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高玉峰的一天

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高玉峰的一天

高玉峰(左一)和夥伴一起在田裡勞作。 霍文龍 攝

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高玉峰的一天

在這一畝多的田地裡,都是剛剛栽下的紅薯苗。高玉峰說:“水益河村分為新村和老村,新村就是咱身後的住宅房,而老村在還得往山裡走一公里。該村共有25戶貧困戶,47口人。自駐村後,就告訴自己一定要乾點什麼,來幫助貧困戶走出困境,從根本上解決水益河村長期以來的貧困難題。自扶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涉縣供銷社始終把扶貧工作當做重中之重,巧妙地藉助系統網絡優勢和供銷社豐富的企業資源,借力發力,積極推進產業扶貧。縣供銷社與水益河村商議決定,流轉農民土地50畝,成立了“莊森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通過建設種植、採摘、觀光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園區,助推該村農業早日走上產業化、專業化、現代化的發展道路,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目標。為解決資金問題,縣供銷社在系統企業中籌集資金15餘萬元,入股到專業合作社作為啟動資金。水益河村支書趙建軍,也從自家拿出4萬元墊付給合作社,用於流轉農民土地。為了讓貧困戶能夠長期受益,他們還建立了股權分紅制度,免費為每個貧困戶繳納1000元的原始股金,群眾可憑股權證明分紅受益。”

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高玉峰的一天

高玉峰和竇慶祥的宿舍 霍文龍 攝

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高玉峰的一天

高玉峰的晚餐 霍文龍 攝

高玉峰說:“幫扶貧困戶要從思想上解決,有的貧困戶寧願在家坐著,也不願意參加勞作,身體有殘疾的可以理解,那些有勞動能力的,他們一遍又一遍的去做思想工作,凡是參與勞作的人都可以從合作社領取一天20元的報酬,貧困戶優先,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其他村民也可以參與,這才動員了那些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參與到勞作中來。今天特殊,有兩個貧困戶沒有參加勞作,所以要趕緊吃完飯去走訪一下,看看家中是否有其他事情發生。”

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高玉峰的一天

高玉峰晚上到貧困戶趙銀海家走訪談心。 霍文龍 攝

山裡的路還算平整,可是沒有照明設施,手機的上的智能手電筒就充當了照明工具。走了大概兩公里,來到了今天沒有參與勞動的貧困戶趙銀海家中。破舊的房屋收拾的也算乾淨,桌子上是吃完飯還沒收拾的殘羹。高玉峰介紹:“趙銀海50多歲,體弱多病,眼睛也不好,血壓較高,腦子也收到過精神衝擊,有些呆滯。家中只剩一個女兒也已經離婚,過得很艱難,但他本人是還有基本勞動能力。”詢問了一下當天的生活情況後,高玉峰假裝嚴肅的問起,你為什麼不參加今天的勞動時,趙銀海本人不好意思地撓頭說忘記了。

“明天早晨7點,你得參加勞作啊,不能再不去了,你在家裡也是坐著,一定要去啊,這樣你還能掙20塊錢呢”,高玉峰大聲告訴趙銀海。

“嗯,一定去”。趙銀海回答道。

隨後他又檢查了一下桌子上的降壓藥,囑咐趙銀海一定要按時吃藥,不能再偷偷喝酒。並再三強調標記卡上有他電話,有事情一定要給他打電話。一句早點休息吧,這才起身離開。

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高玉峰的一天

高玉峰晚上到貧困戶趙林魁家走訪談心。 霍文龍 攝

趙林魁也是72歲,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沒有經濟收入,年齡大了,耳朵也聾,身體還硬朗。妻子是先天聾啞,唯一的兒子因為其他原因還不能在身邊照顧。不過同樣免費持有1000元的原始股金,加上一些國家的補助,也經常參加勞作,可以掙到每天20快的“工資”生活還是可以維持。

趙林魁手中捧著的是一碗粥,沒有乾糧。高玉峰問起為什麼不吃乾糧時,他告訴我們因為粥熬稠了,所以沒有吃饅頭,家裡有,讓高書記放心,餓不著。

同樣是再三的囑咐按時吃藥和有事隨時給我打電話後,才起身離開。

到另外一個今天沒有參與勞作的貧困戶門前時,已經接近晚上9點。漆黑的大山深處和山裡吹來的涼風,不免顯得有些陰冷。這個貧困戶已經入睡,試著敲了幾下門,沒有迴音。高玉峰拿出手機撥出了號碼,還好電話打通。但是並沒有詢問今天不參加勞作的原因,只是囑咐早點休息,明天早晨7點一定按時參加勞作後,便掛掉了電話。

當我們準備繼續走訪時,高玉峰拒絕了。

回到住處,在高玉峰的房間,我們繼續聊著扶貧的話題,而他坐在床上依靠著牆壁,睡著了。

於是我們起身離開,並告訴他的同事竇慶祥,不要叫醒他,我們離開後,讓他好好躺下睡覺就可以了。

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高玉峰的一天

栽種富硒紅薯苗。武萌 攝

“俺種了一輩子地,這點活兒不算啥,工作組給俺們發工資,還幫大家夥兒種了富硒紅薯,聽說還能免費分紅,俺跟老伴兒這往後的日子可有了盼頭了!”參與勞作的72歲的貧困戶趙林魁高興地說。和他一樣在這裡工作的,都是該村貧困戶,給他們發工資的正是涉縣供銷社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在該村成立的涉縣莊森農產品專業合作社。

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高玉峰的一天

高玉峰指導村民加工電路板。 霍文龍 攝

勞作得差不多後,高玉峰突然說:“這樣吧,我帶你們去我們核桃加工基地和小電子產品培訓班看看吧。”

在舊村和新村交際的地方有一個四層樓房,是一個企業,因為歷史原因,企業還沒有投入生產。於是高玉峰和村支書趙建軍一起協調,租了兩間房屋。其中一間用於組織貧困戶加工核桃仁。這項工作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可操作性較強,農民每加工一斤核桃仁可掙到1元錢。將“三珍農產品公司”的核桃仁加工業務轉移到村裡,由專業合作社組織貧困戶人員進行加工。

高玉峰介紹:“三珍農產品公司也很支持我們的扶貧工作,不僅免費把核桃運送過來,還免費把加工好的核桃仁運走,大大節省了運輸成本。”

另外一間房屋裡,6位貧困戶正在開展LED燈代加工,她們小心翼翼的拿著“電焊筆”正在學著焊接電路板。

高玉峰說:“涉縣供銷社與河北龍權電器有限公司合作,開展LED燈代加工,掙取加工費。現在對有興趣的貧困戶人員進行培訓,等學會後,可以在水益河村建設加工車間進行加工,也可以帶回自己的家中進行加工,按成品件數支付相應的費用,這樣對解決貧困戶中中青年勞動力就業的問題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

正給我們介紹著這些產業幫扶項目時,運送核桃的車來了。於是高玉峰也走到車前扛起裝滿核桃的麻袋加入了搬運隊伍。

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高玉峰的一天

竇慶祥展示核桃加工基地的手動夾核桃器。武萌 攝

搬完核桃後的高玉峰滿頭大汗,幽默地說道:“我得幹啊,我幹了才能帶動他們更有勁兒第幹。”

中午的麵條高玉峰和竇慶祥、陳郡都吃得很香。

車子啟動後,從車的後視鏡看到高書記三人一直站在村口在向我們揮手告別,直到車子遠去,直到後視鏡看不清。

產業扶貧,在涉縣西戌鎮水益河村正在進行,涉縣供銷社幫扶隊的第一書記高玉峰正在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