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在中国的深山里,还有这样一群人!


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凸显。经济的不均衡发展,造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大部分乡村只留下老人和孩子,有的打工者带走了孩子,却只能将老人留下。也有老人,一生未能成家或子女早逝,只能独居。 71岁的李银狗是一位孤寡老人,家里没有电,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盏小小的煤油灯陪他度过了无数个漫漫长夜。“我这里在民国的时候就没电,已经习惯了。”老人说。

74岁的贺养信每顿要吃三大碗面条,他说,只有吃饱了,才能活着。贺养信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扎扫帚卖钱,他要爬到海拔2000多米陡峭的秦岭山腰割箭竹,再背着重达百斤的箭竹步行回家,往返20多公里。这些扫帚卖给城里的环卫工人,每把18元。 三年前,贺养信的儿媳因为家里太穷离家出走,儿子因此精神失常而失踪。

83岁的焦昌培老人和45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儿子患病,没有成家。儿子每天在火塘边搭块木板就是床了,老人睡在一间狭小的土坯房里,墙上挂满蛇皮袋,需要猫着腰进出,加上长期弯腰务农,老人的背已经再也直不起来。父子俩从来没有看过电视,因为他的家至今没有通电。


73岁的卢贤贵老人靠种植天麻维生,他唯一的儿子在两年前去往广东打工,2014年7月7日下午6点42分,儿子给家里打来最后一个电话,之后失去联系。老人将这个时间记录在本子上,想儿子的时候,老人就想法子给儿子打电话,但每次都是无法接通。

已经80岁高龄的雍兰英老人,经历过丧偶、改嫁、再丧偶的生活波折后,与继子生活在同一个院子,自食其力。老人没人照顾,种地、劈柴、做饭都要自己一个人完成。老人的土房一到冬天大风直往里灌,已经是危房隐患。 老人最担心的是,如果有一天自己动不了了,怎么办?

82岁的唐陆秀,丧偶30年,没有儿女,老人完全没有劳动能力。因长时间与外界没有沟通,老人几乎无法清晰地说话。 老人做饭用的依然是非常原始的吊锅,因为山里阴冷,老人就用破布扎在腿上。

60岁的杨老憨先天弱视,口齿不清、腿脚不便,他一生依靠母亲照顾,母亲前年过世后,剩下他一个人孤苦无依,无法生活。

因为生活的贫困以及缺少人照顾,好多老人的饮食特别简单,烧糊的米饭拌点酱油。

老人们平时舍不得花钱,他们攒下钱最先会为自己买一幅棺材。让他们忧虑的是,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如果自己有一天走了,连个抬棺的人都找不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注他们的现在,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