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亲王胤禛为什么故意把自己弄出病来?

居源月颖

康熙晚年,清朝爆发了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证据确着的犯人任季安,通过层层行贿行政与司法官员,竟然能用另一个人顶替,而且几乎快要成功。要不是顶替者张五哥的妹妹阿兰一路找到当朝皇子十三阿哥胤祥,这冤案就石沉大海了。

十三阿哥立即将情况上报康熙皇帝,最后康熙亲自出马,在刑场救出了张五哥。康熙对这起大案极为震怒,决心派一名皇子查一查这起骇人听闻的刑部大案。

罪犯任季安是安徽江夏镇人,他犯了杀人罪,必须从江夏镇所在的县衙关押、审案,然后经过州、省,最后是中央的三法司复核确认判处死刑。死刑犯“少杀慎杀”古代就有了,所以判处死刑程序复杂,并在判决后还要等到秋后问斩,目的就是防止误杀冤杀。

然而这样一个复杂的环节,罪犯任季安在他兄长江南盐道任伯安的安排下,居然能层层打通关系,最后弄个假犯人顶替,可见这里面水有多深?而问题的根源和严重性又主要集中在刑部。

刑部是太子分管多年的部门,里面基本上是太子的手下。康熙此次派其它皇子查处刑部,其意图不言而喻,太子地位岌岌可危。

在确定查处刑部大案人选时,众皇子跃跃欲试,一来查清这个案件可以扳倒太子,二来工作能力让康熙刮目相看。然而,康熙首先对刚刚处理完江南赈灾和追缴国库欠款的四阿哥胤禛寄予厚望,因为四阿哥铁面无私,刚正不阿,让他去查案十分适合。

但四阿哥幕僚邬思道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他指出:康熙明知道刑部问题很大,而首当其冲的责任在于太子,估计太子不仅要负领导责任,甚至还参与了任季安和其它重大违法案件。

邬思道进一步分析,刑部案件查明之日,就是太子被废之时。谁担任刑部案件主审官,谁就是太子被废的第一责任人。太子已经当了三十多年,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弄不好容易危及自身。此外,康熙虽然对太子日益不满,甚至有废黜之意,但他与太子的感情还很深。万一日后想起,难免责怪。

所以,邬思道力劝四阿哥无论如何都要辞去查案的职务。然而四阿哥另有想法,面上他接下了康熙交待的任务。不明就里的邬思道气得差点抚袖而去。

当天晚上,四阿哥叫来贴身手下,在屋里弄上一堆火,又在大木桶里装上冰冷的水。先在火堆旁弄得汗流夹背,然后跳进冰水中,如此反复,迅速弄出一场病,高烧不退。

宫里的太医诊断后,确定是寒热重病,立即报告了康熙。康熙只能作罢,让有心出头的八阿哥和十三阿哥去查刑部案件了。

四阿哥这出苦肉计可谓用心良苦。他先答应了康熙去查处刑部案件,给了康熙敢于担责,不怕得罪太子的好印象。然后不惜把自己弄出大病,又不用承担废太子的责任。

事情正如邬思道所料,八阿哥接手案件后,为了尽快查明问题后扳倒太子,连夜诱审刑部官员肖国兴,答应他只要供出太子,就可以无罪处理。康熙从侍卫图理琛口中知道八阿哥的险恶用心后,连呼“其心可诛”,也永远断绝了八阿哥当太子的机会。

只是这出苦内计风险很大,古代医学不发达,重感冒很容易发展成肺炎,最后是肺结核,这就十分危险了,在消炎药还没发明之前,肺结核是致命的,所以电视剧经常看到咳嗽多了就吐血致死的情节。


华哥杂谈

出大事了,康熙帝在刑场救出来一个被冒名顶替的死囚,惊动了朝野,这下子可能要有一大堆官员倒霉了!

康熙帝跑到杀人的刑场干什么来了,原来是十三阿哥胤祥密报的,那么十三阿哥胤祥又是如何知道的?

