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知道很多道理,在生活中還是用不上?

為什麼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知道很多道理,在生活中還是用不上?

寫在前面:

為什麼我們明明很努力,卻還是感覺到焦慮和壓力?

為什麼我們不斷證明自己,卻仍然無法獲得認同和肯定?

為什麼我們不論做什麼,在親密關係中依然充斥著誤解和傷心?

為什麼我們想給孩子最好的愛,對待孩子的方式卻還是和父母對待我們一樣?

為什麼我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知道了很多的道理,但回到生活中還是用不上?

究竟是什麼限制了我們?

究竟又是什麼讓我們無法發揮自己內在的潛能?

其實那些早已淡忘的童年創傷,一直在潛意識中困擾你、傷害你、控制你。你是否已淡忘了童年的那些經歷?

但那些記憶會深藏於你的潛意識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你的一生。

一次父母打罵、一場噩夢般的考試、被同齡人欺侮孤立……這些被淡忘的童年創傷,就是被你遺忘的內在小孩。

為什麼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知道很多道理,在生活中還是用不上?

——深度分析:你的原生家庭,你的【內在小孩】,對你到底有多大影響?

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真正與父母獨立,始終處於受害者心態,被「內在父母」控制。

即使成年了,建立起良好的社會功能,也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與父母從精神上獨立,完全承擔自己生命的責任。

當他們遇到挫折,會像我過去一樣,將一切的不好歸咎於原生家庭:

性格內向敏感不善交流,是因為從小父母感情不合,總是吵架。

事情沒做好就會無比緊張,自我批判,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要求太高。

還有人一邊討厭父母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一邊在事業家庭選擇上對父母言聽計從,“都是他們讓我做的,沒有辦法啊”。

《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馬蒂爾達問里昂,“人生總是這麼痛苦嗎?還是隻有小時候是這樣?”

里昂說,“總是如此。”過去我也這樣認為。

原生家庭會對一個人有很大影響。

我是個很少哭的女孩,但直到去年,我還經常會在獨處的時候想到父母吵架的場景,那些畫面一出現,我就忍不住害怕得掉眼淚,好像瞬間回到了小時候。

所以我一直害怕與人發生衝突,幾乎不會跟人吵架,即使被欺負也不會喊出來,通過理智讓自己平靜和忘記。

我有一個朋友,長得美,身材好,學歷高,但對自己好不自信。

她的父母都是領導,對她要求很高。

她說從小到大跟父母都不像在交流,而是彙報,每次她都很緊張。

成年後,工作中跟所有領導溝通,無論對方多麼親切溫和,她在心裡都會很忐忑,就像那個孩子一樣。

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內在父母,和一個內在小孩。

內在父母是成長過程中父母或者親近的長輩內化形成。內在小孩就是心中那個自己,是你過去經歷的全部。

如果你的父母很溫柔,那你的內在父母可能也會對你呵護備至。

如果你的父母很嚴厲,你的內在父母可能也會不斷批判你。

最近一期“十三邀”姜文做嘉賓。許知遠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姜文說有啊,我跟我媽的關係。

姜文是誰?中國最有個性的演員兼導演。23歲與中國最紅的女明星談戀愛。

今年55歲,功成名就,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這樣的男人,遇到的問題竟然與你我一樣。

在採訪裡,姜文說了兩件小事。

一件是他考上中戲,興沖沖地告訴母親,母親把通知書往旁邊一扔,說你看你衣服還沒洗呢。姜文就去洗衣服了……

為什麼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知道很多道理,在生活中還是用不上?

瞭解“強迫性重複”生命中,我們常常不由自主的重複一些模式:喜歡某類人、不喜歡某類人;強烈渴望想要得到某些精神、物質上的東西。

我們童年在原生家庭所缺失和受傷的,我們往往會想通過在後續的關係和生活中補足回來,填補內心受傷的空洞。

值得思考的問題:

1.你從小最需要的,而最沒有得到滿足的一些心理需求是什麼?

2.你從小常常有的一些負性情緒是什麼?

3.你在哪一方面特別有情感過敏?

4.你的“創傷”,或你的一個強烈的經驗感受,一個影響一生的決定是什麼?

為什麼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知道很多道理,在生活中還是用不上?

將這些問題的答案寫下來,仔細的感受和察覺自己,然後你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和感悟。

孩子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

因此,我們要了解孩子深層的心理需求,就是他必須與父母雙方都有所連接,這樣才能滿足心中的歸屬感的需求。

如果孩子對其中一方的連接有所缺乏,孩子就會感到空虛無力。

而最令孩子難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內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樣,結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例如:媽媽常說爸爸不好、不認同爸爸,孩子為了能和爸爸連接,會採取強烈的方式,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但因為這不被媽媽允許,所以孩子表面上會聽媽媽,但私底下會像爸爸,甚至在潛意識裡跟隨著爸爸的命運而不自知。

為什麼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知道很多道理,在生活中還是用不上?

當父母否定自己的伴侶時,父母正在給孩子什麼樣的信息呢?

“你爸爸懶惰、不負責,你以後不要像他一樣!”

“你媽媽死愛錢,你以後不要像她一樣!”

“你媽媽愛嘮叨,你以後不要像她一樣!”

“你媽媽都不顧家,你以後千萬不可以像她一樣!”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肯定會出現這些行為:

懶惰、不負責、死愛錢、愛嘮叨、不顧家。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心裡強烈需要和他的父母連接,但有關他爸爸媽媽的信息全是負面信息,他當然只能跟這些信息連接,做出相同的行為來滿足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

對於父母,我覺得最大限度的話是:

當初你那樣做,我真的很受傷,

現在想起來,我還是很委屈。

這一步就是承認孩子遭遇不公平,為Ta平反。

為什麼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知道很多道理,在生活中還是用不上?

不必壓抑憤怒和怨恨,悲傷會進來,憤怒到極致就是悲傷,當悲傷來臨,接納也就開始了;當接納開始,愛也就油然而生了。

因為所有的怒和怨,不過是求愛不得。

如果你喜歡把自己當做受傷的小孩、自己當做無力的小孩自己、看做一個弱女子、把自己當做一個慫男,那是你的權利,也是你獲得痛苦的途徑,你有權這樣做,你有權終其一生這樣做,只要你願意。

同樣,你也有權把自己看做一個成熟而為自己負責的人,自己尊重自己、自己陪伴自己、自己熱愛自己、自己安慰和支持自己。

你可以從傷痛中獲得鑽石,從困難中蛻變成熟,即便你不習慣、不熟悉這樣做,你也能學會,一定能做到,只要你願意。

同樣,你還有權用更大的視角來感受自己,你可以認出你是一個生命——無暇、自足而圓滿的生命,那些經歷、感受、觀念都不是你,你擁有這些但這些不等同於你。

你可以毫無評判、完全接受的欣賞舞臺上的任何呈現,你可以和任何一個場景在一起但又不屬於他們,你可以有永恆的和諧。

重要的是,在哪裡就好好地在哪裡,心中有一個心靈進升的地圖,有一個願意前行的心念,有一個願意逐步走的耐性。

當你的信任和耐心足夠,沿途都是風景,而且速度很快。

祝福你,我親愛的朋友,祝福你在今生,就能夠完成這一份功課,讓自己活出自己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感恩你的閱讀!深深的祝福你!

為什麼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知道很多道理,在生活中還是用不上?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塔羅牌占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體會愛的老靈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以有限文字,寫無限可能!

倡導以愛為本質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諦,生命的真意!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實用心理學

如需心理諮詢、商務合作,請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