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形成与演变——从大侠到豪族、士族

司马迁的《史记》中,写了个后世史书都鲜见的传——《游侠列传

》,这是史记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分。由此,中国衍生出了无数关于任侠的文学。从《白马篇》到《侠客行》,再到后世的武侠小说,虽然后世的侠脱离了司马迁游侠列传中的侠,但司马迁对任侠文学是有开辟意义的,他将平民百姓的故事写进了帝王将相的家谱,但史记中的那些侠,又真的是平民百姓吗?

同样是记载西汉前期的“游侠”,《汉书·游侠传》中班固却认为游侠是“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于强世者,以四豪为称首。”班固才是站在统治者视角看到了当时侠的实质——平民精英成为统治阶级的过渡阶段。这些大侠们并不是八辈子农民,他们往往是战国时期那些“游士”的后人,而“游士”却又是在 中没落的封建贵族。

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形成与演变——从大侠到豪族、士族

归根结底,沦为平民的旧贵族虽然丧失了统治地位和资源,但他们是有贵族精神的平民,他们继承了先辈的贵族教育与社会人脉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精英。他们在和平发展的扁平化社会中再次积累优势,用行侠仗义来积累威望,用游走四方来建立社会网络,用人格魅力来积累人才为其所用;这些在民间能够呼风唤雨极具影响力的大侠,成了下一代统治阶级的始祖。

大侠的代表从汉初的朱家、田仲,再到汉武帝时期的郭解,越往后,他们在民间的势力就越强大,能调动起来的社会资源就越多,对中央的影响也就越大,也越受到统治者的打压,郭解等人都被中央打压处死。但因官僚体制粗放导致的基层社会权力真空与思想真空,是源源不断生产大侠的土壤,只要一个机会,他们便能茁壮成长。终于,机会等来了,武帝时漫长的汉匈战争让打压稍微放松,带来的便是中央政府对基层的全面失控。

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形成与演变——从大侠到豪族、士族

武帝末年户口减半,政府统计的人口减少近两千万人;并不是战争导致死了这么多人,而是因为政府将主要精力对外导致内部治理出了问题。国家打仗自然要征税,武帝的横征暴敛让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寻求大侠的庇护,而大侠也借机兼并土地,这时的大侠在基层的统治已经稳固,蜕变成了豪族。他们藏匿人口(导致统计人口减少),私蓄家丁(建立武装力量),从农村包围郡县(向地方行政机构渗入),成为全新的基层统治阶级。

统治者在对外事务的间隙中回首一看,国内局势已沧海桑田,豪族已经无法打压下去了,新的治理方式势在必行,儒家思想被抬上台面。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教”调解了统治者与豪族的关系,独尊儒术的确立,也是统治者寻求与新兴豪族阶层合作的尝试。豪族们认同主体思想并将之带入基层,巩固政府对基层的思想控制,而政府则采用儒家化的豪族做官。与官僚体系结合了的儒家豪族,终于成了名正言顺的统治阶级——士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