高深的學科。

而前七屆的學生,尤其是前六屆的學生,都在學習的同時,參加了無數次戰鬥,在理念和實踐兩個層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以前我們在學習哲學時,有這麼一句話:再豐富的理論相對於實踐來說,也是蒼白無力的。後來在一家全球五百強上班時,老闆也強調“工作中學習,學習後工作;習比學重要”。


事實上的確如此,理論是死的,而戰場形勢是活的。沒有戰場形勢的歷練,學再多的理論也白搭。企業家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競爭出來的。同樣真正的軍官是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淘汰出來的,而不是讀書讀出來的。

雖然黃埔軍校的後邊十幾期學員學到的知識更專業更豐富,教官質量更高,有不少是德國的教官,結合二戰中德國的表現,我們就明白德國的教官有多牛逼。但後邊的學員較前幾期的學生缺少了太多的歷練,在地位和成就上就差出了許多。但就對中國偉大的抗戰而言,他們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付出了極大的犧牲,他們都是我們的英雄。

黃埔軍校在1950年又在臺灣重建,黃埔精神永遠激勵兩岸人民前行。用一句名言也是老話說就是: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新知傳習閣

從狹義上來看,黃埔軍校應指1924-1930年國民黨在廣東地區開設的軍事學校,而從廣義上看,1924年以後,國民黨和中華民國政府在各地興辦的分校也屬於黃埔軍校的範疇。黃埔軍校是近代歷史上最為人熟知的一所軍事院校,作為第一次國共合作重要成果之一的黃埔軍校為國民革命的順利進行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這些人才在北伐乃至抗日戰爭中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黃埔軍校的影響之深遠、巨大,是不容我們忽視的。

從1924年開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黃埔軍校總共錄取了二十三期學生,培養出了多批步兵、炮兵、工兵乃至空軍學生。1949年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後,1949年初入學的第二十三批學生被迫提前結業,少數師生被運往臺灣地區,其餘則被殲滅。在這之後,臺灣當局曾於1950年在臺灣高雄復建陸軍軍官學院至今,黃埔軍校可以視作其前身。

實際上,嚴格意義來說的黃埔軍校應只存在於1924年至1927年間,即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培養了六期學生。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之後,廣州、武漢、南京分別出現了三所黃埔軍校,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漢分校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七一五政變後,黃埔軍校第五期學員被迫畢業離校,軍校整體改編為張發奎的第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武漢軍校暫時解散,在寧漢合流之後遷往南京。而廣州的黃埔軍校堅持到1928年,只有一部分學生堅持畢業,其餘散往各地,是為黃埔軍校第六期學生。此後,隨著國共關係的日益緊張,蔣介石將黃埔軍校改名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其意義與之前的黃埔軍校已大為不同,故純粹意義上的黃埔軍校學生應為六期。


國家人文歷史

黃埔軍校只是一個通稱,因為從來就沒有哪個軍校的正式名字叫做過“黃埔軍校”!

最早的黃埔軍校名字叫做“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是1924年孫中山在蘇聯和我黨的協助下創立的,地點位於廣州黃埔,因此也被稱之為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的名字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最早的“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到後來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以及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的“鳳山陸軍軍官學校”。

黃埔軍校的辦學地點也不是一直都在黃埔的,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黃埔軍校從黃埔一路遷移到了武漢、南京、成都,以及後來的鳳山。

廣義上的黃埔軍校在大陸一共創辦了23期,本校和分校加起來培養的學生達到了32萬人次。

而在這一段時期中,黃埔軍校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黃埔時期、南京時期、成都時期。

1、黃埔時期:1-4期

黃埔時期為1924到1927年,期間一共招收了6屆學生,其中1-4期是在黃埔校區畢業的,5、6期則是一部分在黃埔校區畢業,一部分在南京校區畢業。

毫無疑問,黃埔時期是整個黃埔軍校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段歷史。不論是學生和教師,黃埔1-6期中都產生了很多牛人,蔣介石旗下的核心集團黃埔系大都出自這個這階段,比如說胡宗南出自黃埔一期,王耀武出自黃埔三期。

新中國的開國將帥中,也有多人出自黃埔軍校,其中元帥5人,大將3人,上將10人,中將12人,少將23人,其中絕大部分都出自黃埔時期。

2、南京時期:5-13期

黃埔軍校第5期學生的入學地點則是在黃埔校區,但是隨著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事變,在南京建立新的國民政府之後,第5期的學生便轉入南京學習。而第6、7期則是在黃埔校區和南京校區都有招生。

