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公司說年年虧,卻不倒閉?

小美時尚搭配

虧損不一定非要倒閉,還有可能越做越好。以下用直播平臺和京東商城做例子。

先講直播平臺,直播平臺掙錢嗎?很多人可能感覺我瘋了,主播一個月做的好都能掙幾十上百萬,直播平臺怎麼可能虧?但事實上,直播平臺超過百分之80是處於賬面上的虧損狀態的。以鬥魚做例子,鬥魚每個月的帶寬費打底三個億,簡單的解釋一下啥叫帶寬費,一個人看一個主播的節目,假如選擇超清模式,每秒流量大概是1M,一萬人看每秒流量就大概是10G,一千萬人同時看每秒流速就是10T。這些流量個人如果是用流量看,就需要流量費,如果用無線網看就全免費,但不管你是用流量還是無線網,直播平臺該付電信多少就是多少。運營費、推廣費啥都不算,每天成本開門就是1000萬,主播抽成能抽多少?而且還有很多刷禮物的根本就是工會的託。(工會向直播平臺申請一定量的虛擬貨幣,刷給旗下主播,在直播間裡帶起來刷禮物的節奏。每個直播平臺都有)廣告費能有多少?四五百萬而已,還不是每天都有的。可以說平臺做得越大,虧的就越多,但大平臺有倒閉的嗎?為啥?無他,平臺一大,流水一多,各種投資商各種融資就來了。一個月虧損1個億,融資拿到2個億,就算盈利一個億。至於是什麼人願意在這花錢,大家見仁見智吧。

京東商城之前組建京東物流,十年虧損300億,就算抵上京東商城的月收入也仍然處於虧損狀態,但是為啥還能越做越好?無他,前景太好。現如今馬雲想要組建自己的淘寶物流進行追趕,前期就投資了1000億。風投啥都缺,最不缺的就是錢和眼光,這樣有前途的企業,再虧損又怎麼會倒閉?

全程搜索,只講實話,因個人知識水平限制,如有不當之處,請指出,謝謝!


全程科技

其實虧損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就中國的企業運作來說,一般都存在兩本賬的通俗說法。所謂兩本賬就是一個是明面的,一個是暗地的,暗地的主要看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手上的真金實銀,而不是公告出來的所謂報表數據,也就是說那種賬面上的虧損只是表面文章而已,並不真正重要,更不會致命。

尤其是資本時代,在企業利用金融工具進行投融資運作的背景下,如果還是僅僅以賬面的虧損與否來看待其生命力,就更沒有多大意義。事實上,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現金流。只要現金流不斷,企業則可以安然無恙。

現金流哪裡來呢?錢生錢,才是這類企業的生存王道。比如美髮店,我們去了都會慫恿我們辦卡,怎麼怎麼優惠。一些人覺得不錯,就衝了錢,幾百上千。美髮店就可以聚集幾十到幾百萬的現金。於是,他另一家店又開起來了,如法炮製,短時間內又幾十、幾百萬到手了。再找新的地方開。當然,一部分錢會留著維持店鋪的日常開銷維護,畢竟不可能全是辦卡的來理髮。這樣的理髮店即使是年年虧的,那也只是賬面上的,他的老闆照樣吃香喝辣的。所以,虧損不可怕,他們不是虧自己的錢。這其實就是一個投資項目了,如今許多明賬虧損的公司就是這樣,公司本身成了一個投資項目,想方設法吸引投資資金進來,表面虧損,實則滋潤。

所以,常年虧損但是不倒閉的公司主要是自有資金充足,有錢任性,虧損也不關門。常見的就是“潛力股”公司,不斷得到外部資金補充,保證現金流可以不斷維持下去。雖然這個公司是虧損的,但是前景很好,那麼公司可以通過融資,發債等方式補充運營資金。只有被市場看好,自然有人投資,那麼就可以避免倒閉的命運。這就好比有個人,如果出生在非常富裕的家庭,雖然花錢比較闊綽,不代表他很快就會沒錢花,山窮水盡了。又或者是,這個人雖然工資收入不高,不足以支撐起這個人的開銷,但是,這個人行俠仗義,經常得到別人的資助,那麼也不至於山窮水盡的。

總結起來說,公司常年虧損但是不倒閉的原因就是,有錢!


