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教父盡一生精力做好一件事,季利潤達到48.89億

1939年,季克良出生在江蘇南通,父母是農民沒啥文化,而他是家中的第5個孩子,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拉扯五個孩子長大,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3歲時,季克良就過繼給了膝下無子的姑姑,揹負著兩家人希望,季克良同學努力地考上了大學。選學校專業時,哪個離家最近,路費最便宜就報哪,最後選的是無錫輕工業學院食品發酵專業,冥冥之中就註定了與酒相關。

茅台教父尽一生精力做好一件事,季利润达到48.89亿

大學期間,房子被一場大火燒得什麼都沒了,不久哥哥又病重過世,養母兩次闌尾炎開刀手術住院,但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一切都被善意的長輩們刻意隱瞞著,直到過去很久以後季克良才知道,成了他心裡永遠的遺憾。

終於等到大學畢業,學習成績優異的季同學,因為不懂搞關係那一套,被分配到了貴州一個窮鄉僻壤的小鎮。雖然是窮鄉,但好歹是鐵飯碗,季克良格外珍惜還是去了。

從南通到上海要在船上漂1天,再到湖南株洲要火車坐2天,然後從株洲到貴陽還要2天,從貴陽到遵義還要1天,從遵義到茅臺鎮要3天才有一趟車!等下了車還又走了1天路才能到鎮裡。但迎接他們的是,貴州大山裡一片低矮破舊的小廠房,周圍一片荒涼涼,赤水河邊,大山深處世隔絕,到處泥濘又坑窪,這哪裡是分配工作,簡直就是流放啊。

茅台教父尽一生精力做好一件事,季利润达到48.89亿

當年的酒廠正在低谷期,效益很不好,當時只有300多名員工,產量僅220噸,虧損額高達84萬元。從那時起,季克良就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先幹上10年成為一名大釀酒師。很多年以後,他的品酒方式已經出神入化,只要用鼻子一聞,就能區分出幾百種不同年份、不同輪次、不同酒精濃度、不同典型體、不同酒齡的茅臺酒,練就了一個世界上最貴的鼻子。

從前的茅臺總是憑著老師傅的經驗代代相傳,質量也一直很不穩定,直到季克良來到這個山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經過無數次摸索和試錯,使茅臺酒在1991年後實現了質量、產量的恆久如一,為系統性地破解茅臺之謎打下了堅實基礎。

茅台教父尽一生精力做好一件事,季利润达到48.89亿

1977年,茅臺首次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750噸的生產計劃,並結束了15年完不成生產任務的歷史。1978年,茅臺酒的產量突破了千噸大關,扭轉了連續16年來的虧損,實現了盈利。

如今,一個小鎮裡的酒廠,市值高達4000億,公司毛利潤達92.23%,去年收入326.60億,今年第一季度,純利潤就飆到了48.89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