黃埔軍校的南京時期對於蔣介石來說同樣也是比較重要的一段時期。這這一段時間內,蔣介石的主張是”攘外必先安內“,這一個主張也同樣被灌輸到了軍校當中,蔣介石在軍校中舉行清黨運動。

值得一提的是,蔣介石所倚重的軍統大魔王戴笠是黃埔6期生,先就讀於黃埔校區,後離校,未能參加畢業典禮。

3、成都時期:14-23期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童年12月13日日軍攻佔南京,南京淪陷。在南京淪陷前夕,黃埔軍校也隨之內遷,最終落在了四川成都。

成都時期也是黃埔軍校在大陸歷史最長的一個時期,從1937年遷入開始,到1949年,一共舉辦了10期。

第23期是黃埔軍校在成都所開辦的最後一期,同時也是黃埔軍校在大陸所開辦的最後一期。這一期的學生入學時已經是1949年10月初了,此時的新中國已經成立了。蔣介石為了集聚力量反攻,在1949年12月便強令第23期學生提前畢業。

最終,蔣介石用飛機帶走了第23期學生的200多人,也宣告黃埔軍校在大陸的歷史正式結束。至於蔣介石1950年在臺灣重建黃埔軍校,那已經是後話了。


小鎮月明

黃埔軍校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是指在廣州黃埔島的“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由孫中山於1924年創辦,以蔣介石為校長,在這裡黃埔一共開辦了七期,培養軍官生13000餘人,由於早期的黃埔軍校畢業生參加了北伐戰爭或中原大戰,升遷較快,所以成就了一大批我們熟知的國共雙方名將。



廣義是指,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佔領寧滬杭之後,建立了武漢和南京政權,統治中心北上,黃埔軍校隨之遷移,首先成立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從本質上說,仍然是黃埔一脈。寧漢合流後,武漢分校取消,成立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蔣介石仍兼南京中央軍校的校長。而在廣州黃埔島上的學校,則改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已不是黃埔軍校正統。

抗日戰爭爆發後,寧滬杭很快淪陷,南京中央軍校內遷至四川成都,也稱黃埔軍校成都分校,1946年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抗戰後期以關麟徵接任校長,名譽校長蔣介石後來逃離大陸前,最後一站就是住在成都的軍校裡。



在抗日戰爭期間,大批黃埔畢業生傷亡,各戰區為補充基層軍官,又分別建立了九所分校,比如西安分校和昆明分校等等,從血脈上講,都算黃埔軍校。到1949年國民黨逃臺止,黃埔軍校及各分校一共開辦了23期,培養基層軍官高達32萬餘人。

蔣介石最後一次到訪黃埔軍校,是1949年10月,這時候黃埔島軍校原址已經不再辦學。



(黃埔軍校校旗)

1947年孫立人往臺灣訓練新軍,又成立了中央軍校第十分校,位於臺灣省高雄縣鳳山市。國民黨丟失大陸前 ,蔣介石下令將國民黨政要子弟200餘人空運臺灣進入鳳山分校,後來成為臺灣的正統軍校,但再稱之黃埔軍校已經不合適了。

(黃埔軍校校徽)


度度狼gg

黃埔軍校是順應時代而出現的,孫中山在武昌起義勝利之後,獲得了非常隆重的威望,但是與此同時他的權力、軍隊非常捉襟見肘,雖然手下有著不少的警衛護衛,但與當時立足在各省各地區的大軍閥們是遠遠無法相比的。

孫中山以及國民政府一直在軍閥的夾縫中生存,處境非常危急,正是因為黃埔軍校的出現,才改變了國民政府時刻會被軍閥們吞併的可能。

在1924年,黃埔軍校就成立了,黃埔軍校是在蘇聯的幫助下成立的,蘇聯方面提供了很多師資設備上的幫助,還有著他們創辦軍校的寶貴經驗。

而隨著蘇聯在創辦黃埔軍校的過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我方”當時也在黃埔軍校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在地位上和國民政府幾乎是五五分的。



黃埔軍校在雙方合作中辦了六期,在敗退臺灣前辦了二十三期

當時雙方合作的黃埔軍校總共辦了六期,從1924年到1927年為止,在這三年中,黃埔軍校的學生們參與了東征北伐,經歷了南征北戰,為蔣介石權力的上升推起了巨大的波浪。

正是在黃埔學生們的幫助下,原本在國民政府中地位不是很高的蔣介石被推到了權力的最頂峰,因此黃埔學生們也格外受到蔣介石的眷顧,前六期很多學生在後來都成為了將軍級別的人物。

