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前清,中清,晚清分別是哪位皇帝對今天中國的影響最大?

斬赤瞳之紅

清朝皇帝,入關後只有十位,按照時期分,前清有順治,康熙,雍正,中期有乾隆,嘉慶,道光,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中國進入近代階段,清朝進入晚清階段,晚清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哪位皇帝影響大?我覺得是康熙。



順治:將多爾袞勢力徹底清除,同時對孔子,朱元璋產生濃厚的興趣,從中領悟出自己的治國之道,在位期間提升漢人地位,認為滿漢和諧對清朝穩定至關重要,對漢族抵抗者採取招降政策,大膽啟用洪承疇,對孫渴望的歸附表示讚賞支持,為鄭成功的抗清擺脫罪責,歸罪於當地政府逼鄭成功反,並認為鄭成功是對新朝廷理解不夠,對待官吏也十分清明,順治十年下令允許七品以上官員陳述利弊,但總體上,順治還是在維護滿人地位,但對於清朝平穩過度起到了積極作用。為康熙打下了比較良好的基礎。



康熙:康熙在位期間加強皇權是第一步,設立南書房,大量啟用漢族官吏,打壓滿清貴族對皇權影響,在吏治方面啟用考核,為防止被屬下矇蔽微服私訪南下江南,與乾隆不同,他是在督促官吏,軍事方面康熙二十一年平定三藩,隨後統一臺灣,並在蒙古用兵,設置火器營,將蒙古的漠北納入中國領土,康熙二十五年(1696年),康熙又下令編修《理藩院則例》,以鞏固對蒙古的統治。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吐魯番的額敏和卓內附清朝,從此嘉峪關外上千裡土地收入版圖,成為清朝打擊準部、進軍西域的前哨。由於準噶爾汗國入侵西藏,康熙於康熙五十七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18年至1720年)間派兵入藏,驅逐準軍。此後,清朝分兵駐藏,開始了對藏區的實際控制,並任命康濟鼐和頗羅鼐二人協助達賴、班禪分理前後藏事務。經濟上興修水利,輕瑤薄賦,宗教上採取包容態度,文化上尊崇儒學注重西學,但同時大興文字獄,牽制人們思想總體上康熙配的上千古一帝。曾國藩曾經說,我朝六祖一宗,集大成於康熙。而雍乾以後,英賢輩出。



後來康熙做了正確決定將皇位傳給雍正,乾隆將康熙作為榜樣,從而開啟了康乾盛世,中國領土在乾隆時達到最大。

所以,康熙影響最大。


飄零

清朝是10位皇帝而不是12位,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不是,這是在上歷史課的時候,就說過的,提問者顯然沒好好上過歷史課。原因很簡單,1644年明朝滅亡,清朝才會有,之前只是清國。

從1644年到1912年的267年中,其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後期(晚清)。我以我個人觀點(劃分標準不同,什麼前期、中前期、中後期、晚清等等)認為:前期包括順治、康熙、雍正,計91年;中期包括乾隆、嘉慶、道光,計115年;後期包括咸豐、同治、光緒、溥儀,計62年。

10位皇帝我簡單敘述一下:

順治。他的主要業績就是為抑制滿族貴族對皇權地侵害,曾經全面嚮明太祖學習,但最終失敗。其主要作用是使清朝平穩過渡。

康熙。在其統治下,中國獲得了重新統一,特別是臺灣重回祖國。由此,他對今天的影響在前期最大。

雍正。他是清朝皇帝中功勞最大的,因為沒有他,清朝可能在康熙死後就會進入變亂。因為康熙晚年吏治混亂、縱容貪腐,使得清朝國庫空虛。雍正對今天的影響沒有康熙大,但他對清朝自身的貢獻最大。例如制定了“養廉銀”“攤丁入畝”等,都影響深遠。

乾隆。他的主要貢獻在於中期、前期對吏治極為重視,使得吏治相對好些沒有出現明太祖說的百年命運問題。同時,開疆擴土,使得中國丟失了幾百年的領土重新迴歸中國,對邊疆穩定確保領土沒有被周邊各國侵佔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晚年,個人享樂和對貪腐問題的放鬆,使其重新歸入康熙晚年的危險,白蓮教大起義嚇得嘉慶一輩子不敢忘記。可以說,在中期,乾隆的個人影響力最大。

嘉慶。他因為個人能力不足又因為長期在乾隆的陰影下長大,“戀父情結”過重,致使其想改革而虎頭蛇尾。

道光。他也如嘉慶一樣,對清朝的各個問題都明白,但沒有能力解決。後期鴉片戰爭中,在中國打贏戰爭的希望很大的情況下,為了防止漢人趁機造反而不敢打,1840年進入晚清時期。

