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价泡沫,那些高位接盘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91年的日本,崩盘了,大家都知道,但大家不知道的是,70到78年,日本汇率改制,日元一路上涨(涨幅75%),给日本带来了极大的繁荣,股市一片向好(涨幅100%),楼市缓缓上涨(100%)。78年开始,由于市场的饱和,直到85年日元经历了六年的震荡下跌(跌幅40%)。货币下跌,带来的是大家都在购入避险资产,六年时间,日本房价上涨(涨幅50%),基本等同于货币的贬值率。到这里,日本还是在一个良性的循环里,整个国家没有出现巨大的套利空间。

而在85年之后,签订广场协议,日元再次飞速升值,直到87年,两年上涨100%,但这两年日本的房价只出现了很小的涨幅,很小很小,原因大家可以简单点理解,消化前一阶段货币贬值时的房价涨幅。

真正的危机出现在88年,日元在此时短暂回调贬值,为期两年多,贬值小于20%,但楼市无比疯狂,涨幅以倍来计数。91年随着美元的下跌,日元开始大幅升值,于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巨大套利空间出现,这一次的楼市涨幅,根本无法像85年的时候通过经济的增长来化解。于是在天量的套利资本面前,只能轰然倒塌。

而08年以前的美国,如出一辙的经历,大家可以自己查阅数据,同样的第一波和平化解在经济的涨幅中,第二波,轰然倒塌。

而我们伟大的祖国,04年开始,货币升值,楼市股市上涨。08年超发四万亿,由于汇率固定,数据上看不出来贬值,但实际是贬值了,保值需求下,资金进入房地产,而09年到2010年房价的涨幅基本等同于货币的贬值率,并在2010年以后的经济复苏中和平化解。但是2010年以后美元下跌,带来的人民币升值,造就了 2014年的股市牛市后,2015年人民币在贬值小于20%的情况下,保值需求,房价开始上涨,但是两年时间房价上涨多少,以倍计算。2017年开始人民币已经升值近10%,即使我们已经冻结了房地产市场,但根本无法通过经济的增长来化解,这个巨大的套利空间就在这里。

仔细分解剖析一下,三个完全是一模一样的故事,所以不知道哪位前辈说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认为极有道理。

日本房价泡沫,那些高位接盘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人类可以征服宇宙,把人送上太空,可以征服海洋,潜到万米海底,但是无法征服人性的贪婪。人类经济社会在一个泡沫刚灭一个泡沫又起的循环往复中向前。很多人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刚需旺盛,不会崩盘,但是二十几年前,日本人也是这样认为东京的房 价不会跌的,可事实是东京房价崩盘了,日本经济到现在还没走出低迷。远的不说,就拿股市来说,绝大部分人认为股市还要继续涨,都在加杠杆,你让他把杠杆降下来就觉得你见不得他发财和你急,虽然也有少部分人看到是泡沫,但逼近在绝大部分人疯狂下,这少部分人声音很快被掩盖在贪婪和盲目乐观中,但事实是A股崩盘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事实就是崩了,还不止崩一次,无数中产阶级被消灭,不知多少人负债累累。还是那句:经济规律一定会到,只是有时会晚到。

当年央行有个经济学家,在房价最高的那几年一直公开主张说房价地价高得不正常,以后一定会崩盘,但是当时没人信他那套学说,结果到后面他自己也不信了,没忍住在崩盘前夕高价在东京买了房子。还好他现在当上了日本央行行长。

日本楼市崩盘后,房价暴跌,从此大批日本人被套牢在楼市,一辈子要给银行打工。谁买得越多越狠,谁就亏得越惨。同时还带来了两个严重的后果,一个是自杀率,一个是生育率。

先看一张表格,日本自杀人数的变化

日本房价泡沫,那些高位接盘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可以说在房价崩溃后,日本的自杀率是直线上升的。从每年两万人直接飞奔到了三万人以上,可能有十万人以上因为房价崩溃而选择自杀。

再看看日本生育率的变化。

尽管在1985年,日本的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57这个危险的数字,但会降到如今这样危险的生育率,跟90年代后房地产价格崩溃恐怕也很难说没有关系。

日本房价泡沫,那些高位接盘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在日本,四成单身汉表示不愿意结婚、生育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由于持续多年的经济停滞,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年轻人的工资和奖金日益缩水。日本生活成本高,结婚费用贵,老人一般不会帮子女带孩子,女性生育后大都辞职在家抚养子女,丈夫一个人工作养家,养育培养子女费用高昂,经济压力大在所难免。