黃埔軍校的前六期是在廣州黃埔區創辦的,所以才有了黃埔軍校的別名,但是實際上黃埔軍校的官方名字並不叫黃埔軍校,而是叫“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在1927年之後,黃埔軍校遷過幾次校區,也開展過幾次分校,雖然後來開辦的學校已經不在廣州黃埔區了,但實際上這些學校和黃埔軍校是一衣帶水、同本同源的,所以人們還是習慣將其稱為黃埔軍校。

一直從黃埔軍校創辦之初,到蔣介石敗走臺灣為止,黃埔軍校一共創辦了23期,為抗日戰爭、內戰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將領。

被時代造就的黃埔前六期學生

而在這23期的學生中,最有權勢、名氣最大的是前六期的學生,這並不是說黃埔軍校越辦越差、越到後來越不如從前了,最重要的原因是六期開外的學生們錯過了一個最佳的歷史時機。

在剛成為黃埔軍校校長的時候,蔣介石基本上是沒有太大影響力的,但是後來憑藉著黃埔軍校學生軍們的東征北伐,蔣介石獲得了絕大的影響力,如同一匹黑馬一般將汪精衛、胡漢民等人從最頂端的位置震落,讓自己坐上了國民政府第一號大佬的位置。

這段時期是蔣介石很重要的攀登時期,可以說,黃埔前六期的學生們對蔣介石是有著從龍之功的。

他們都是蔣介石握穩自己權力的重要功臣,所以他們在抗日戰爭中才能憑藉著特殊的資歷,最終紛紛成為了佔據國軍九成九江山的頂樑柱,一般只要運氣不是很差,他們都是能妥妥拿到一個少將軍銜的。

前六期的學生們教學質量不夠,靠戰場時間和時代運氣來湊

而實際在教學上,前六期學生們的教學質量是遠遠不如後面許多期學生們的,黃埔軍校剛創辦的時候時間非常緊迫,所以前六期的學生只受到了一年的教育。

其中半年是在軍隊中學會如何當士兵的,剩下的半年則是如何在學校中學會當一名軍官的。

後來蔣介石逐漸鞏固權力之後,教學質量就提高了起來,學生們在學校裡面受到的教育時間就大幅度翻倍起來,所以從這方面來說,前六期與後面許多期的優勢並不是因為教育質量拉開的。

最重要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說的從龍之功之外,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前六期的學生們是成長於戰場之上的。

他們在受到基本的軍事知識教育之後,就開始投入了戰場之中,慢慢接觸了軍事實操知識,在這方面他們比後面的很多期學生們是有著獨天獨厚優勢的,他們是成長於戰場之中的,正是因為這這兩個原因,黃埔學校前六期的學生們,成就才遠遠超過了後面的學生。


所以說黃埔軍校最位高權重的只有前六期,他們都是時代的驕子,他們遇到了對他們來說最好的年代,當然除了運氣的成分之外,他們個人的軍事能力也是他們功成名就的最重要條件,而六期開外的黃埔學生們雖然沒有前六期學生那麼大的功名,但是他們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欽佩的,因為一直到抗日戰爭結束,黃埔軍校的學生們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率達到了95%,這95%的概率中,大多數是六期開外的學生們。


孤客生

黃埔軍挍從1924年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敗共招收六期學生,總人數12000多人,來自全國26個省,

第一期1924.3.27新生考試篩選,6月16開學典禮,11月30畢業。有635人畢業。第二期1924.8至1925.9畢業449人。三期1924冬,到1926年1月畢業1233人。四期1926.10畢門口2654人。五期1927.8畢業2418人。六期1926秋招了4400多人,因大革命失敗,學生們各奔生路,只有少部分留校學習,到1929.2月畢業時才718人。

大革命時期黃埔在全國各地設分校,(一)潮州分校,1926.6.1畢業第一期,畢業348人.1926.12畢業380人,分到國民革命軍各軍,參戰北伐,此後潮州分校結束。(二)南寧分校,畢業一批後,因戰事校址先後遷桂林,柳州,百色等地,到1945.10撤消。(三)長沙分校1926年12月建立,招1200多人,馬日事變後,長沙校轉向反共,百餘名教員學生中的共產黨逃散,'剩下的有的加入了南京中央軍挍,有的畢業,後此校結束。(四)武漢分校1926.10建立,1927.7結束。

