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疑的代价——医患间的信任有多难?

儿科急诊医生要做的,是从一堆孩子中把重病的孩子筛选出来,识别出来,及时积极干预,避免小概率的悲剧事件发生。

我有两个印象深刻的病例。

【第一例】

1、

某日凌晨一点,我接到输液室护士紧急呼叫。一个正在门诊输液的孩子,呼吸困难,面色发紫,情况不太好,需要我立即查看。

脸色发紫,在医学上叫“发绀”,说明患者血中氧气含量不足,常常是危重疾病的一项表现。患者出现发绀,不可等闲视之。我立即放下手头的文书工作,往输液室赶。临走时,我告诉护士,输液室有个发绀的孩子,估计待会要转过来,请准备好氧气和监护。

孩子大约一岁多,脸色呈灰紫色,吸气时非常费力,虽然被抱在妈妈怀里却很烦躁——这是呼吸困难的重病号,需要紧急救治。

我指挥护士立即给孩子吸氧,同时迅速对孩子进行体格检查,并向家长问了一连串问题。

又了解到,孩子最近没有吃东西呛到过,也没有药物过敏史。

对孩子进行体格检查发现,孩子表情惊恐、脸色发绀,呼吸和心跳都很快,呼吸异常地费劲,吸气时肩膀都耸起来了。摸一摸足背动脉,还好脉搏有力,手脚也还暖和。

我得出了清晰的结论:孩子是“急性喉炎”,病情正在迅速加重,目前评级为“III度喉梗阻”。

“急性喉炎”可不是咱们老百姓说的“喉咙发炎”。老百姓概念中的喉咙,泛指口鼻腔后边那一大块范围,而医学解剖上喉部,位置要更深一些,是整个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喉炎时喉头局部充血水肿,导致本身就狭窄的部位变得更狭窄,一旦水肿严重堵住呼吸道就会造成窒息,严重时可致死。儿童喉部比成人窄,粘膜也更为娇嫩,一旦发炎水肿,往往病情容易迅速加重。

对于成人,喉炎只是让声音变得沙哑有磁性而已;而对于儿童,可能威胁生命。

医学上根据气道梗阻的严重程度将喉炎分为四级,I度喉梗阻最轻,IV度喉梗阻最重。患儿病情发展到最严重的IV度喉梗阻时,就处于一只脚跨入鬼门关的濒死状态了。

2.

孩子上午看病时还没有喉梗阻表现,一个多小时前复诊时也不算严重,可现在就已经是III度喉梗阻了,说明病情发展迅速。

照此速度,再过一小段时间,就可能会发展到最严重的IV度喉梗阻了,危及生命。这么危急的状况,除了吸氧以外还需要争分夺秒地进行下一步的紧急救治。

在我讲这些的时候,孩子的妈妈数次打断我的话。“我们早来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子的!”“上午的医生说不要紧!”“我们哪里都不去,就想在这里把针水吊完。”

到了观察室,我让护士给孩子接上了氧气面罩,接好心电监护仪。

心电监护仪的滴滴声让人紧张。孩子的妈妈嚷道:“你们这是干什么?搞这么多电线、仪器,要花多少钱?经过了我们的同意吗?”

抢救病人需要争分夺秒,解释只能简单。可家长似乎不明白我的意思,她们不过问病情,而是反复强调必需得经过他们同意才能动孩子。

我一边搜刮语言想办法说服家长,一边指示护士准备抽血化验。

孩子的妈妈立即跳起来。“你们干嘛?不就是喉炎吗?这么小的孩子抽血哪里承受得了!”她把仪器上的管线扯掉,抱起孩子就要走。

3.

我走进办公室,立即打电话给门诊刚给孩子看病的同事,简单告诉了她情况:患者不信任我的诊断,请她赶紧前来支持。因为她之前看过孩子,再去解释,更容易获得信任。

刚放下电话,孩子的妈妈已经抱着孩子冲进办公室,说:“医生,我们马上要走!”