每日經濟新聞

年年虧卻不倒閉的公司,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創業公司,因為“有前景”,股東為了將來的預期收益,可以允許公司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不盈利。

比如說前兩年爆火的共享單車,摩拜和ofo的股東砸下了幾十億美金,公司不僅沒有盈利,還需要繼續砸錢才能正常運營下去。

於是,摩拜賣給了準備做大規模、構築護城河的美團,ofo則動不動就穿出資金鍊斷裂、公司倒閉的消息。

因為中國互聯網公司通常使用免費模式,所以不盈利的互聯網創業公司還挺多。

另一類,上市公司連年虧損的情況也很多。

兩面針等公司連續虧損十幾年,斑馬消費前幾天研究過的深圳連鎖超市人人樂,連續4年虧損,最近這幾天淨虧損超過10億人民幣。

但是,這不僅不會影響公司正常運營,不會影響公司正常上市,甚至都不會影響公司的股價。

為什麼?

公司都上市了,不盈利對於老闆來說沒啥影響,畢竟隨手套現都能賺上億;就算公司虧損,帶上ST,只要在觸發退市前賣點資產,就能保殼;大家一看這公司這麼多年虧損,說不定老闆要賣殼,趕緊提前佔個坑,說不定明天就漲停了……

當然了,還有很多別的情況導致公司長期虧損還正常運營,你還知道哪些?

但是說真的,一門不能賺錢的生意,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


斑馬消費

兩種情況,一種企業年年虧不倒閉是因為擁有無形資產。另一種企業年年虧是因為死要面子活受罪。

然後我們再來說後者,要面子活受罪的。很明顯,有些企業倒閉更加有利,清算價值遠遠高於持續經營的價值,如果不破產,這一類企業將逐漸損耗企業的資產。這一類企業就要促成他們退出,可是企業的控制人是不願意的,因為倒閉退出代表一種信號,一種個人失敗的信號,大家都不願意失敗。在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中,格雷厄姆就提到過很多這樣不肯倒閉的公司,格雷厄姆的建議是收購其資產並促進其倒閉清算,獲得清算收入。

你也可以這樣理解,燒錢分兩種,主動和被動。


凱恩斯

主要是因為有資本的加入資本,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會有不同的訴求,有可能不需要你的公司盈利,最具備優先級的事情,就是搶佔市場規模,只有市場規模達到了一定的量級之後,才能稱作這個市場的龍頭老大,當你成為這個市場的龍頭老大的時候,其他人就很難再進入這個領域,但是你這個領域又剛好是消費者所需要,所以價格的定價權就是由你來做的。從很多互聯網公司的成長路徑就可以看出來,大家前期都是通過燒錢來獲取用戶,最後把競爭對手全部都幹掉,然後成為行業的龍頭老大,比如說當年的百團大戰,有很多類似於。還這樣的軟件在當年都用補貼政策,只有美團走到了最後,堅持到了最後,所以你會發現在團購方面美團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所以美團現在就有自己的定價權,他不僅向商家收取推廣費,還讓用戶收取一定的利率。

所以在市場份額沒有確定之前,所有的公司都願意去燒錢搶奪用戶,當用戶都攬入麾下之後,就有更大的議價權了,這也是資本所看重的,所以哪怕你現在賺了錢,但是沒有獲取一定的市場規模,資本是不願意繼續投資你的。


變革家

虧錢會導致企業倒閉,但虧錢不意味著一定會倒閉,虧錢和倒閉直間沒有必然聯繫,這樣說是不是有人覺得不理解?



我們舉例來說。

一個企業一直在虧錢,但企業的股東相信未來,不願意放棄,不斷增加投入。企業一直在虧錢,但因為有後續的投入,所以並沒有倒閉。

有人奇怪了,誰會這麼傻?虧錢還一直投。這樣的情況很常見。特別是風投進入中國以後。我們身邊的很多企業現在都沒盈利,一直在虧錢,甚至是鉅虧,但仍然沒有倒閉,比如滴滴、膜拜、ofo等等,互聯網企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只要原來的股東不斷投資,或者有新投資人進來,虧損也沒有倒閉。

還有像京東,同樣鉅虧了多年,但因為有供應鏈壓款可以週轉,同樣沒有倒閉,反而鉅額投資物流,最終贏來規模化盈利。



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導致企業倒閉的不是虧損,而是現金流。如果企業現金流斷了,即便企業有錢也經營不下去。同理,只要企業現金流沒斷,虧錢也可以繼續經營。


坤鵬論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虧損是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發生的淨損失,綜合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生產經營成果的重要指標,並不代表資不抵債。