昨日十三阿哥胤祥在怡亲王府门前碰到了在江夏镇救过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的张五哥的妹妹“阿兰”,阿兰哭着说道,明天她哥哥张五哥就要被押赴刑场被砍头了。

阿兰是这样告诉胤祥的:

江夏镇的任伯安弟弟任季安奸杀妇女被抓治罪,刘八女找到了张五哥让他帮助“顶罪”,说好的,几天就出来,没想到给押到刑部大牢,还要开刀问斩,就这样,阿兰想到了十三阿哥胤祥。

康熙帝雷霆震怒,没想到大清国竟然发生了骇人听闻的贪赃枉法,用钱买命的勾当,这次康熙帝定要差个水落石出,就此整顿吏治不明,诉讼不公的不立局面。

康熙帝打算派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四阿哥胤禛来办理此案,四阿哥胤禛也愿意接这个差事。

(满清的行刑现场图片)

八阿哥胤禩要接这个差事

因为他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所以就去找了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老谋深算的佟国维的分析,是要八阿哥胤禩一定要接这个案子,如果太子胤礽是案子的后台,借此机会打垮太子太子胤礽。

四阿哥胤禛回到雍亲王府与邬思道一说,说他已经在康熙帝面前答应了办理这个骇人听闻的刑部大案,邬思道的结论是不同意四阿哥胤禛接这个案子,理由是:一旦此案是太子胤礽所为,那你就是把太子胤礽拉下马的罪人,就此还把康熙帝逼上了尴尬的地步,坚决不能干!


四阿哥胤禛的“自残”办法

四阿哥胤禛一听非常有道理,怎么办?已经答应了父皇康熙,四阿哥胤禛想到了一个没人想得到的残忍办法,那就是“自残”!

想办法把自己“弄病了”,只有这样才能躲过如此棘手的事。

康熙帝听说四阿哥胤禛病了,太医说是“伤寒”,怎么办,康熙帝只有派号称为贤王的八阿哥胤禩与十四阿哥胤禵进驻刑部共同会审。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坚持正义,还要躲避小人的暗箭伤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必须慎重而行。


四阿哥病了,让老八干吧

就康熙帝委派办理刑部大案来说,四阿哥胤禛与八阿哥胤禩的智慧都比常人高一筹,可是目的不一样,前者是准备坚持正义,属于君子所为,后者的八阿哥胤禩及其出主意的佟国维的目的就不一样了,想就此拿到太子胤礽的短处,把太子胤礽搞下台,典型的小人投机。 四阿哥胤禛为了保太子胤礽又顾全康熙帝的面子,故意把自己弄成“伤寒病”也是一种大智慧!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日尧居k古史

雍正故意把自己弄出病的这个设计,在原著小说中没有。改编电视剧时,编剧刻意的加上了这个剧情设计。目的是刻画雍正的心机。这也正是《雍正王朝》这部剧的特色之处:把正大光明写在脸上,把阴谋诡计藏在心里。

事情起因是康熙追查户部欠款,太子的门人为了替他还账,利用太子掌握的刑部,四处捞偏门筹钱。恰逢江夏镇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奸杀妇女被抓治罪,江夏镇的人找到太子党羽,希望能用钱,帮忙疏通。



而江夏镇那边,刘八女骗张五哥顶罪,说好的几天就出来,没想到定的是死罪,准备秋后开刀问斩。张五哥和他妹妹阿兰早先在江夏镇邂逅过雍正和胤祥两人。阿兰到京城告御状,请十三阿哥帮忙。

十三阿哥将事情的原委告诉康熙,如此骇人听闻的事件,让康熙也非常震惊。康熙亲自到法场将张五哥救下,并下旨要严查此事。在朝堂之上,佟国维和马齐相互推诿,力劝康熙不要深究。



康熙和佟国维、马齐、张廷玉在宫里的这段对话,完全就是四个官场老油条在斗智商。怎么个斗法,听我慢慢分析。

首先,刑部出了冤狱,太子责无旁贷。康熙若是要袒护太子,就不会追究这个事。康熙既然要追究,那么八成就有惩戒太子的考虑。这么严重的后果,做臣子不敢瞎猜,也不敢去承担这个后果。

其次,太子在位四十多年,党羽早已经遍布朝野,阿哥中也有不少人是太子党。谁利用这个事扳倒太子,立即会遭到太子党的攻击。人言可畏,谁都招架不住,康熙最后肯定也让这个人当替死鬼。

佟国维、马齐、张廷玉三人,都是官场老油子,岂能不知这个后果?

