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商学院——鱼腥草栽培技术

鱼腥草即蕺菜,其根、茎、叶均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又被称之为十药、菹菜、龙须菜、孟浪菜、臭菜、折耳根、狗贴耳、侧耳根等等。鱼腥草有白茎和红茎两种,红茎鱼腥草香味更浓,但作食用一般选用白茎种较好。

红日商学院——鱼腥草栽培技术

鱼腥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原野生低湿洼地、水沟边、田埂,对水分要求较高,整个生长期都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保持土壤湿润;怕霜冻,地下茎较耐寒,在-15℃以下可越冬,12℃开始萌发,生长适温16—25℃;对土壤及光照要求不严,以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好。长江以南和华北、西北各地均有分布,目前四川、 湖南、贵州和云南等地均有大面积种植。

红日商学院——鱼腥草栽培技术

鱼腥草栽培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为好。前茬作物最好为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前作收获后整地,结合深翻,每亩用腐熟农家肥2 000—3 000公斤,并结合整地,每亩施15-15-15硫酸钾复合肥20-30公斤。作30厘米高畦,畦宽1.2~1.5米,长度视地形而定。要根据地势开好大小排水沟。

鱼腥草一般采用无性繁殖,分根茎繁殖和扦插繁殖,但采用根茎繁殖效果较好。要随挖随种,不能及时栽种者,应用湿沙保存,储藏时间不超过7天,播种前用50%多菌灵800倍液浸泡。植株未萌发新苗之前,将根状茎挖出。 剪成10~20厘米长具有2个以上腋芽的小段,并留须根。 于畦面上开横沟,沟深5—7厘米,沟距25—30厘米,将剪好的节段顺沟平放,株距8—10厘米,覆土与沟平,稍压实,浇透水。栽完后用稻草或玉米秸秆覆盖床面,起保温、保湿和防杂草的作用。鱼腥草不喜强光,可与玉米套种遮阴,一 般每隔鱼腥草一床栽种一行玉米。

红日商学院——鱼腥草栽培技术

栽植后要及时浇水,并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季节早晚浇水,可采用浇灌或沟灌等方式灌溉,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喷灌,忌漫灌,以免土壤板结。雨季要注意清沟排水,防止土壤积水引起烂根。当年的种植地应及时清除杂草,在株行间松土,不宜过深。生长期可酌情施肥3-4次,前期生长缓慢,幼苗成活至封行前,亩追施尿素8—10公斤作苗肥,茎叶生长盛期需肥量较大,每亩可追施高氮复合肥10--15公斤。以后改为根外追肥,用0.4%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天喷施一次,共3-4次。待株高10厘米以上时,及时培土,整个生育期不浇灌被污染的脏水,禁止施用未经发酵腐熟的人(畜)粪尿、硝态氮肥(硝酸铵)等,根茎采收前30天内不施任何肥料。地上部徒长时,可采收嫩茎叶;开花现蕾时及时摘除花蕾,以免开花消耗大量养分而抑制地下茎的生长。

采嫩茎叶食用的,4--10月可多次采收。以地下茎作产品的,进行入10月后可根据市场需求陆续采收。采收地下茎不要捡净,留下一部分或断头,翌年气温回升时,即萌发出苗,及时进行拔草、松土、间苗、追肥等管理,这样可连续生产多年。

红日商学院——鱼腥草栽培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