  而企業的破產倒閉是資不抵債的結果,也就是所有者權益為負。

  也就是說,企業虧損跟破產倒閉沒有直接的聯繫,只有企業虧損的程度較大導致資不抵債,企業才會面臨破產倒閉。如果年年虧損幅度不大,所有者權益還有剩餘,那麼企業就不可能因為虧損而破產倒閉。

  再加上如果企業融資能力極強,特別是互聯網公司,那麼所有者權益就會源源不斷的進入變為資產,資不抵債的情況更不易發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像OFO、摩拜、美團和餓了麼等等企業怎麼虧損都不會倒閉的原因。

  比如共享單車,既要生產大量的單車投入市場,又要提高用戶的體驗(降低使用費用,甚至免費),那麼收入自然抵不過投入,也就會導致一定期限內的經營虧損。

  然而這種虧損並無大礙,因為投入進去的單車依然存在,只是變成了固定資產,所有者權益依然存在,該企業就不可能倒閉。

  但是一旦融資能力下降,融資進來的錢不夠虧損的話,那就是所有者權益在減少。當所有者權益資產為負時,那麼企業就面臨破產倒閉。

  比如去年年尾到今年年頭,大量的共享單車企業破產倒閉,其主要原因就是融資能力下降,甚至融不到資。而企業運營又需要大量的資金來虧損(主要是共享單車收入不足於支付運營費用),那麼就會導致企業破產倒閉。

  所以說,單從虧損方面並不能看出該企業是否會倒閉,只要有接盤手,融資能力強,那說明企業被市場看好,比如京東連年出現虧損,但企業卻在融資中不斷壯大。

  而有些盈利的公司倒有可能倒閉,比如商業城,年頭的時候市盈率才十多倍,表面看上去盈利能力極強,且扭虧為盈。可如今市盈率一欄為什麼又是虧損的呢?業績波動真的有那麼大嗎?不,只是資產置換罷了!賣掉固定資產,從而在業績表上出現盈利現象。

  前幾年的蘇寧易購也一樣,出現了連年虧損,只能通過賣資產來保持盈利,以不被st。

  總而言之,企業的破產倒閉與企業是否賺錢沒有必然聯繫,虧損只是一定期限內經營的結果,有政策性虧損和經營性虧損兩類。該企業是否會破產倒閉,不僅要看經營成果,還要看其融資能力。


三人聚眾

很簡單,大公司雖然每個月都虧本,可只要虧本在一個度之內的都有投資公司意義投資。就好像你有1萬塊在賬戶上,要麼扔銀行貶值要麼投資,可哪裡有那麼多的項目投資呢?你要知道如果你存銀行一年可能就值8000塊的實際金額了,你投資一家看似虧本的公司雖然年虧損10%可你依然有9000塊錢而這9000塊錢是實際資本,錢你不花出去他一文不值。而中國大把的投資公司一年賬戶幾百億在睡大覺。他們想的不是如何賺錢而是如何花錢。前幾年有房地產吸收這部分資金而現在互聯網是主要吸收這部分資金的路途,而互聯網和房地產一樣有投資效益大回報快。假如你投資一家公司時市值就500萬當你投300萬也許就能拿到51%的股份,你投資之後這家公司用這個錢發展2年增加市值現在值2000萬,雖然這家公司一樣在虧本,可現在的市值2000萬,你把你手裡的51%賣出去能賣1000多萬,而這投資回報率可是接近4倍。而互聯網3年就能造一家上市公司市值從50萬翻到5億,這回報率是多少。投資公司不會全看你盈利不盈利,他看的是你這家公司的股份有沒有市場。即時你這家公司可能連經營項目都沒有。只要投資人認為你公司的股份有市場他就會投。相反如果你公司重產過多或者公司項目太過普通即時你很能賺錢他都不會投資。投資100萬一年賺100萬也才1倍。投資100萬發展一兩年能轉手賣1000萬可是10倍。只要股份賣的出去,只要不倒閉虧就虧,所以叫互聯網泡沫,有些企業啥玩意不幹就是在那忽悠和花錢市值狂飆。


故戀說

虧損,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這在京東上很明顯。劉強東靠發貨速度使得京東能與淘寶正面PK,但龐大的倉儲和自營貨運線路,使得京東年年是虧損狀態,但依然不妨礙投資者的追捧以及劉強東迎娶了奶茶MM。是的,京東是賬面上的虧損而已,實際上是在掙錢的!