所以,面对盛怒之下的康熙。佟国维和马齐宁可向康熙顶嘴,也不愿意接这个差事。而张廷玉更是鸡贼,全程一言不发,仿佛这个事与他无关一样。三人推诿,将这个难搞的差事,又推回给了康熙。

而此时的康熙又能想到谁?是党羽能与太子比肩的八阿哥胤禩,还是一向以铁面无私形象办事的四阿哥胤禛?

康熙需要想一想,毕竟四阿哥和八阿哥都是自己的儿子。他要比一比,看一看,到底哪个是高才捷足。万一有亮点呢?

最后,康熙的选择是胤禛加胤禩。这是一个太子党+反太子党组合,这样的安排,好处就在于既可以查明事实,又可以一定程度上对胤礽起到保护。(胤禩反胤礽,他肯定不存在包庇的问题;胤禛是冷面王的形象,他肯定不会干落井下石的事情。)



康熙的这个心思,邬思道应该能够猜到。但是他仍然要力劝雍正不要去争这个虚名。因为上一次的追缴户部欠款一事,对胤禛的打击非常大。作为胤禛的军事,邬思道要求稳,这也是他一贯的处事风格。

只不过胤禛的心态比邬思道更偏激,他要争口气,至少明面上不想输给老八!他想得是名利双收,既博得个替父分忧的美名,又得一个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得实利。(毕竟雍正才是男一号嘛)



所以,雍正在康熙面前力争这个差事。回到家之后,就故意把自己搞病了。只不过雍正的这一波骚操作,没有算到后果。



他是退出漩涡了,康熙又把老十三推到刑部继续查案去了。胤祥毕竟没有老八精明,而且又重义气。太子被老八算计后,胤祥又多次想挽救太子。被误认为是太子死党,企图造反。惨遭第一次圈禁。

如果我没有记错,雍正故意把自己弄病,应该是他在电视剧里面,第一次使阴谋诡计。在此之前,雍正一直都是一副铁面无私的冷面王形象,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比较木讷。而在此之后,导演逐步将雍正心中腹黑的一面展示给观众。

精雕细琢,正是此剧优质之处。


Mer86

《雍正王朝》里有个片段很让人印象深刻。


雍亲王胤禛在房间里堆起炭盆,自己坐在中间,一会的功夫浑身大汗;旋即又让坎儿和狗儿打冷水。坎儿不明白四爷今天要干嘛?狗儿让坎儿别多嘴,只管干活。胤禛满身大汗地又钻进了冷水缸里。很快就病倒了,太医查了状似伤寒。

四爷胤禛何故如此呢?

自从江南筹赈开始,四爷作为一个冷面王爷,在康熙面前,赌咒发誓要做康熙的一个孤臣。为康熙去做那些康熙拉不下面子,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之前是追比国库欠款,虽然最后还是康熙擦的屁股。但很明显康熙对于胤禛的勇于担当还是非常欣喜的。

此间碰到第二件事情便是”刑部冤狱”案件。


胤禛其实也考虑到这会牵扯到太子。但是从胤禛的观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所以当仁不让地表示自己愿意接手这个案子。

但关键此刻还有一个人在盯着此事,此人八爷胤禩。他在犹豫,因为上次的“江南筹赈”和“追比国库欠款”这两件事情,胤禛已经抢了先了,在康熙那已经得到加分了。

胤禩也明白这其中任何一件事都得罪天下官绅,所以胤禩宁可放弃这两次机会。然而此次却大有不同,刑部冤狱会牵扯到太子,但是对其他百官影响不太大。所以胤禩也主动提出要接受此案,替康熙分忧。

康熙其实也明白其中厉害关系,他知道胤禛比较顾全大局。

之前追比国库、公议太子人选、烧百官行述。这几件事情上,这事交给胤禛,康熙是放心的。 但是胤禩其实康熙尚未有恶感,此子深得士绅推崇,有贤王美誉。公议太子人选,若不是因为康熙担心”朋党”,那天结果未为可知。但是也正因为此,康熙对胤禩的态度还是相当保守的。

然而胤禛刚回雍王府,得知消息的邬思道暴跳如雷,言称“言不听计不从”,气不过准备打打包袱走人了。


因为之前邬思道已经給胤禛刨析了不能接手“刑部冤狱”的主要原因,因为谁追查此事,太子就会倒台在谁的手里。而太子乃四十年储君,树大根深,关系错综复杂。这也就意味着,谁主办此案,谁即不容于世人,最后也将不容于康熙。

这句话啥意思?意思就是你雍亲王若是扳倒了太子,你也就在这场“夺嫡”中淘汰出局了,甚至可能身家性命不保。

那既然如此,胤禛为什么还是要接这趟差事呢?

