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在蘇州舉行

第二十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在苏州举行

點擊上方“中國環境新聞” 可以訂閱哦!

第二十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在苏州举行

第二十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於2018年6月23-24日在中國蘇州舉行,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日本環境省大臣中川雅治、韓國環境部部長金恩京分別率團出席會議,分別就本國最新環境政策和全球及區域熱點環境問題發表主旨演講。

第二十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在苏州举行

李幹傑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為主題在開幕式上做了主旨發言。他指出,過去一年,中國政府在理念引領、頂層設計、法治保障、體制改革等四個方面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重要決策部署,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第二十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在苏州举行

一是,2017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作出新的頂層設計。

二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進一步強化了生態環境保護依法行政、依憲行政的法治基礎。

三是,

今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正式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根本遵循。

四是,組建生態環境部,將原環境保護部全部職責和其他六個部門相關職責進行整合,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汙染排放監管和行政執法職責。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力推進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李幹傑強調,在推動國內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同時,中國也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中國已批准加入30多項與生態環境有關的多邊公約或議定書,推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和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第二十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在苏州举行

日、韓部長也分別做了主旨發言,日本著重介紹了第五個基本環境計劃、汙染防治進展、促進可再生能源和氣候變化適應法案,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等,韓國則主要介紹了有關可持續發展與提升生活質量、細顆粒物防控等國內環境政策,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與自然保護、化學品與環境健康等國際環境合作。

三國部長聽取了中日韓環境合作回顧與展望報告的介紹;聽取了企業圓桌會、化學品管理政策對話會、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研討會、沙塵暴研討會、青年論壇五個分論壇的成果報告;三國部長為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北京大學胡敏教授、日本可持續發展論壇首席執行官後藤敏彥先生和名古屋大學井村秀文教授、韓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和韓國國立釜山大學金哲熙教授頒發了“中日韓環境合作20年特別貢獻獎”;三國部長還對中日韓環境合作的發展前景和未來方向進行了展望和探討,通過並簽署了《第二十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聯合公報》。

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李幹傑表示,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是三國領導人會議框架下的重要合作機制,環境合作是三國合作中起步最早、時間最長、成果最豐的領域之一。20年來,三國環境部門始終堅持落實領導人會議精神,頻繁開展環境政策對話與交流,強化優先領域務實合作,共同應對區域和全球環境挑戰,先後實施兩期《環境合作聯合行動計劃》,在大氣汙染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宣傳教育等多個領域取得豐碩成果。今年5月召開的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對三國環境合作給予積極評價,對繼續深化合作作出戰略規劃。

李幹傑介紹了他與中川雅治大臣、金恩京部長就未來三國環境合作達成的三點共識。一是應全面落實好三國領導人會議精神和倡議,推動合作更加聚焦和務實;二是應更加關注區域和全球環境議題,在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實施、籌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三是應創新“中日韓+”環境合作模式,與更多國家分享三國環境合作的經驗和成果,共同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

會前,李幹傑分別與日本環境省大臣中川雅治和韓國環境部部長金恩京舉行了中日、中韓雙邊會談,李幹傑部長與中川雅治大臣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與日本環境省關於合作開展改善大氣環境相關研究與示範項目的備忘錄》。

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開始於1999年,旨在落實三國首腦會議共識,探討和解決共同面臨的區域環境問題,促進本地區可持續發展。會議每年召開一次,在三國輪流舉行。今年是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二十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