細細探索下這些大電商,無一例外的做起了金融。

金融,自古以來就是最暴力的行業。

所以,所有電商相互殺價,搞雙11、雙12、618等等,都是為了聚集人氣,而人氣,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錢。

當你習慣性使用一個平臺時,你會下意識關注他家的其餘產品。當一款不錯的理財出現時,你會忍不住嘗試一下;當你投錢進了這家公司的理財時,你會經常性的關注店家優惠活動,進而下單成交。

這種循環反饋是潛移默化的,是人們的共性。支付寶裡的餘額寶就是成功的例子,餘額寶既能生錢,還能直接購物。許多人習慣性地把工資轉入餘額寶,既有高於活期的收益,還能方便購物。於是螞蟻金服瞬間崛起。

京東憑藉強大的物流佔據了自己的江山,打出了名號,憑著京東的頭銜,也會覺得他是靠譜的公司。於是,京東的貨幣理財年化利率比餘額寶還高,不斷吸引新客戶的加入,既豐富了金融業務,又為京東吸引了人氣。

這就是企業最重要的現金流。只要現金流不斷,企業可以百年流傳。

用錢生錢,才是最賺錢的。

身邊有許多這種例子,比如美髮店,我們去了都會慫恿我們辦卡,怎麼怎麼優惠。一些人覺得不錯,就衝了錢,幾百上千的。只需要做一次活動,美髮店就可以聚集幾十到幾百萬的現金。於是,另一家店又開起來了,如法炮製,短時間內又幾十、幾百萬到手了。再找新的地方開。

當然,一部分錢會留著維持店鋪的日常開銷維護,畢竟不可能全是辦卡的來理髮。

即使開了一年半載的實在堅持不下去了,要麼低價轉讓,要麼直接關門歇業。

這樣的理髮店就是年年虧的,但他的老闆卻吃香的喝辣的。

同樣的情況有健身房等。

這其實就是一個項目了,不過門檻和運作要求比較高,不建議一般人操作。

而且,既然開了店,哈嘍辣媽還是建議好好經營,用心經營,把它當做自己的孩子。

所以,虧損不可怕,他們不是虧的自己的錢。

投資公司不是傻子,他們知道投資對象的價值所在。


哈嘍辣媽

歸根結底,年年虧≠公司不好。亞馬遜2015年實現盈利之前,虧了近20年,之後迅速進入收割期,不僅是世界第一零售商,雲計算業務也世界第一,厚積薄發,連年虧損可以理解為“可接受虧損”、“戰略性虧損”。

即便公司虧,但掌舵人認為堅持下去會有轉機、投資人認為有增長潛力,所以仍有投資者願意拿錢進場,只要持續注入資金、並且合法經營,這公司怎會倒閉?要知道亞馬遜1997年就上市了,所以貝索斯獲取資金的渠道肯定非常豐富,即便亞馬遜虧損,貝索斯也燒錢搞私人航天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和馬斯克的Space X一拼高下~

既然確實有公司年年虧但不倒閉,那它到底是用了什麼方法?

答案是融資:股權融資+債權融資。

(一)股權融資

最直接就是上市,但持續虧損企業不符合上市條件,欲上市企業盈利能力要符合以下標準:

  • 主板、中小板:


最近3年淨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淨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較低者為計算依據;

  • 創業板:

最近2年連續盈利,最近2年淨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或者最近1年盈利,最近1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淨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

有朋友問:最近也有企業盈利能力沒達到上述標準,不也照樣過會嗎?

答:確實有,以上是證券法給的標準,有調整空間,但,雖然沒達標準但也不至於連年虧損。

除公開發行股份募集資金,企業想拿股權融資,也可以搞非公開、也可以找風投啊,只要前景可期,股權融資不是事兒,連年虧也可以赴港赴美上市。

(二)債權融資

這個更簡單,就是借錢,可以銀行貸款,也可以從大舅二舅家借,借來的都是負債,只要借的到,只要有錢支撐,企業可以一直做下去~

對於年年虧的公司,已經完全喪失了自己造血的能力,現金流可能比較好、利潤表卻難看,畢竟現金流裡的錢不都是自己的,所以京東之前搞了幾次股權融資,最終赴美上市。

總而言之,公司年年虧可以,但不能看不到曙光,沒發展前景,即便年年盈利股價也起不來,和人一樣,眼下可能不如意,但一定要自信、肯奮鬥,這樣別人才會看好你,踏實走好每一步,再難也要往前看。


關注『放牛王二娃』,掌握更多財經知識。銀行、財會等問題可直接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