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何不像元朝一样东征日本?

有明一代之所以并未像元朝一样远征日本本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我试论之。

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时代就确立了不征日本的国策,直接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这是明朝一脉相承的国策。“后著《祖训》,列不征之国十五,日本与焉”。

明太祖朱元璋早在洪武二年就诏谕日本前来朝贡,但是面对明朝的诏谕,日本的反应并不友好,显得极其傲慢。在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派礼官责备日本对大国不敬,将要行征讨之事。但是日本的那位良怀亲王非但对这个警告视若罔闻,还上了一封态度很强硬的表文,明太祖尽管非常震怒,但是征日计划也并未实施,直到洪武二十八年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

那么明太祖为何在颁布的《祖训》中良日本列为不征之国呢?这是有深刻的原因的,大概是如下几小点:

第一、明朝开国之初,百废待兴,中原及江淮有些地区已经到达人烟断绝的地步。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的政策重点是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尤其是农业。如果再去征讨日本,很显然不合时宜。

第二、就是因为元王朝两征日本的失败,给朱元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在《明史》上也提到过,征讨日本有极大的风险,所以明太祖就忍了这口气。“帝得表愠甚,终鉴蒙古之辙,不加兵也”。

第三、明太祖在建国后,就是为了经济生产的恢复,对外用兵极为谨慎。除了对北方蒙古的仗不得不打之外,能不打的仗尽量不打,因为这会消耗民力,破坏经济生产。明太祖在这方面已经讲的很明白了。

“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用兵。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

当然明太祖这句话还是有瑕疵的,毕竟倭寇在明初就开始骚扰我国的海疆了,只是那时候还不严重。

“国家用兵,犹医之用药,药以治疾,不以无疾而服药,国家未宁,用兵以勘定祸乱。及四方承平,只宜修甲兵,练士卒,使常有备。……。故为国者,但当常讲武事,不可穷兵黩武”。

但是,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明太祖的慎兵思想。既然统一全国,武力就是用来保境安民的,不是用来扩张的。所以像征日这样风险极大的跨海远征在他的眼里当然是不可行的。

下面我来讲讲第二大原因。


明朝最大的边患来自北方的蒙古,而不是东边的日本。虽然,明朝南倭北虏之患并有。但是,从实际破坏力来看,来自北方蒙古的边患对明王朝造成的威胁和损失远比倭患大的多。

我来举个例子,嘉靖二十一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率兵进犯山西,就破袭了山西10卫,三十八州县,杀20余万人,掠夺牲畜200余万头。

“凡掠十卫、三十八州县,杀戮男女二十余万,牛马羊豕二百万,衣襆金钱称是”。

明朝为何不像元朝一样东征日本?所以蒙古才是明朝最大的敌人,吸引了明朝的主要军事力量。所以,明朝如果征日就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朱元璋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就在洪武五年,朱元璋就表态过,明朝的主要威胁来自北方。

五年,太祖谓廷臣曰:“东夷固非北胡腹心之患,亦犹蚊虻警寤,自觉不宁。”

朱元璋的意思是尽管日本人很烦,但是终究不是心腹大患啊!

第三、日本的军事实力也是在发展的,在万历援朝战役那时候,日本也已经成为一个军事强国,兵员素质很强,明军在与日军的对阵中也付出了相当代价(具体的损失《中国历代战争史》上有,我就不再赘述了),如果此时要去扑灭日本,极有可能是要用上举国之力了,再加上北方的蒙古,明朝国力上也不允许这么做。

我认为以上就是明朝没有进攻日本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