大革失敗後,黃埔軍校主校又招了第七期於1930.9畢業後,老蔣下令將黃埔軍校停辦,廣州址的黃埔軍校結束。

最後說一點有趣的事,黃埔軍校奠基時第一剷土是十大元帥之一葉劍英葉帥鏟的。


愛穿越的香辣花生哥

黃埔軍校,全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在大陸辦了二十三期(1924-1949),若加上遷臺,至今已辦七十八期。

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成立“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區長洲島,簡稱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建立的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蔣介石為首任校長。

1929年9月10日,蔣介石以國民政府名義,改學校名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南京),並陸續成立潮州、洛陽、湖南、湖北、江西、廣州、成都、昆明、南寧、西安、新疆等多所分校。黃埔軍校舊址於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26~1949年,從第一期到第二十三期,畢業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計有41386人,軍校共培養32萬各級軍官,期間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

周恩來、葉劍英、董必武、郭沫若等名人都就讀過黃埔軍校或擔當重要職責。

1949年10月1日,中華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7日,蔣介石政府宣佈,國民政府遷都臺北,蔣介石下令將少數人(臺灣籍學生和國民黨高官政要的子弟)空運到臺灣,其餘被殲,大陸學校停辦。

1950年10月,臺灣當局以所謂“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名義在高雄鳳山區“覆校”,續辦第二十四期作為黃埔軍校的繼續,學校現佔地面積173公頃,加上大陸創辦期數,至今已七十八期。


24幀半

黃埔軍校,全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軍事院校,它的誕生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軍事將領,在整個中國近代戰爭史上,基本上都是黃埔軍校的師生在相互較量,所以也有人說“一部近代史,半部歸保定,半部歸黃埔”,這句話不無道理呀


軍校在1924年成立之時就旨在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為中國貢獻一批自己培養的將軍,從後來的結果來看,它也的確做到了。隨著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的勝利,黃埔軍校也遷址到南京,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又改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國民黨敗退臺灣的時候,這所意義非凡的學校也隨之前往臺灣高雄鳳山建立。

從黃埔軍校在大陸正式建立,到臺灣覓址再建立,黃埔軍校一共收了23期學員。在臺灣,黃埔繼續辦學到今天,已經有七十八期了。


作為一個學校,黃埔軍校無疑是成功的,新中國成立的時候,開國元帥中有四人畢業於黃埔,開國大將和上將有11位,在中共方面都有這麼多人,不要說國民黨那邊了,黃埔系一直是國民黨軍隊的中堅力量。

黃埔軍校是國共兩黨的合作產物,雖然最後國共分家,但在中華民族的危機時刻,在東征,在北伐,在析口會戰,在臺兒莊戰役,在武漢會戰,黃埔師生都為國家,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為中華民族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呀。


一樹梅花一放翁

黃埔軍校,全名叫做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因建在廣州黃埔區為名。它是近代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國共很多高級軍官基本上都出自於這所軍校,如我黨的林彪、陳賡,國民黨的胡璉、胡宗南。

那麼黃埔軍校自開辦以來已經有多少期呢?嚴格意義上,已經有75期了,只是分階段:

國共第一次合作,也就時北伐戰爭期間,共辦了6期;到了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國共關係破裂,蔣介石將黃埔軍校遷到了南京,到國民黨逃到臺灣為止,這裡就辦了23期;從1949年一直到2006年,是46期。總共加起來75期。

不過真正意義上,黃埔軍校一共只有6期。1924年的黃埔軍校,其實是國共雙方共同建辦的產物,這6期學生大部分成為北伐戰爭的骨幹力量,再後來成為國共雙方的高級軍官。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敗,國民黨就將共產黨和侵佔共產黨的人清除了黃埔軍校,並且將其遷至南京國民政府,並改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此後抗日戰爭爆發,又遷至重慶,並在西安等地建立了分校,直到解放戰爭後,國民黨敗退到臺灣,所謂“黃埔軍校”,招收了23期學生。



所以,我們在談論黃埔軍校的時候,一般都指1924年到1927年這6期,這才是正宗的老黃埔。而在國民黨看來,1927年以後的,就是黃埔軍校的繼承者-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但是這時候的“黃埔軍校”早已失去了原來的靈魂,與當年孫中山創建黃埔軍校的理念背道相馳。


青史回聲

真正的黃埔軍校有23期,後期去臺後辦的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嚴格意義上來講不能算黃埔軍校,只能算是黃埔精神的延伸。雖然臺灣陸軍軍官學校一直辦學至今,但真正得黃埔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潰敗而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