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後分析:中韓大戰-你看明白,國足哪裡進步了嗎?

首先在本次賽後分析正式開始之前,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這場中韓之戰,要是還是以往的國足,其結果還是會輸的。哪怕是1比0領先,都還是會輸的。以前我們之所以會輸韓國,其實真的不是輸身體,也不是真的輸技術,更不是心理。而是因為一些最基本的技戰術意識的缺失,導致最終輸了比賽的。本場比賽雖然最後是贏了,但相信看完整場比賽的球迷朋友還是會有這種感覺。韓國大部分的時候還是主導者比賽的節奏,壓制著中國隊進行進攻。從整體實力上來說,我們的確是和韓國有差距。特別韓國的旅歐球員這一部分,在對比賽的閱讀理解上,比賽的處理球上,都比我們的球員經驗更加豐富,更加沉著老道。但被壓制的原因不單單是這個,這個後面會講,不著急說。不過伴隨著近些年中超的大資金投入。很多韓國本土優秀的球員,也相繼來到中國踢球。這其中最大的好處,不可能是外界說笑的那樣,說讓部分在中超踢球的韓國國腳的實力下降。而是,讓我們的國內球員直面韓國本土的優秀球員,在一次次的聯賽交鋒中,消除了神秘感和自卑感。再加上中超俱樂部的崛起,在亞冠上的表現,更加消除了對於日韓球隊和球員的神秘感和自卑感。其實一切說白了就是,韓國的本土球員,其實你也沒比我強多少。所以當韓國的重要核心孫興民和李青龍停賽後。實際上兩支隊伍的實力是更加接近了些。再加上兩隊教練團隊的差距,更加的使得這個差距在本場比賽中縮小。有些球迷可能會說,你憑什麼這麼說?沒看到我們被韓國壓著打嗎?贏球就是裡皮牛逼?我還就真的告訴你,本場比賽韓國的技戰術其實很單調。我還告訴你,裡皮還的確牛逼。但是裡皮真正牛逼的地方,是從頭做起,“教會”國足踢球。

大家還記得,我對於裡皮首秀大卡塔爾的那場比賽的賽後分析嗎當時我說,裡皮從最基礎的無球跑動入手,就改變了國足死氣成成的面貌。但是打韓國,可不是隻有無球跑動就能和對手抗衡的。本場比賽,裡皮對於球隊的技戰術設定其實非常細緻。讓我們來看下里皮的設定。首先是人員組合和陣型。上半場,國足是433的基本陣型。在中前場搭配上人,用了幾乎清一色的國內各個球隊中擅長組織傳球的球員。張稀哲,蒿俊閔,甚至離開國家隊很久的王永珀都會到首發名單中。然後前場配上2個門前嗅覺很靈敏的于大寶和武磊。用以明確。其實于大寶不屬於支點中鋒,他的類型其實和武磊很相似。只不過武磊的前插跑位更敏銳,而於大寶是門球的選位更有靈性。很多人說,很多球于大寶是撿皮夾子一樣的進球。然而這才是問題關鍵,你想撿,也要你站在正確的地方才能撿。然後這樣的配置用意也很明顯。上半場一上來的基調,定的也很明確:就是打快,打身後球。只不過,你說緊張也好,你說太心急也罷,你甚至說技術不到家都可以。因為實際執行出來的結果,是傳球失誤率太高。本場比賽,國足上半場就有7次越位。但是很多越位如果鋒線球員回跑的時機在好點,有幾個是相當不錯的直傳球。這裡不得不說一下,上半場整個中場大部分的區域,都是靠老傢伙鄭智一個人覆蓋的。以至於,上半場還沒結束之前,他已經有點跑不動了。原本我覺得如果不是黃博文受傷無法上場,張稀哲的位置其實可能是黃博文上的。因為相對於張稀哲,黃博文更加攻守平衡。但是,你可以看到,撇開那個進球不說,國足上半場大部分時間打的其實並不好。433對於球隊中場3個人的要求實際上是非常高的。因為當一側邊鋒回不來的時候,他們的覆蓋面是非常大的。也正是這個原因,上半場韓國隊在邊路有多次下底傳中的機會。