胤禛在这里比邬思道还多想了一步。那就是引八爷胤禩下套。既然谁查这个案子谁都将不容于世人和康熙。那何不就让八爷胤禩做这个得罪天下,得罪康熙的人呢?那么如果此刻自己不主动去争取这个差事。那么胤禩必然怀疑,也将会犹犹豫豫而不肯落套。胤禩一看到胤禛在抢这个差事,自己也主动要抢这个差事。

而胤禛突然间得了”伤寒”,而且一个月内起不了床。自己想办差也办不了啊!


那这个差事康熙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就只能由胤禩来办,康熙无奈,思来想去,安排十三爷协助八爷胤禩共同查办“刑部冤狱案”。而康熙对胤禛的加分却没减。

后来果然太子因此而再次被废。而老八也彻底绝缘储位却不自知。 而从这件事情的结局来看。邬思道不愧聪明,此案发展的趋势结果,尽在邬思道的把握中。

然而在此事中,胤禛可以说比邬思道还要棋高一着。


炒米视角

雍正王朝百看不厌,可谓计中有计,这一出可谓斗智斗勇,但又险象环生,堪称绝妙。

1.雍正本来是要准备查察刑部冤狱的,但在听了邬思道的分析后,明白了其中利害得失,尤其是看清了其中风险巨大!

2.太子胤扔多年主管刑部,自然脱不了干系,查下去太子绝对难辞其咎,至于会不会被废虽然不一定,但绝对是个巨大打击。

3.邬思道所言,如果康熙有意维护太子,就会让太子自己清理门户,而不会让其他皇子查察!

4.康熙在之前对太子卖官鬻爵的事情已经深恶痛绝了,或许已经有了换储念头,但想到自己最爱的皇后早逝,与太子这么多年的感情尤其是这么多年培育的方方面面付出,是很难下最后决心的!

5.皇八子胤禩眼看着雍正清理国库欠款得到康熙欣赏,心里那个急呀,急着要立功啊!

6.最后,雍正假意要积极查办,但心里已想好退路,待胤禩上钩后,先搞桑拿,再搞冷水浴,拿出自己最后的本钱做一拼,终于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了!

最后,从最终结果来看,太子和胤禩都是:自作孽不可活!而雍正却是有菩萨心肠的!







锹扬春史

“黄河水灾”让千古一帝的康熙一下子从盛世的幻景中惊醒了过来,“国库欠款”虽然他洞若观火,一切都在他把握之中,但吏治的腐败程度却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他很清楚他治下的大清早就只徒有盛世之名,实际上已经是个腐烂的摊子,改革之势已迫在眉睫,这时的“刑部冤案”刚好给了他一个契机。



对于刑部冤案,像康熙这么明断的帝王,他肯定知道这跟管理刑部近十年的太子是脱不了干系。正想整顿吏治的康熙,认为正好借此机会寻求打破固有的牵连,彻底的整顿一番。但是既然要整顿,那就意味着他也要对太子动手了。



黄河水灾让康熙看出了太子的无能,国库欠款事件,最大的债户就是太子,太子面对追缴欠款,不但卖官纳贿来还钱,还私自放宽了欠款官员两年的还款期限。现在他管理下的刑部竟然又出现了这么骇人听闻的冤案。这样的太子,康熙还怎么能把大清的江山交给他呢,当然不能。但太子毕竟是名誉上做了三十多年的储君,名分早定,盘根错结,牵一发而动全身。康熙虽然想对太子动手,但也怕此时废掉太子,会使朝局的势力突发失去平衡,引起夺嫡之争,甚至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因此,此时的康熙决心想整顿吏治,打掉太子的一些羽翼,借以震慑朝局,又不想马上废掉他,更想在整顿吏治的同时继续考察新储君的人选。换句话说就是太子在他心里已废,但在新储君人选悬而未决的情况下,为了不引起夺嫡之争,先保留太子的名分,但吏治的整顿势在必行。




