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阴雨天气相伴,今天下午到明天注意防范暴雨天气!

昨天,一场降水让已经开始有些闷热的天气降了温。

全市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普降小到中雨,南部山区局地大到暴雨。截至今早07时,全市各气象监测站监测到累计降水量为0.2~54.3毫米,其中有6个站降水量大于25毫米,1个站大于50毫米。各县区降水以太白最多,为17.6毫米;陇县最少,不到1毫米;市区降水10.9毫米。

然而,这场降水并没有让天气彻底凉爽下来,依然闷热难受。今天15时的实况监测资料显示,市区温度25℃,相对湿度84%,因为温度不是很低,湿度却很大,让人体感不舒服。看来能量还需进一步释放,雨还会一直下。

本周阴雨天气相伴,今天下午到明天注意防范暴雨天气!

据市气象台预报,本周我市天气以阴雨相间为主。

本周阴雨天气相伴,今天下午到明天注意防范暴雨天气!

阴雨消息

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影响,6月25-30日我市天气以阴雨相间为主,主要降水出现在25-27日、29-30日。25-27日降水量级以小到中雨为主,26日北部山区局地有大到暴雨;29-30日,以阵雨为主。

温馨提示:

1)本次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北部深山区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做好夏收安排。26日部分地方有大到暴雨,请提前做好防范。

2)我市今年中考时间为27-28日,届时气温适宜,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但要提请考生及家长注意降水天气对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周阴雨天气相伴,今天下午到明天注意防范暴雨天气!

降水说来就来,就在刚刚,市气象台发布: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本周阴雨天气相伴,今天下午到明天注意防范暴雨天气!

宝鸡市气象台2018年06月25日15时26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陇县、千阳县、陈仓区、麟游县、凤翔县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2.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气象科普:暴雨天气来了我们怎么办?

相信很多人心中对暴雨预警信号存在很多困惑。暴雨预警是如何分级的?预警信号发出后,我们到底该怎么办?下面我们针对这些问题一一加以解答。

暴雨预警如何分级?

暴雨来临之前,气象部门会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按照由弱到强的顺序,暴雨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这四级预警信号有各自的具体标准。

暴雨蓝色预警

含义: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黄色预警

含义: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橙色预警

含义: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红色预警

含义: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在不同级别的预警下,我们该注意什么?

蓝色预警——暴雨来临时,最好待在屋里,远离窗户;在室外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及接打手机,以防雷击

在暴雨蓝色预警覆盖的区域,公众应该注意些什么?暴雨来临时,最好待在屋里,远离窗户。待在房屋中要时刻注意煤气泄漏,关掉煤气和电路,假如看到火苗,要迅速离开房屋。如果打雷,不要看电视、上网,应拔掉电源、电话线及电视天线等可能将雷击引入的金属导线。此外,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在室外时,要尽可能快速进入室内,来不及躲进去,就用可以找到的物品保护头颅不受伤害。由于暴雨中电线短路,可能导致人们触电而亡,应远离电线。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及接打手机,以防雷击,远离河流湖泊、稻田以及空旷地区,远离广告牌以及简易建筑物。

黄色预警——尽量避免车辆在积水中行驶;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暴雨黄色预警发布后,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积水深度超过排气管时应采取道路封闭措施;立交桥涵洞出现积水后,政府相关部门应立即封锁立交桥并设立警示标志;大面积积水的低洼路段,相关部门应及时疏通排水口。

公众最好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或开车,尽量避免车辆在积水中行驶。暴雨来临后,立即将车开到地势较高处停放,千万不要停放在地势低洼处。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特别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破旧受损房屋倒塌伤人。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暴雨可能已经或即将导致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地面交通中断、输电线路中断等灾害;应立即寻找安全建筑躲避,等待降雨停止

气象科普来自中国气象局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