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移植,打肉毒素,腦癱“保守治療”到底有無出路?

“最大的希望是他能夠獨立行走,希望明年9月就可以送他上學,希望他能夠儘快融入社會,不要被其他人歧視。”浩浩媽媽說,照顧腦癱的孩子,一路走來非常艱難,但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浩浩1歲半的時候走路下肢無力,開始家人認為只是拉肚子虛脫,後來也有看過醫生被診斷為發育遲緩,直到4歲的時候才被確診為腦癱。

干细胞移植,打肉毒素,脑瘫“保守治疗”到底有无出路?

神經細胞和其他的細胞不一樣,比如胰島細胞,長起來了,就可以分泌胰島素了,神經細胞在身體裡面不僅要長起來,還要建立一個正確的神經網絡系統,所以有一定的難度。

小兒腦性癱瘓是指從出生後一個月內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徵。這種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徵,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症狀。

腦癱患兒在臨床上,根據不同的症狀可分為6種類型,即痙攣型、手足徐動型、強直型、共濟失調型、肌張力低下型、混合型。其中痙攣型腦癱發病率最高,佔全部病人的60%-70%,主要表現是肌張力增高,肢體活動受限。站立時全身緊張,足尖著地,足跟懸空,走路時呈剪刀步態,檢查時雙腿向左右分開困難,活動踝關節時腳抖,稱為踝陣攣。

被誤解的FSPR手術

孫成彥說,有些患者來就診的時候已經有肢體畸形,力量達不到FSPR手術的標準,“這時候我們會先進行肢體矯正手術,然後進行快速康復,讓患者先達到FSPR手術的標準再進行手術,術後然後再進行新一輪的康復。”

去年7月份浩浩接受第一次手術,進行腿部矯形,經過幾個月快速康復增加腿部力量以後,今年2月份,浩浩接受了FSPR手術。“最好的狀態就是走路和正常人一樣,如果康復得好,跑跳也會和正常人一樣,但這需要時間。”孫成彥教授說。

“我能夠明顯感覺到孩子的力量在提升,現在第一目標是孩子能夠正常上學,希望明年9月份就可以讓他上學。手術之前我也會有擔心,是其他成功的病友給了我信心。”浩浩媽媽說。

豆豆的經歷和浩浩類似,在豆豆2歲多的時候能夠行走蹦跑,就是走路的姿勢和別人有些不一樣,有些僵硬和內翻,腳上沒有力氣。豆豆的奶奶說,這是鹽吃少了,一碗飯裡給豆豆加三勺鹽,但還是沒有阻止豆豆的病情惡化。

“那家康復醫生的理論是,人的行走是一個整體協調的過程,所以讓我們完全忘記以往的行走姿勢,讓我們從爬開始學起,從2歲多開始到現在7年時間,我們沒有間斷地進行康復,但孩子現在已經完全忘記了如何行走,只能坐輪椅。”豆豆媽媽說。

康復對於腦癱的患兒確實非常重要,但是術前康復和術後康復是不同的。孫成彥教授解釋:“術前的康復主要是從降低肌張力及牽拉肌腱和韌帶為主,使之在很短的時間內看到效果,但是,這種效果只是短暫的,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一般在停止康復一段時間就會反覆,還會使肢體的畸形越發嚴重。而術後康復主要是通過手術解除了患者肢體痙攣之後,把受到限制和沒有發育好的肌力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康復起來,使患者能夠重新站起來達到行走的目的。”

“當然,手術後的康復是提高手術療效的重要保證,決不能認為手術解決了一切問題,而忽略術前術後康復(尤其是術後康復)。”孫成彥教授說。

手術與康復相結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