“病历还没写好呢。”

“我们不要病历了。”

这时候,同事从走廊另一头赶过来了。我指着家长的背影说:“你之前看过的病人,III度喉梗阻。进展好快!家长不听我的,竟然要走。”

同事一听,正好把往外走的孩子妈妈拦住,“让我看看孩子现在的状态。”她说。

“现在比我刚才看你的时候严重多了!不能走。”同事继续强调孩子疾病的严重性。也许是因为另外一个医生说出了同样的警告,让家长恢复了警觉;他们将信将疑地跟着同事回到了病床旁。

孩子因为缺氧,神智已经开始模糊。

还好,经过奋力抢救,孩子脱离危险,活下来了。

第二天晚上,孩子活蹦乱跳地出院了。

【第二例】

1.

产科的住院部,一对夫妇喜得儿子。妈妈按老家风俗给孩子喂了金银花水。

第二天,婴儿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皮测胆红素,结果超标。儿科医生建议验血检查,必要时照蓝光。妈妈说,你等等,我先打个电话。

她打了个电话给宝宝的伯父。伯父是成人科室的临床医生,他告诉妈妈,新生儿出现黄疸很正常,一般过几天都会好,很多时候照蓝光是多此一举。妈妈听后说,那我们先不照吧。

情况还不是很糟糕,医生也没有多说什么。

第三第四天,皮测胆红素,指标已经节节长高。儿科医生告诉孩子的妈妈,指标不乐观,还是积极处理比较好。不过但皮测不够准确,需要抽血化验才能获得准确的指标。

妈妈说,孩子这么小,抽血怕受不了;而且我问过相熟的医生了,他说过孩子黄疸很正常,过几天就会好。拒绝的语气,体现对医生的不信任。

一直到第六天早上,黄疸情况越来越严重,医生轮流劝说,都被妈妈挡住。转新儿科病房,照蓝光,不同意;抽血确认指标,也不同意。

2.

我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孩子已经奄奄一息。他的皮肤很黄很黄,不是平常新生儿黄疸的亮黄,而是黄中带灰,死灰的灰。

手续后续再补办,费用后续再补缴。

准备就绪后,医生、护士护送孩子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进NICU大门那一刻,孩子妈妈拉住我,说:“医生我错了,请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

我们立即对孩子进行心肺复苏(CPR)。半小时后,孩子的心跳没有恢复。

由于我们的复苏抢救都很及时,一直持续高质量的CPR,抢救小组都希望能见到奇迹发生,抢救又多持续了半小时。

奇迹没有发生。

3.

向家属宣布死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可以预见家长一定会悲痛欲绝的时候。

我打开门,看见一双双期待的眼睛。

“我们尽力了,但孩子没有救回来。”

“死亡时间是20点15分。”

妈妈的惨烈哭声响彻走廊。我早已经疲惫不堪,听到妈妈的哭声,头脑一片空白。

有些病,就像之前那两名基因缺陷的孩子,由于医疗技术还没发展到相应的水平,孩子最终不治,医生还能安慰家长,让其接受现实,不要太过悲痛自责。而这一例,在宣布孩子死亡后,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孩子死于严重黄疸引发的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一旦发生,脑损害无法逆转,就算孩子救回来,长大后也将是智力低下,缺乏自理能力,需要有人照顾一生。

孩子爸爸搀扶着妈妈回到入院处补办住院手续。人都死了,才办住院手续,这种情形实在让人实在不忍。

作为医生,我不知道孩子这短暂的一生给爸爸妈妈带来了什么,但我知道孩子没有给爸爸妈妈带来什么。

我想了很多,终于想到几句安慰的话。

我说,我们这么努力地抢救,仍然没有把他留住,也许是因为他知道就算活过来,他也不可能再好了,是爸爸妈妈一辈子的拖累。孩子不是来讨债的,他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他对得起你们。

可是,你们对得起他么?我心里想。

爸爸妈妈听到我的安慰后,沉默不语,再一次泪如雨下。

没有后悔药,一切已太迟。

欧茜医生写在后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