所以總體上來說,裡皮上半場的人員配置和陣型安排,其實是一種賭博。

好在是賭贏了,否則,上半場被先進球的話,實際上是非常被動的。反關韓國這邊。由於韓國的2把鋒利的尖刀,孫興民和李青龍的缺陣,所以韓國本場比賽的進攻重點,實際上是放在南泰熙,和池東源這2個點上的。具滋哲和寄誠庸做橫向和縱向的傳球梳理。本場比賽,韓國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球可以和往常一樣控下來,但是到關鍵的地方打不進去。孫興民對於韓國最大的價值,就是可以用自己在高水平聯賽磨練的比賽閱讀能力,和處理球能力,從邊路形成突破點,從而打亂對方防線。雖然外界一直再說寄誠庸是韓國的節拍器。但其實,真正能讓韓國變速,從慢到快的加速器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孫興民。而且,當孫,李,池,具他們4個人在場上的時候,他們可以有更多的交叉跑動和換位。所以,孫和李的停賽,可以說是讓韓國最鋒利的2個虎牙給去掉了。太極虎還能咬的動人嗎?

然後下半場,當球隊已經領先,並且3中場沒辦法穩定中場的時候,裡皮果斷變陣為442。

撤下一個邊鋒,隨後增加一箇中場。然後左右都有對位的邊前衛。

邊前衛對於防守時候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當對方邊後衛助攻的時候,就需要這邊對位的邊前衛回撤對位盯防。這樣,不會像上半場那樣,當韓國邊後衛套邊的時候,如果邊鋒回不來,我們的邊後衛一個人面對2個人。

韓國方面,下半場換上高中鋒黃喜燦。上半場李庭協和身邊隊友的化學反應並不好。池東源幾次寧可自己內切射門,也不願意邊路傳球,給李庭協。這位目前來自韓國2級聯賽的前鋒更多的時候感覺是單打獨鬥,禁區外拿球也是自己抬腳就射了。

所以,上黃喜燦,施蒂利克的想法初衷是好的,要求隊員利用邊路的優勢,利用黃喜燦的身高,加強兩邊起高球,讓高中鋒頭球。

但是,也許是急躁,又也許是對自己的高中鋒太自信。下半場的韓國隊,居然打起了後場長傳衝吊找黃喜燦,自廢兩個邊路的優勢。而且,下半場邊路的傳球質量,奇差無比,還沒有國足這邊好。

其實在比賽中,大家可以看到,一開始,梅方和黃喜燦用身體硬碰硬的爭過幾次,但是明顯身高吃虧。所以後面換馮瀟霆和黃喜燦,多次利用經驗來限制對方。知道自己跳也爭不過你,那故意不跳,讓對方騎在自己身上,裁判隨即判罰犯規。

然後,施蒂利克本場比賽,最昏的一招,是把全隊表現最好的南泰熙換下場。換上一個第一次入選國家隊的小將。

說完人員部署和大致的陣型變化。接下來來說本次賽後分析,最關鍵的地方。很多人一直在問,國足到底是哪裡進步了?裡皮為國足帶來了些什麼?那麼我告訴你,裡皮帶給我們球員的,其實是最基礎的一些東西。比如怎麼跑位,怎麼接應。怎麼幫助隊友協防,切斷對方傳球線路。球隊的整體移動要怎麼移動等等等等。然而這些東西,缺失真正讓我們能夠實際提高,受益匪淺,甚至改變比賽結果的東西。接下里我們就來細說一下,哪些以前國足永遠看不到的細節。1.球員的位置感球員的位置感,實際上是最基礎的東西。說白了就是,你什麼時候,你應該正確的出現在什麼位置上。良好的位置感,需要對比賽有正確的閱讀理解。裡皮接手國足以來,實際上首先是在防守端的下功夫的。本場比賽,相信大家一定看到了馮瀟霆幾次非常精彩的提前預判斷球。而這就是位置感的體現,對於比賽正確的閱讀理解。提前預判,提前啟動。梅芳和馮瀟霆的組合,也相當默契。一個人頂防,那麼另一個人必定協防保護。但平心而論,對於馮瀟霆來說,這不算提高,因為這本身就是他的能力。然而有一個人在關鍵時刻的表現,卻讓我大為驚喜。在一個以往國足都會犯的錯誤上,他卻沒有犯。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沒有他,也許這場比賽絕對不是會1比0這個比分。大家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本場比賽,很多人記住了于大寶的進球,記住了曾誠的撲救,記住了馮瀟霆的搶斷,吳曦的門前堵門。但是又有誰記住了一個小個子是身影。一個在曾誠撲出球后,搶第二落點的身影。沒錯,那個人就是姜至鵬。國足歷來的很多丟球,都是看球不看人。很多對方的射門或者傳球,我們的球員只是在原地看著。特別對方的射門。我們很多時候球員去封堵了,但是卻沒有人保護門將撲出的球,防止對方補射。想看客一樣,看著對方輕鬆補射。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歷來國足的老毛病之一。丟球無數。本場比賽,當對方有遠射出現的時候,曾誠非常有意識,有準備的,用拳擊球或者手掌撲球,把球撲向球場的邊線。這個是防止對方補射得分的最好方法。可以說,經過這幾年亞冠的歷練,曾誠在球的預判上,自己的手型使用上,是非常沉著老練了。但是第56分鐘的這次韓國隊前場斷球后的就地反擊,說真的,哪怕曾誠撲的那麼好,位置那麼偏,但要不是姜至鵬,比分很可能早就被改寫。