咸豐。這個皇帝很想有所作為,也很有能力,但可惜一上臺就是亂世。在即位之處就趕上西南民族起義,一直到死中國都是內亂狀態。但其制定的平滅政策影響深遠“不分回漢,只問良莠”。

同治、光緒、溥儀三帝都是傀儡,其主要責任人是慈禧。後期對中國影響較大的是道光,在其統治下中國徹底落後於西方。


坐古談今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總體上來說,清朝與其他朝代差不多,建立初期的皇帝開疆擴土,文治武功,而中期的皇帝主要是守成,少有作為,後期的皇帝或者昏庸或者是傀儡,更難有作為。

第一,清朝開國、奠定基業的皇帝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即所謂的“兩祖一宗”——努爾哈赤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建立後金,取得了薩爾滸大捷。皇太極南征北討,橫掃遼東,降服朝鮮。順治時清兵入關,統一中國。

第二,清朝的“兩祖一宗”之後,是康熙、雍正、乾隆,他們前赴後繼開創了康乾盛世,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後一個頂峰。康熙帝,雄才大略,在位期間,削平三藩,統一臺灣,平定準格爾叛亂,擊敗沙俄。康熙皇帝是清朝大一統王朝興盛的奠基者,開創了康雍乾盛世。但康熙晚年,吏治敗壞,而且在立儲問題上猶豫不決,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



康熙皇帝

雍正帝即位後,勤於政務,大力整頓財政吏治,出兵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維護統一。雍正帝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雍正統治時期對康雍乾盛世的延續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乾隆帝,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文治武功兼備,在位時,清朝的文化、經濟、手工業都達到了頂峰,在當時的世界都很有影響力。但是,乾隆中晚期,當時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過工業革命,先後走上了工業化、現代化的道路,中國已經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但乾隆卻渾然不覺,繼續閉關鎖國,做著“天朝上國”的迷夢,還恬不知恥地自稱“千古第一完人”。同時,乾隆在位期間欽定編修《四庫全書》,但編書的過程中,對不利於清朝封建統治的書籍統統銷燬,實在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場浩劫。


乾隆皇帝

第三,乾隆之後,是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六位皇帝。嘉慶皇帝在位時,除了扳倒和珅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嘉慶皇帝也意識到了清朝的種種弊病,但是卻沒有決心、沒有能力進行變革,眼睜睜地看著大清繼續走向衰敗。期間民變四起。京郊林清領導的一支起義軍還差點攻進紫禁城。

道光皇帝在位時,爆發了鴉片戰爭,開了近代清朝割地賠款的先河,是中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咸豐皇帝在位時,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還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依舊是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咸豐皇帝

同治帝只活了19歲,當時內憂外患,同治帝雖名為親政,但實際上是在慈禧太后控制下,沒有什麼實權。光緒帝是一個銳意進取、想通過變法革新圖強的皇帝,但是慈禧太后發動政變,把他囚禁在中南海瀛臺,最終含恨而死。

宣統皇帝溥儀是清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是亡國之君。雖然說清朝的亡國是積重難返、和他沒有太大關係,但是,他為了復國,甘當漢奸,充任偽滿洲國皇帝,為日本人效力,則將永遠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


綜上所述,如果論起對現代中國的影響,清朝前期應該是康熙皇帝,因為他維護了國家統一,奠定了中國的版圖;清朝中期應該是乾隆皇帝,他在位晚期的不作為是中國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而且編修四庫全書的過程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毀滅;清朝晚期應該是咸豐皇帝,他在位期間北京陷落,圓明園被毀,繼續割地賠款,蒙受了奇恥大辱。而且,他最大的毛病就是沒有對慈禧進行相應約束,去世前用人不當,死後被慈禧發動政變,從此中國被她禍國殃民地統治了近半個世紀,直至走向清朝滅亡。


老眼讀書

清前期是順治,康熙和雍正,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是大清皇帝,但那時並沒有進入山海關內。清前期康熙的影響最大。清中期是乾隆,嘉慶和道光,乾隆的影響最大。清晚期是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他們的影響力都不大,影響力最大的是慈禧。


彩雲東昇

清朝自順治入關定中原,開清國號,共歷經10帝,二百六十七年國運,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距今最近,故事也最多。

清朝前期主要是順治、康熙、雍正三帝。三人中順治時清軍入關,基本定中原,開清朝統治華夏之端。然因寵妃身死,順治下落成謎,有傳其出家,也有說起得天花而死,不一而足。

康熙雄才偉略,內誅鰲拜,南平三藩,東收臺灣,西滅王輔臣,北破葛爾丹,東北拒沙俄,基本掃清清朝外患,暫時穩定了清朝疆界。但其統治後期陷入九子奪嫡和黨爭漩渦,國事日非,府庫空虛。綜合來看,康熙當選清朝前期最有作為的皇帝,是當之無愧的。