在这种情况下,办理刑部冤案这个差事的人查到最后其结果就只有两个,一是保全太子,二是扳倒太子。康熙一开始的人选是想让胤禛接下这个差事的,因为胤禛比较顾全大局,有可能保全太子,让他在不用废掉太子名分的情况下去继续去整顿吏治。胤禛也想接这个差事,因为他答应过康熙要做孤臣,替君父分忧,但对时局和对康熙的用心了解至深的邬思道的一番话点醒了他。




胤禛的野心

在这里我们应该非常清楚,老四其实也是盼着太子被废的,从他在江南请到邬思道开始,他就想着太子被废,自己争储。因此,他断不能因为这件事成为扳倒太子的人,一来暴露自己夺嫡的野心,二来不容于朝廷和康熙。这是一个泥塘,一旦进入就有可能难以翻身,想假借他人之手扳倒太子又不想惹祸上身,及时的生病就成了他摆脱这个泥塘的唯一出路。随着胤禛的成功退出,康熙最终也只能在选择胤禩办理此事的同时加了一个老十三进去,多少留下保存太子的希望。



《雍正王朝》在康熙的身上处处突显着他的无奈,也从他无奈的背后突显出胤禛继位的必然性。刑部冤案就是他无奈的开始,因为他隐约感到的夺嫡之争早就已经开始,各派势力早就已经暗流涌动,这是他始料未及的,这也是最后的刑部冤案不了了之,整顿吏治有心无力被迫停下的原因。此后连续十几年的夺嫡之争耗费了他大半精力,他只能把“整顿吏治,改革弊政”的希望留给新君。




羽菱君

雍亲王胤禛身体好好的,却要故意把自己弄出病来,原因是追查刑部冤案一事

电视剧的剧情是,大清国竟然会出现拿人顶替死刑犯的冤案,这是一个大事,关系到清政府的吏治,康熙极为重视,亲自要求追查此事。

八阿哥和四阿哥都想争这个追查冤狱的差事,因为此事牵扯到太子。

他们各怀鬼胎,老八争是因为他想借机扳倒太子。老四争是因为他想借机把老八拉下水,让老八去得罪人,表面上又给太子做人情,毕竟他那个时候他还是依附太子党。

追查冤狱,这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事,邬思道已经做判断,太子的根基太深,经过几十年的运营,关系盘根错节,无论是谁查案,必将不容易朝廷,不容于皇帝,他劝胤禛不要争。

老八不同,他跟太子已经形成对立两党,他必须去争,目的是干掉太子,胁迫康熙立他为太子。

通过追查冤案这件事情,老八和老四的情商立见高下

老八追查冤案功利性太明显,目标直指太子,在得到黄体仁告发太子的口供之后,急于求成,连夜把信件交给康熙。

这是他的败笔,因为他没有替康熙考虑,康熙得到信会怎么做,处置太子,会让他感觉受到老八的胁迫,不处置此事,如何服众,以后怎么面对老八他们。

幸亏是张廷玉机警,把信件当面销毁,并说从未见到书信,这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让康熙太为难,又顾及朝廷的脸面。

从这一点看,老八做事欠考虑,他不应该自己把这件事直接报给康熙,目的太明显,应该通过别人让康熙间接了解情况,最后康熙给他的评价事是,连说三遍“其心可诛”。

而胤禛就比老八强,他明知此事不能牵扯其中,因为这件事还不至于康熙把太子干掉,为了把老八拖下水,他要把戏演的像一些,跟老八争差事。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雍正的心思比邬思道还厉害,邬思道以为他要接差事,以离开雍王府做威胁,其实雍正的阴谋不比邬思道少,只不过他不会自己说,邬思道只是替他说出了自己的阴谋。

这一次,胤禛对自己真够狠的,他先是用火烤自己,把自己蒸出很多汗,然后再去冰凉的水里面,这样一热一冷,把自己弄生病。

果然,该正式接受皇帝任命钦差人选了,胤禛却病的下不了床,这件追查刑部冤案的事情就自然交给了老八,邬思道也不离开了,他跟胤禛双眼对视,就明白了胤禛故意把自己弄出病来。

男人做大事,是应该不拘小节。但是我却不认同胤禛这次的阴谋之计。



小灿哥说历史

谢 相邀!

胤禛绝对是政治高手,在夺嫡的道路上他采取不争的方式就是大争,一出手都是致命的。

卖了老八胤禩,自己躲在背后偷偷的数钱,这才是胤禛最大的目的,所以他必须病。

胤禛非常清楚,自己的皇阿玛不喜欢臣子结党营私,所以做孤臣就是胤禛最初的一条夺嫡指南!