賽後分析:中韓大戰-你看明白,國足哪裡進步了嗎?

上圖的截圖中,大家可以看到。當隊長鄭智後場拿球的的時候,以寄誠庸為首的韓國中場線,死死的貼住我們中場準備接應的球員。這一點可以看出,韓國的防守整體性也非常強,我們的接應球員不活躍。所以鄭智面對逼搶,情急之下,選擇扣一下過人。但是寄誠庸馬上感覺到逼搶的機會,一個箭步,把鄭智趟大的球給斷了。然後瞬間反擊。當時我們可以看到,寄誠庸面前是4個韓國隊的球員,而我們只有3個。而且我們的後防線直接面對對方,非常被動。

但是,由於我們後防線3個人的相互位置保持的相當好,加上韓國球員沒有好的前插前路,寄誠庸決定選擇射門。當梅芳感覺到他要射門的時候,果斷的前壓封堵。

請大家注意,我們後防線3個球員的距離位置,然後最關鍵的是看姜至鵬的位置。

姜至鵬果斷內收,保護中路。先是把韓國球員壓在身後。在曾誠撲出去的那一刻,再果斷加速,搶先卡位置,搶第二落點,最後剷搶解圍,裁判判對方推人犯規。

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在此前所有國內邊後衛中,有這種內收保護意識,同時防補射意識的人,我只見過孫祥一個人。但是大家清楚,孫祥同樣是在歐洲磨練過的球員。

然而我們設想一下,如果這個位置,是任航呢?當然,我不是說任航不好,但是至少之前任航從來沒有這樣的位置感。

其實,姜之前也沒有這樣的位置感。那麼是誰讓他有了這個內收保護,同時防補射意識的呢?

看到這,誰能說國足沒有進步?

之前我看到大家說吳曦。沒錯,本場比賽吳曦門前封堵也相當重要。但這更多的是教練組的設置,近門柱安排一個隊員堵門。但是,真正體現吳曦位置感的,是寄誠庸第二腳遠射。當對方邊路傳中,我們的後衛線和中場線,其實是壓在一起了。但是,當球給到大禁區弧頂大片空擋的寄誠庸時候,吳曦迅速的壓出來封堵。可以說,整個右邊的射門角度都封死了。使得曾誠只要防守門的左半邊即可。

讓我們換個角度,正面看下吳曦這次封堵的意義。與此同時,曾誠穩穩的右腳蹬地,用拳把球擊向無人區。

賽後分析:中韓大戰-你看明白,國足哪裡進步了嗎?

隨後是74分鐘。韓國隊全場最有威脅,傳球質量最高的一次進攻。南泰西邊路傳中,池東沅高高躍起,在完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起跳頭球攻門。這次也是國足本場比賽中後衛線少數幾次完全丟了防守人的情況。然而大家發現沒有。在池東沅身邊盡力干擾,同時奮力保護第二落點的是誰?當然,曾誠良好的門內位置感加上反應速度,可以說是世界級補救。這波真的不是吹,沒有平時良好的訓練,是不會有這鐘門前感覺的。沒有增城,比分也可能改寫了。

賽後分析:中韓大戰-你看明白,國足哪裡進步了嗎?

賽後分析:中韓大戰-你看明白,國足哪裡進步了嗎?

裡皮教給我們球員的最基礎的東西之一。意大利足球想來對位置感要求很高。歷來意大利優秀的後衛,都不是單靠蠻力去防守的。而是相互的協作,預判,位置感,比賽閱讀去防守。其實本場比賽還有很多畫面值得品味。但是由於素材問題,我的確是截不到圖。因為我始終找不到完整的比賽視頻。但是如果大家能找到話,大家可以去看下下半場的幾波防守,包括比賽最後的幾次防守。當邊前衛回撤的時候,我們的邊路防守很有針對性。邊後衛封對方下底的突破路線,然後後腰或者邊前衛回撤。是的對方只能45度角傳中,或者回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