从自杀率和生育率来看,日本房价的崩溃带来的经济持续低迷,并非只有个体接盘了,而是给整个社会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至于作为个体的观察,其实各类报纸都有非常多的例子:

日本房价泡沫,那些高位接盘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日本泡沫经济的遗产》中国经济时报 ——王南

木村先生年近60岁,如今拿着560万日元的年薪,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但每月必须要还6万日元的房贷。令人哭笑不得的“奇葩”结局,源于泡沫经济高潮时期的“红烛昏罗帐”:当时他供职于日本一家著名媒体,年薪1000万日元,1987年买下了东京市中心售价9000万日元的三居室公寓。 木村的决定是理性的:房价是9年的收入,完全承受得起。更重要的是,这套公寓3年前的1984年还只卖6000万,3年涨了三成。日本即将成为世界经济中心而土地资源匮乏的背景,使人们相信房价当然还会涨。 木村没有预料到——但那个时候谁能预料得到呢——这种盛世景象仅仅在3年后就一去不复返了:1990年日本股市、地价达到顶峰后急转直下,木村的工资一路下跌直到被裁员,无法偿还贷款,公寓被银行没收时还欠5000多万日元贷款。这5000多万直到现在都没还清,而他那个公寓现在值多少钱呢?估值2500万日元!

《泡沫破裂20年后的日本众生相》城市金融报

在日本经济高歌猛进的上世纪80年代,柴田广美曾豪掷一整月的薪水买了件羊绒大衣,穿过几次后便束之高阁。而今,她女儿对疯狂购物的理解,就是到静冈市母亲的衣橱里去“淘货”。生活在东京的26岁的柴田奈奈子说:“我衣柜里大约三分之一的衣服都是妈妈当年穿过的。”为了节省东京到静冈180公里旅程的路费,她选择坐大巴,而不是曾象征日本崛起的子弹头高速列车。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的平民生活,这是很久之前疯传的一篇文章:

川濑已经50岁,但只是公司里一个非常普通的工程师,可他的妻子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言谈举止完全是一个名门形象。在日光,川濑的妻子穿的是和服,日本女人穿和服时的走路姿势、坐姿、目光等等都是有讲究的,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装不出来。接受这种训练的一般是“大家”的女孩子、或者是准备成为“大家媳妇”的女子家政大学的学生。在大学院我遇到过来自女子家政大学的研究生,相比之下,川濑的妻子可以做这些“大家媳妇”的老师。和川濑一起登山的次数越多,越是想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人,可又不便直接问,担心问不好还有可能把关系搞僵了。

过了一段时间,有机会和关口一起去施工现场,他来这个公司已经9年了,我和他的私人关系不错,路上就我们两个人,这是个机会,我说:“在日光见到了川濑的妻子,她穿和服的样子和我平时看到的其她人真不一样,魅力十足,一定是“大家”出身吧”,关口说:“不知道,不过,川濑以前可是社长,妻子一定错不了”,我又问川濑为什么成了一个普通职员时,看关口不太乐意回答,我也就不好再问。

时间长了,从人们的只言片语中,对川濑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川濑从东京理工大毕业后就来到我就职的这个公司,不到40岁就成了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一直在东京品川、公司总部工作。对公司发展贡献很大,基本工资近百万日元。85年,也就是泡沫经济形成初期,川濑辞职创办了一家住宅制作工厂。一起步就发展很顺利,到88年,川濑不仅贷款扩大了生产规模,同时在东京的一等地还购买了一套近2亿日元的高档公寓。没想到,90年后,形势急转直下,工厂的订单几乎为零。川濑1亿2千万把东京的公寓抵押给了银行,希望度过难关、保住工厂。可最终还是在97年破产了。这个公司的高层念川濑的能力和多年的交情又让他又回到公司,不过总部是回不去了,工资听说只有40万。

这是节选

日本房产崩盘后,自杀有的许多,还债一辈子也许多,没办法和老婆离婚,自己流落街头的也有(为了让孩子和老婆逃避债务)从中上层社会的直接到底层的也许多,你可以想象的一切的悲剧,日本当时都有你想象不到的,日本当时也有。

其实不仅仅日本,你以为在中国炒房失败就没自杀的?你是没见过而已?这些年,很多人也都担心中国重蹈日本的旧辙,国家也在紧紧控制住金融和楼市股市,避免发生和日本一样的惨剧。想着房价暴跌抄底的,还是算了吧,毕竟真到那个时候,饭都吃不上,更别说买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