让康熙看到和他一条心的只有雍亲王胤禛,那么胜利的天平就可以倾斜了。


以不变应万变!

当康熙从刑场上救下即将被砍头的张五哥,胤禛就明白,这种彻底查清案由的事情还是会落在他的头上。

因为他是孤臣,为君父分忧是他的职责!

天子眼皮底下六部之一的刑部大牢居然发生了这么一起天大的冤案,对自诩明君的康熙来说这是大清朝的耻辱,不查是不能心安的。

但刑部是太子掌管,如果彻底查清势必会扳倒太子,最终会在夺嫡的斗争中出局!

这背后的厉害关系邬思道看得非常清楚,所以他不惜以打包走人的态度阻止胤禛接管此案,只是这一次邬思道小看了胤禛。


胤禛执意接管刑部冤案就是给老八胤禩下套。

江南募捐和追缴借款两件大事已经树立了胤禛在康熙眼前的影响,雍亲王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爵位。

老八胤禩看到胤禛又主动出击,但这一次不会得罪官绅,不会影响他的“贤王”美名,反而可以打击太子,一举两得为什么不争呢?不能什么好事都给胤禛占了。

老八的成功入套让胤禛松了口气,为了脱离彻查刑部冤案就必须大病一场。

只有病了才能不失去自己在康熙面前的孤臣形象,只有病了才能让老八胤禩成为扳倒太子的主使,而他胤禛才能高枕无忧的暗自偷笑。

这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江东汪郎


四阿哥胤禛故意把自己弄出病是想躲避审理刑部冤案避免卷入废太子风波而想出来的两全其美的法子。

刑部冤案是因为八爷党中九爷的门人找人顶罪,而顶罪的张五哥与老四和老十三之前有着一面之缘,张五哥之妹来找老十三申冤,最后老四与老十三找到了康熙帝亲自出场。康熙帝发现了这个冤案,大放雷霆,庞大的帝国腐朽如此,要求彻底清理刑部。

表面上是因为要清理刑部,牵扯到八爷党。其实更深层的意思就是要对太子胤礽下手了,因为胤礽自康熙四十年就接管了刑部,康熙帝的用意是彻查,那么太子的马脚就要露出来了,表示有废太子的迹象了。

借用邬先生对老四胤禛说的话来说就是,康熙帝如果不想动太子胤礽,那么就交给他自己查刑部了。现在让其他人来查,摆明要对太子胤礽下手了。(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太子毕竟身在储位多年形势错综复杂。如果老四胤禛来查,牵扯到废太子之事,自己本身还是太子党之人,会被天下所不容的。

邬先生猜透了康熙帝的心思,及时提醒了老四胤禛,结果胤禛依旧主动请缨审理刑部冤案。


邬先生都这样提醒了,为何胤禛还要一意孤行呢?

首先胤禛主动请缨接这个案子表示要孤臣到底,以示忧君父之忧,赢得康熙赞许。(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而且刑部冤案这件事是他先挑起来的,如果他此时不主动请缨的确有点说不过去。

而同时主动请缨的还有八阿哥胤禩。胤禩还专门找佟国维商量过,佟国维说的很清楚,康熙帝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四阿哥胤禛上次追缴国库欠款就是一个例子。这次又是一个好机会,所以八阿哥要抓住这个机会。

但再是孤臣到底,但毕竟牵扯到太子胤礽,所以为了避免卷入废太子风波之中,所以老四讨得了康熙帝欢心以后开始明哲保身,冰火两重天把自己搞出病来,完美的避开了这场风波。

老八胤禩接手刑部冤案以后果然办得漂亮,但是心机太深,表现太急迫,最后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更是为康熙帝所猜忌,彻底出局,再也没有了争储的机会。

两全其美的表现更是可以看出四阿哥胤禛比之老八的手段要高明多了

四阿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这里,他听从了邬先生的意见,但并没有一味的言听计从,而是深思熟虑以后,先是主动请缨获得了康熙的赞赏,再装病避免了审理刑部冤案。

可能很多人看完整部剧都觉得老八手段高超,老四只是靠着孤臣主义获得康熙帝赞赏才成为胜利者。其实并非如此,老四那有那么简单,他才是深藏不露的真正高手!

解读完毕,下期再见~


宋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