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標題”解讀保山跨越發展

(邵維岑)

“八個標題”解讀保山跨越發展

“八個標題”解讀保山跨越發展

打造“十個萬畝”

近年來,保山市堅持在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上下功夫,扭轉產業散、小、弱、亂及加工粗放、附加值不高的局面;堅持在“規模帶動”和“龍頭引領”上下功夫,把特色優勢轉化為規模、結構和效益優勢,打好“綠色生態農業牌”。高質量建設11個萬畝規模農業示範區,加大力度扶持10戶農特產品加工企業上市掛牌,努力在種養規模化、加工規模化、銷售規模化上實現新突破,達到一戶企業帶動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群眾的目的。目前,11個萬畝規模農業示範區流轉土地12.51萬畝,帶動農戶2.02萬戶、6.2萬人。

千億工業園區“園中園”

如今,保山把“聚千戶企業、創千億園區”作為發展目標,將“園中園”作為工業聚集化發展的先行區、試驗區、創新區和主戰場,堅持共創、共建、共享,打破區域封閉和利益分割,聚集發展新材料(硅基)、電子信息及大數據、裝備製造、輕紡、生物資源加工等產業集群,全力將“園中園”打造為成本低廉、配套完善、服務高效的工業經濟發展平臺。截至目前,“園中園”簽訂投資項目協議44個,開工18個,投產10個,完成非電工業投資30.14億元。

“八個標題”解讀保山跨越發展

城市生態走廊“三個萬畝”

保山把城市“畫在”一張風景圖中,融合了“山、水、田、園、城”等要素,做好城鄉融合互動文章,構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城市生態空間格局;重點抓好中心城市“三個萬畝”工程建設,推動城市發展質量的整體提升;萬畝青華海生態溼地恢復工程被列為國家溼地公園建設試點,累計完成投資10億元;萬畝生態觀光農業園被列為國家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和中國農業公園創建單位,完成投資7億元;萬畝東山生態恢復工程5個森林公園“園中園”建成開放,累計完成投資9億元。

“八個標題”解讀保山跨越發展

“八個標題”解讀保山跨越發展

“八個標題”解讀保山跨越發展

“八個標題”解讀保山跨越發展

佈局精品“全域旅遊”

保山旅遊資源豐富,結合“全域、全景、全業”的佈局和“大景區”“大市場”的理念推動旅遊品牌化,加快構建“一圈一環一線”發展格局,即: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圈、高黎貢山旅遊環、紅色經典旅遊線。未來一段時期要把高黎貢山打造成“東方黃石公園”,把騰衝傳統村落打造成世界文化遺產,積極推進青華海4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將滇西最美自駕線路、火山熱海、和順古鎮、善洲林場、怒江大峽谷、松山等打造成為全國知名品牌,不斷提升保山旅遊的核心競爭力。龍陵松山、潞江壩高速公路服務區、騰衝高山烏龍茶景區、騰衝杜鵑王珍奇古木博覽園4個景區被批准為國家3A級景區。“一部手機遊雲南”保山版,與全省同步上線運行。

人居環境提升“四創兩爭”

“首先是人的文明程度,然後是把地掃乾淨了……”在保山如火如荼的“四創兩爭”工作,就是要把衛生、文明、生態、園林城市“四城”同創,抓實城鄉“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莊“七改三清”環境整治,全力打造全省壩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範區。推進城市“雙修”試點工作,穩步實施地下綜合管廊國家試點項目,加快隆陽區板橋鎮、騰衝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16個特色小鎮建設。目前,保山全市累計建成地下綜合管廊79公里,完成投資55億,修復城市道路100多萬平方米,建設農村道路12332.27公里。

“八個標題”解讀保山跨越發展

“八個標題”解讀保山跨越發展

“八個標題”解讀保山跨越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

“要”在保山已把招商引資項目實行“一事一議”,推進“一站式審批”“最多跑一次”和“保姆式”服務。實行最嚴格的服務承諾、行政問責和限時辦結制度,制定《保山市招商引資優質化季度評價辦法》,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打造最具市場競爭力的投資環境,實行“51+49”混合所有制股權方式、“5+8”標準廠房租購、“30+37”電價優惠、“5+5”購房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50億元以上的工業投資項目採用“1+5”共建共享發展機制,2018年,全省第三方州市營商環境評估中,保山市綜合得分全省排名第一。1至5月,全市引進市外到位資金416.04億元。

國家經濟走廊“一線兩園”

保山地處邊境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省發展戰略,以保山到緬甸曼德勒、騰衝到緬甸密支那為線,把保山工貿園區“園中園”、騰衝邊合區“園中園”等作為國內產業聚集園區和平臺,把保山曼德勒繆達經濟貿易合作區、密支那經濟開發區等作為國外產業聚集園區和平臺,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解決企業、產品、文化、人員“走出去”“引進來”問題,推動保山在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中先行先試、走在前列。

“八個標題”解讀保山跨越發展

實效脫貧“五個一批”

“把易地扶貧做成美麗村莊、把產業扶貧做成產業發展、把生態補償做成綠水青山、把教育扶貧做成育人成才、把社會兜底做成光彩事業”是保山幹部們能夠倒背如流的目標,把脫貧攻堅作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最直接、最現實的政治檢驗,對標“兩不愁、三保障”,推進脫貧攻堅精準化,做到資源配置再精準,幫扶措施再精準,動態管理再精準。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推進貧困戶產業發展和創業就業,幫助每戶貧困戶發展幾項產業,千方百計實現好群眾持續增收,2018年,確保實現190個村、10萬人以上脫貧退。

在保山還提出了幹部必須與群眾“對對面”溝通,用心、用力、用情去幫助老百姓解決問題為工作導向;社情民意工作中要求“實打實”,不搞花架子,不玩踢皮球;面對工作困難敢於“硬碰硬”;幹部作風方面實行“人與人”交叉無縫監督。(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