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踏血尋梅》,比死亡更絕望的絕望

香港電影《踏血尋梅》,比死亡更絕望的絕望

日子

愛默生 (美國)

時間的女兒,偽善的日子,

裹著頭巾,沉默如赤足的舞僧*。

她們排成一列,無窮無盡,

手裡拿著王冠和柴捆,

按人們的意願把禮物饋贈:

麵包,王國,星辰和掛滿繁星的天穹。

我在枝葉交錯的花園裡,看見她們的隊列,

我忘記了早晨許下的心願,倉促間

摘了一些香草和幾個蘋果,日子

轉過身,沉默地離開了。太遲了——

在她陰鬱的束髮帶下,我看到了蔑視。

香港電影《踏血尋梅》,比死亡更絕望的絕望

香港電影《踏血尋梅》,比死亡更絕望的絕望


這個真實事件,迥異於大多數現世安穩的生活。所不知曉的,有多少人被日子磨礪役使,並無新意地溫飽抑或趨向於溫飽。

2008年4月27日,16歲的王嘉梅失蹤,4月29日王嘉梅家人報案,警方通過王嘉梅生前撥出的最後一個電話鎖定懷疑目標,24歲男子丁啟泰,並在案發地點找到與王嘉梅吻合的DNA信息。丁啟泰也承認殺死了王嘉梅。

王嘉梅原籍湖南,13歲隨母親改嫁來港,中學三年級輟學養家。案件於2009年7月27日在高等法院審結,被告丁啟泰被裁定一項謀殺罪名成立,依例判處被告終身監禁。

“死者王嘉梅相信被人殺害後被殘忍肢解,並流傳著部分人骨被混入街市的肉檔出售的說法。事件在香港引起很大轟動。”

《踏血尋梅》便是取材自此,這個多年後的解讀用四個章節展開,“尋梅”、“孤獨的人”、“踏血”、“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片子開始沒多久,遇害的和兇手便昭然若揭了,剩下的,只有坐在悶悶雨中的午後,尋訪著貫穿始終的孤獨。

香港電影《踏血尋梅》,比死亡更絕望的絕望

上闕“尋梅”就是最讓人迷惘、可悲的王佳梅,遭人排斥輟學,轉而模特助理,想擺脫清涼無助的生活,走到援交這條路,第一次的錢就被用來買耳環,愛上的男人不過玩弄她的感情身體。

她以為愛就是被愛,她以為做愛就是被愛,可有一天愛了,愛了就傷了,微光剛剛乍現,然後又沒了。正如她所說,“因為活著會痛,活著會恨,活著就要每天想著怎樣活得更好,我很想堅強,但是會累,特別是一個人的時候。

這燈火通明的城市,黑暗之中,不斷襲來令人窒息的寂寞,誰也不比誰少一點。生活問題,比死還絕望的絕望,生而為人,除了死亡,能重新選擇抑或永遠結束,裡面的王佳梅如此,遇上丁子聰是王佳梅軌道里的命定之事。

“我不恨女人,恨的是人。所以我殺了她。”下闕的殺人者丁子聰是一名貨車司機,面貌醜陋平和,混匿在生活最底層。他畢恭畢敬地把死於車禍的母親遺照掛在牆上,溫和地照顧鄰居婆婆和一隻小貓。

可這樣貌似平靜的男人,也有一個把他當作備胎短暫性愛的菇涼,一出場便與老闆大吵一架。在香港這座人人孤獨掙扎的城市,他和王佳梅相遇了,從素不相識的兩個人,到曖昧,見面,吸毒,做愛,兩顆孤苦伶仃心的疊加到底能有多悲傷嗎?從孤獨到絕望又有多遠?

香港電影《踏血尋梅》,比死亡更絕望的絕望

丁子聰喜歡佳梅,所以不想讓她做人。所以他悲憫的撕掉了她的麵皮,扯開了她的肚腸,砍掉了她的腦袋,因他不想做人,她自然活著也無望。唯一讓丁子聰始料未及的,是佳梅肚子裡孕育的孩子,痛苦不堪的以頭撞牆,然而沒有後悔。

窮則窮,與富則富,都是帶著原罪。結果便是窮的深淵,基本無跳出來的希望,蠱惑著更多更窮的窮,此起彼伏的墜入。無望的惡之花,蔓延在深淵的邊緣。就像王佳梅赴死的微笑,以及丁子聰殺人的從容。

記得貧窮時,特別渴望有件的確良白襯衫,這樣可以參加學校安排的街頭執勤,如此等待著,某天終於穿著補丁褲白襯衫時,希望並沒有變成現實,只有自己在那看不見風景的房間裡,煎熬化蛹為蝶。世俗的看法,一早就已出發。

人聲鼎沸,街市喧鬧,陌生的熟悉的擦肩而過,人生如戲,也不要入戲太深,誰也救不了別人的愚蠢和善良,長夜無光,究竟怎樣的絕望,毀滅青春,讓佳梅從容赴死,與殺人者惺惺相惜。

木然想起楊德昌《麻將》裡某句:世上沒一個人會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全都是別人告訴你該做什麼。

願逝者往生。

香港電影《踏血尋梅》,比死亡更絕望的絕望

【繪畫:胡峻滌(中 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