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委聯合督查組進駐河南,要督查這件事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結束後,凡是黑臭現象反彈、群眾有意見的,經核實重新列入黑臭水體清單,繼續督促整治,直至水體黑臭徹底解決,長治久清。

這個夏天,中央環保督察風暴再起。關心時政的小夥伴都會發現,近段時間以來,生態環境部對全國各地發生的汙染環境事件頻頻“下狠手”處理。不僅通報措辭相當嚴厲,還對一些地方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進行問責追責。雷霆出手的背景,是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從5月30日開始到6月7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督察組就全部進駐到位。

而在稍早前,同樣是5月,生態環境部聯合住建部啟動了一項專項行動——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根據計劃,5月至6月,聯合督查組將由南至北分三批對全國36個重點城市和部分地級城市開展現場督查,以推動地方加快黑臭水體整治進度。

近日,聯合督查組已進駐河南。

督查

6月20日,全省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督查彙報會在鄭州召開,這也標誌著由生態環境部、住建部組建的黑臭水體督查組,對河南開展為期半個月的專項督查行動正式啟動。

專項督查,目的十分明確。此次督查組進駐河南所要督查的城市為鄭州市和信陽市,主要採取形式督查和實質督查相結合的方式,重點關注控源截汙、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實質性措施的落實情況,結合群眾的感官體驗、水質監測數據、河面及河岸狀況等形式表現,綜合評判黑臭水體整治成效(向下滑動看詳細)▼

形式督查

2.水質監測數據是否符合基本消除黑臭現象的要求。參照《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要求開展監測,每個工作組配備持上崗證監測人員,在當地監測機構的配合下開展工作。

3.河面是否存在大面積漂浮物。對整治完工的水體,在現場督查過程中重點檢查河面有無垃圾、浮油等影響水體觀感的漂浮物,並記錄是否達到大面積漂浮物的標準。

4.河岸是否存在垃圾。現場督查過程中,重點檢查城市規劃確定的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內,是否存在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及隨意堆放的生活垃圾。

實質督查

1.控源截汙措施是否落實。重點關注是否存在非法排汙口,是否存在企業超標排汙或偷排問題,是否實質性解決了城鎮汙水直排環境的問題,收集的汙水是否得到有效處理。

2.垃圾清理措施是否落實。重點關注沿河垃圾收集、轉運及處理處置措施是否有效落實。

3.清淤疏浚措施是否落實。重點關注內源汙染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清理的淤泥是否安全處置。

4.生態修復措施是否落實。對於城市無排澇功能水體,重點關注是否採取了必要的生態補水等修復措施,自然水體生態基流是否得

整改不到位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也不能放過。此次專項行動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首要標準,公眾還將全程參與其中▼

專項行動前,群眾可以通過“城市黑臭水體監管平臺”舉報疑似黑臭水體;

專項行動結束後,凡是黑臭現象反彈、群眾有意見的,經核實重新列入黑臭水體清單,繼續督促整治,直至水體黑臭徹底解決,長治久清。

目前,相關舉報方式已公佈▼

信陽市舉報電話:15939781778;

6月20日至7月4日期間上午8:00至12:00,下午15:00 至 18:00受理有關城市黑臭水體方面的來信來電舉報。

背景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看了上文提到的督查內容,相信大家跟小金一樣,印象最深的便是“落實”二字。不狠抓落實,再好的決策部署也只能是空談。

本次專項督查聚焦的城市黑臭水體,特指的是城市建成區內,那些泛著黑色,散發著惡臭的水體。近年來,由於城市快速發展,以及一些老城區改造困難,一些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導致汙水未被處理就直接被排放到水體中,再加上垃圾入河,河裡的底泥汙染嚴重,導致水體出現黑臭現象,

這也是老百姓反映強烈的水環境問題。

按照國務院頒佈實施的《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要求,2017年,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平均達到60%以上。這項工作落實得咋樣,是否實現了預期目標,直接關乎民生福祉。

帶著這樣的目的,生態環境部和住建部兩部委啟動了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督查,就是為了推動各地各部門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強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的要求。昨天的督查彙報會上,從中央到地方(督查組組長、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省政府副秘書長李濤,省環保廳副廳長師偉,省住建廳副廳長郭風春,鄭州市副市長黃卿)各級領導都參加了會議,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而在近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因“黑臭水體”又放“狠話”——中央環保第五督察組副組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建議汕頭市市領導住到臭水溝邊。據《法制日報》6月20日報道:中央環保第五督察組到廣東“回頭看”期間,來到汕頭,發現潮汕地區的母親河練江的環境問題嚴重。翟青提出了一個建議“我看這樣好不好,汕頭市是不是可以在老百姓居住的臭水邊蓋幾間或者租幾間房子,市領導們帶頭住到那裡,和沿河的老百姓住在一起,直到水不黑不臭,請你們考慮一下。”

措辭嚴厲程度可以說前所未有,且不留情面,對地方存在的整改問題直言不諱,足見督察組對群眾反映水汙染生態問題的重視和督辦的決心。對此,生態環境部也表示將堅決查處,並按有關規定嚴肅追責問責。下一階段,各督察組將重點督察督辦群眾反映突出或重複舉報不斷的生態環境問題。

成效

行動起來,無疑是保護環境最有效的方式。以鄭州來說,市區共有各類水體27個,其中河流有10條(賈魯河、索須河、魏河、東風渠、金水河、熊兒河、七里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潮河)、湖泊9個(龍湖、龍子湖、如意湖、西流湖、植物園內湖、南環公園中心湖、人民公園青年湖、世紀歡樂園內湖、紫荊山公園東湖),明溝明渠6個(紗廠明溝、瓦屋裡明溝、五龍口明溝、石蘇乾溝、金窪乾溝、西乾渠)。

兩部委聯合督查組進駐河南,要督查這件事

治理成效如何?實地督查見分曉。20日下午,兩部委聯合督查組先後來到鄭州市賈魯河航海路段和文化路段整治現場、鄭東新區龍湖水系等地瞭解情況。

作為鄭州市的“金腰帶”“綠珠鏈”,賈魯河治理不僅是一個生態工程,更是一個民生工程,也是提升鄭州城市品質的重大工程。去年11月,時任省委書記謝伏瞻首次以“河南省第一總河長”的身份專門巡河。他指出,目前我們的一些河流面臨水資源浪費、水環境汙染、水生態破壞等問題,因此要通過河長制保護水資源、治理水汙染、修復水生態。他希望賈魯河完全治理好後,能成為鄭州市新的風景帶。

如今,通過拆遷沿河企業、建截汙管網、疏挖河道等綜合治理措施,賈魯河(航海路至化工路段)水質達標,已無黑臭現象。鄭州市在黑臭水體整治的同時,也注重沿河生態修復,投入170多億元對賈魯河全段(96公里)進行高標準綜合治理。目前,河道治理工程已基本完工,景觀綠化及配套設施建設已全面啟動。

其中,賈魯河截汙治汙工程設計汙水收集量每日15萬噸,工程建成後可將現存賈魯河兩岸汙水全收集,目前已完成總體工作量96%,計劃今年底完工。

此外,今年以來,鄭州對金水河、熊兒河、魏河等9條河道進行了大規模整治,基本完成城市建城區河流截汙治汙和河道的綜合治理。在打造生態水系圈方面,目前已完成鄭東新區生態河流與龍湖、龍子湖、如意湖的連通,投資10.8億元建環城循環水工程,為市區5條生態河道實施補水……

河湖“牽手”,一城“活”水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