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墨子》君子戰雖有陳,而勇為本焉「墨子修身」學習收藏!

古籍:《墨子》君子戰雖有陳,而勇為本焉「墨子修身」學習收藏!(每日更新你想要的文章資料,為了方便你的查閱請在文章標題的右下方關注我們哦!)


古籍:《墨子》君子戰雖有陳,而勇為本焉「墨子修身」學習收藏!


古籍:《墨子》君子戰雖有陳,而勇為本焉「墨子修身」學習收藏!

墨子修身

【原文】

君子戰雖有陳〔1〕,而勇為本〔2〕焉;喪雖有禮,而哀為本焉;士雖有學,而行〔3〕為本焉。是故置

本不安者,無務〔4〕豐末;近者不親,無務求遠;親戚不附,無務外交;事無終始,無務多業;舉物而

暗〔5〕,無務博聞。

【註解】

〔1〕陳:同"陣"。

〔2〕本:本質,根本。

〔3〕行:品行,德行。

〔4〕無務:不去做。

〔5〕暗:闇昧,不明。

【譯文】

君子作戰雖然有隊形陣法,但勇敢是根本;舉辦喪事雖然有禮節儀式,但哀痛是根本;士人雖然有學問知

識,但行為是根本。因此,根本不能樹立牢固,不必去追求枝葉豐茂;近鄰不親善,不要去追求遠處的朋

友;連親戚都不依附,不要去從事外交;一件事也不能有終有始,就不必操持多種行業;一種事物也不明

白,就不要追求博聞強記。

【原文】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邇來遠〔1〕,君子察邇而邇修者也。見不修行見毀〔2〕而反之身者也,此以

怨省〔3〕而行修矣。譖慝〔4〕之言,無入之耳;批扞〔5〕之聲,無出之口;殺傷人之孩,無存之心。

雖有詆訐之民,無所依〔6〕矣。

【註解】

〔1〕察邇:明察左右。來遠:招徠遠方。來,同"徠"。

〔2〕毀:毀謗。

〔3〕省:減少。

〔4〕譖慝(zèn tè):誣諂詆譭。

〔5〕批扞(hàn):批駁漫罵。

〔6〕依:憑依。

【譯文】

因此,先王治理天下,必定明察左右,招徠遠方的人。君子明察左右也必定能達到修行的目的。君子被不

具有修行的人所詆譭,卻能反躬自省,這樣別人的怨恨減少,自己的德行得到了修正。誣陷詆譭的話,不

入自己的耳朵;批駁謾罵的聲音,不從自己嘴裡說出;殺伐傷害人家孩子的想法,不存在於心中。即使有

詆譭攻訐的人,也會無所憑依。

【原文】

故君子力〔1〕事日強,願欲〔2〕日逾,設壯〔3〕日盛。君子之道也:貧則見〔4〕廉,富則見義,生則

見愛,死則見哀;四行者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藏於心者,無以竭愛;動於身者,無以竭〔5〕恭;出

於口者,無以竭馴。暢之四支〔6〕,接之肌膚,華髮隳顛〔7〕,而猶弗舍〔8〕者,其唯聖人乎!

【註解】

〔1〕力:努力,盡力。

〔2〕願欲:心願,願望。

〔3〕設壯:建樹。

〔4〕見:表現,顯示。

〔5〕竭:竭盡。

〔6〕四支:四肢。支,同。肢"。

〔7〕華髮:頭髮蒼白。隳(huī)顛:禿頂。

〔8〕弗舍:不捨棄。

【譯文】

所以君子努力做事,日漸強盛,願望日漸遠大,建樹日漸宏偉。君子的修身之道:貧窮之時顯示出廉潔,

富裕之時顯示出道義,對於生者顯示仁愛,對於死者顯示哀痛;這四種德行不能摻有虛假,經常要反省自

己。隱藏於心中的是不竭盡的仁愛;言談舉動是不竭盡的恭敬有禮;說出的話永遠那樣合理。這種德行貫

穿於身體四肢,滲透了肌膚,直到頭髮花白禿頂,都不會捨棄,大概只有聖人可以做到吧!

【原文】

志不強者智不達〔1〕,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財〔2〕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3〕,遍物〔4

〕不博,辯〔5〕是非不察者,不足與遊。本不固者末必幾〔6〕,雄而不修者,其後必惰〔7〕,原〔8〕

濁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9〕。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務

言〔10〕而緩行,雖辯必不聽。多力而伐〔11〕功,雖勞必不圖。慧者心辯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

以名譽揚天下。言無務為多而務為智,無務為文〔12〕而務為察。故彼智無察,在身而惰,反其路者也。

善〔13〕無主於心者不留,行莫辯於身者不立;名不可簡〔14〕而成也,譽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

15〕行者也。思利尋焉,忘名忽焉,可以為士於天下者,未嘗有也。

【註解】

〔1〕智不達:智力不通達。

〔2〕據財:佔有財富。

〔3〕篤:篤信,專一。

〔4〕遍物:閱歷事物。

〔5〕辯:辨別。辯,同"辨"。

〔6〕幾:危險。

〔7〕惰:怠惰。

〔8〕原:同"源",源流。

〔9〕耗(hào):失去。

〔10〕務言:專注言語。

〔11〕伐:誇耀。

〔12〕文:文采。

〔13〕善:善行。

〔14〕簡:簡單,輕易。

〔15〕戴:同"載"。

【譯文】

意志不堅強的人智力不會通達,不遵守信諾的人行動不會實現;佔有財富不能分給別人的,不足以交朋友

;守道不堅定的人閱歷事物不廣泛,辨別是非不能明察,不足以與其交遊。根本不堅固枝梢必定危險,強

盛時不修行,後來必會怠惰,源流混濁河流就不清澈,行為不守信用名聲必然失去。名聲不會平白無故產

生,榮譽不會自己生長。功成名譽自然相隨而至,名譽決不可有絲毫虛假,要進行自身反省。專注於言談

而行動遲緩,即使雄辯別人必定不聽。出力多而誇耀自己功勞,即使辛勞別人也必定不取。有智慧的人用

心思考而不誇誇其談,出力多而不誇耀功勞,因此名揚天下。言語不要講得太多而要求明智,不要講究文

採而要追求明察。所以缺乏智慧又不能明察,自己又懶惰,這是反其道而行之。善行不是出自內心就不會

保持,德行不從自己做起就不能樹立;名聲是不可能簡單就成功的,聲譽不可能靠取巧而建立,君子要知

行合一。謀求利益,忽視聲名,可以做天下的士人,從來不曾有這樣的事。

【評析】

本篇闡述了君子立身處世要注意修養,言行合一,才能成為天下百姓的表率。堅決摒棄依靠投機取巧,弄

虛作假而建立功名的行為。指出君子之道,即貧則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從內心深處生

發善念善行,並貫穿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直到頭髮花白,甚至於禿頂也不改變對於善行的永恆追求。


.....親!看後有什麼想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補充!每日更新你想要的文章資料,記得在文章標題的右下方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