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再遭100点暴击,摩拜免押金无门槛骑行,用户用脚可投票!

历史规律告诉我们,当市场是一家独大的时候,最终的受害者一定理消费者。这句话,不知对共享单车行业能否适用?最新的消息是,自6月11日宣布启动百城无门槛免押金之后,摩拜单车今日宣布无门槛免押金城市再扩容,且无任何条件限制,无需信用分。到目前为止,摩拜实现了半数以上运营城市的无门槛免押金。

OFO再遭100点暴击,摩拜免押金无门槛骑行,用户用脚可投票!

与此相反的是,ofo小黄车已经悄悄取消了多个城市的信用免押金服务,用户想正常使用ofo的共享单车,需要购买95元的福利包或缴纳199元押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曾经的两大巨头,面对消费者即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与决策,是市场的选择,体验的支撑,还是共享单车市场已经进行晚期的必然结果?

只能说是疯了,资本不是钱!

众所周知的是,到目前为止共享单车这三年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OFO再遭100点暴击,摩拜免押金无门槛骑行,用户用脚可投票!

2015年初入市场,探索共享经济新业态;

2016年元年开启,单车市场百花齐放;

2017年行业供需两端持续扩张,洗牌加速;

2018年,两强争霸到三国鼎立到一家独大?

游戏还没有结束……

有意思的是,就算是如此,市场还是有看好的。比如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共享自行车市场规模将达178.2亿元,增速达73.3%。到2020年,国内共享自行车市场规模或将突破300亿元。

简单说,这还是一个百亿级的市场,但是资本游戏好象不止如此。报道显示,单单在2017年,共享单车企业的融资总额就高达258亿。而在今年,在美团招股书披露,收购摩拜总代价为27亿美元。

在共享单车这件事上,貌似资本不等于钱。

坐下生存,还是站着等死,共享单车赢利点在哪?

在上半场的缠斗中,共享单车企业在资本的助推下,开启了野蛮增长模式,虽然初期占领了市场,但也落进了一个增长陷阱——摊子铺的越大,运营成本越高。

OFO再遭100点暴击,摩拜免押金无门槛骑行,用户用脚可投票!

资本的驱动并不能让企业拥有绝对的竞争力,OFO已经初尝恶果,或者说已经在深度思考生存。

现在,共享单车大肆烧钱的阶段已经过去,不少厂商已经黯然离场,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牌。对这些取得初步胜利的共享单车厂商来说,自然要开始考虑盈利问题。

那么,共享单车的赢利点到底在哪?

OFO再遭100点暴击,摩拜免押金无门槛骑行,用户用脚可投票!

在共享单车行业格局方面,艾媒5月最新数据显示,ofo月活跃用户规模达2937.7万,摩拜单车月活跃用户规模达2526.6万,哈罗单车月活跃用户规模达为529.1万人。

庞大的用户基数并没有带来实际的盈利效果,除了虚拟在大数据之外,广告能行么?比如ofo宣布已在国内100余座城市实现盈利,主要业务为ofo的车身广告及企业绿卡业务。

除此之外,没有看到盈利点在哪?

OFO再遭100点暴击,摩拜免押金无门槛骑行,用户用脚可投票!

如果说,列强相争之时,拼的是拉用脚投票的用户,那么,当一家独大之时,赢利点又在哪里,难道真的有好心的资本不计回报?

OFO摩拜PK记? (多选)
0
0%
支持摩拜
0
0%
支持OFO
0
0%
害怕学滴滴店大欺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