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都在往粤港澳大湾区跑 前途无量?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任务。恰逢其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桥头堡”、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值得关注的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在即,区域房地产业的未来走向成为焦点。各大房企在排兵布阵方面如何重新调整,也将是获取更大区域升级红利的关键。

此外,在区域土地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上述多家房企有意发力开拓拿地渠道,除了招拍挂市场,也会加大收并购的力度,同时聚焦于投资潜力巨大的旧改领域。

湾区楼市迈上新台阶

在有着广阔前景的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下,区域房地产业无疑将会踏入新的黄金发展阶段。

“佳兆业集团(01638.HK)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绝佳的战略机遇,将立足于过去的深耕基底进行多维度深度布局。”佳兆业集团方面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佳兆业集团全国布局出发地,也是深耕拓展的大本营,现在已进入大湾区11个城市中的7个城市。据悉,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贡献佳兆业56%的销售,贡献率成为四大区域之首。

另一家在大湾区内深耕的地产企业金地集团(600383.SH),目前已经在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珠海、惠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实现了布局。同时,也已经布局了多个服务于高新科技的产业园。

“我们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未来将继续围绕大湾区城市进行多业态的产业布局,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金地集团方面称。

作为本土房企中的佼佼者,碧桂园集团(02007.HK)同样已对区域深入布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碧桂园集团在大湾区的土地储备共计5081万平方米,未售货量可达4265万平方米,对应货值5726亿元。另外在大湾区还有7811亿元潜在货量。

房企拿地渠道呈多元化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是各大房企聚焦的投资热点区域。土地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之下,获取土地资源成为不少房企深入布局市场的一道门槛。

土地资源有限之外,严苟的竞拍规则也是房企需要直面的拿地难题。近年,大湾区珠三角9市的地价走高,而且竞拍方式也由原来的“价高者得”转变为“限地价、竞配建、竞自持、限房价、摇号、竞方案”的多元组合,以至于涌现了多宗高比例自持地块。

对于房企而言,拿地渠道多元化已是大势所趋,也是更具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当前各地政府的供地行为越来越规范,招拍挂项目仍然是市场的主流。公司的拿地策略主要还是以招拍挂市场为主。”金地集团方面称,公司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加大收并购的力度,以及旧城、旧村改造等复杂项目的获取力度,多元化投资,实现公司土地储备短期与中长期的均衡。

佳兆业集团方面则表示,公司密切关注大湾区土地市场机遇,基于公司战略布局需要扩充土地储备。“公司关注公开土地市场机遇,同时会加大投资和通过收并购继续做大做强。”

除了招拍挂市场,碧桂园集团也把目光投向旧改领域。碧桂园集团方面称,公司是省国土厅主管的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的会长单位,而作为全国首个省级“三旧”改造协会,该协会将肩负着对广东乃至全国土地利用方式变革的历史使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拓宽建设用地空间、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区域楼市政策平稳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迎来重大发展利好,珠三角9市的楼市政策走势同样引人关注。目前来看,大湾区珠三角9市的楼市成交相对温和,调控环境趋于稳定,最近出台的房地产政策主要在于整治销售秩序。

区域楼市政策平稳之际,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也将出台在即。在5月16日国家发改委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过程中,很快会出台实施。其他相关的政策措施,也大多处于制定过程中,将会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事实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作已在有序推进。早在2017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已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按照协议,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陈耀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推进三地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与合作,目前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两种体制和机制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未来需要破解这个难题,使得三地的人员、货物、资金、政策等方面能够更好地对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