雍正,中年登基,面對著康熙留下的並不美好的攤子,十三年間,殫精竭慮,內設軍機處,收兵權,繼續對西北用兵,打擊準格爾部。稅收上推行攤丁入畝,士紳一體,規範稅收制度,保證了國庫稅收的穩定。在官僚管理上,嚴格打擊貪汙腐敗,推行養廉銀。在繼承人選擇上,吸取康熙時的教訓,採取在位時不設太子而是將事先擬訂的遺詔放入正大光明匾後的方法,緩和諸子奪位之爭。但雍正後期也有好色,逐漸荒於政事的趨勢。然總體來說雍正仍不失為一名恪盡職守的皇帝,其進一步穩定了清朝內政,規範了封建管理制度。



清朝中期,主要有乾隆、嘉慶、道光三帝。

乾隆得康熙雍正兩朝碩果,穩享太平盛世。但也正是其不思進取,在西方進行工業革命的時期,繼續推行封建統治,打擊民間商業發展,推行文字獄,禁錮人民思想,致使中國落後。不過乾隆相比另外兩位,還算是強一點點。



嘉慶算是比較倒黴的皇帝,在位期間白蓮教遍地舉事,差點連皇宮都被佔了。最後據說被雷劈死。。。

道光前期庸庸無為,只知節儉節儉。後期碰上英國人扣關,屢戰屢敗,不得不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最後在憂懼中死去。

清朝後期四位皇帝,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咸豐更加倒黴,剛繼位就碰上太平天國起義,在位十年,天平天國越鬧越兇,英法聯軍聯手攻北京,火燒圓明園。最後咸豐在熱河悲懼交加中死去。

同治,其在位時雖無實權,兩宮太后和恭親王掌權,但在位期間撲滅了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陝甘回亂。洋務運動蓬勃興起,開近代中國工業化源頭,算是清後期對中國影響最大的皇帝。

光緒,一生做傀儡,甲午戰爭後原想奮起維新,可終究不過白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不久被囚禁於瀛臺,死因成謎。



宣統,三年小皇帝,一生是悲劇。



總體來說,清朝前中後,分別是康熙、乾隆、同治對中國影響最大。


墨水2333



關於清朝歷史時期劃分,爭議比較多,一般認為清前期(1644年——1775年)從順治元年——乾隆四十年,約持續131年。



清中期(1776年——1839年)乾隆四十一年——道光十九年,約持續64年。



清後期(1840年——1912年)道光二十年——宣統三年,約持續73年。



由於乾隆和道光跨越了年代,暫且把乾隆時期統一劃為中期,道光也算中期。



1.前清。順治、康熙和雍正,相對而言,康熙於開國之名,但有開國之實,在他的帶領下,清朝對中國的統治變得穩固下來,清朝的很多方針政策都是康熙時期定下來的,所以在前清皇帝裡,他對中國的影響最大。



2.中清。乾隆的影響無疑最大,一方面清朝在他手裡國力達到鼎盛,另一方面,清朝也在他手裡盛極而衰。18世紀60年代,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也是在乾隆時期,雖然清朝落伍世界的種子是康熙一粒一粒播下的,但是事情是在乾隆時期發生的,這口黑鍋就被他背了。



乾隆後期,英國使團來訪,因為乾隆的盲目自大與閉關鎖國,清朝錯過了最重要的一次與世界接軌的機會,所以說乾隆是近代中國落武世界的主要責任人之一也不為過。



3.後清。包括咸豐、同治、光緒、溥儀四個皇帝,其中後面三個是傀儡,實際統治者是慈禧,所以對中國影響最大的皇帝就只有唯一選項咸豐了。


說起來,咸豐也是一個可憐人,他爹道光留給他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國庫最窮的時候,僅剩22萬兩白銀,窮的只剩褲衩了,鎮壓西北迴亂,最後都是左宗棠自己個人借高利貸,籌集的錢糧。




雖然在位時間只有11年,但清朝最難搞的幾件大事,對近代中國最有影響的幾件大事,都在他手裡發生,比如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影響深遠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鎮壓捻軍……



咸豐能力一般,雖然試圖通過開始洋務運動挽救國家,最後也是在內外交困中死去,時年僅31歲。


可汗說事

我感覺應該是愛新覺羅溥儀,因為沒有他我們就沒有現在社會主義的生活環境,試想倘若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皇上上位趕走了列強 我們現在還是生活在復古的時代,是愛新覺羅溥儀拯救了我們成就了現在的新中國



張嗄

從1644年到1912年的267年中,其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後期(晚清)。我以我個人觀點(劃分標準不同,什麼前期、中前期、中後期、晚清等等)認為:前期包括順治、康熙、雍正,計91年;中期包括乾隆、嘉慶、道光,計115年;後期包括咸豐、同治、光緒、溥儀,計62年。


蟬心歸

前,皇太極,中,康熙,晚,光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