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不决,是一种病

犹豫不决,是一种病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说,“我行吗?可以吗?”“假如是错的,怎么办?”“如果不成功,怎么办?”不经大脑,脱口而出的困惑。太多如果,这些都是面对选择,犹豫的表现,学名犹豫症。

它是指一种不知道如何选择,所持有的一种迟疑的心理状态。即便是做一个简单的决定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将它归纳为一种病毒,因为看似简单的一种心理反应,却实实在在地让我们为此错过了很多本该拥有的东西,包括身体健康,以及幸福生活。

犹豫不决,是一种病

那,做选择为什么这么难?

面对抉择,我们喜好瞻前顾后,犹犹豫豫。而这犹豫就是决定的障碍,行动的阻力,让你每一次的抉择都会陷入一种困境,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因犹豫不决而不做选择,做不出选择。抱着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理。将自主权交给了上帝,就怕选错,而失去了最佳的机遇。或者软弱地认为,“老天自有安排”,而自己无需去做那些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事。即使到最后错失最佳,也会觉得那是命也,不是自己的错。

其实不然,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挖出无限量的潜能,从而活出自我。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因为只有你选择了,才会享有50%的成功机率。如果不去选择,那就是零,毫无希望可谈。做了,结果好与坏,是能力问题。做与不做,那可是态度问题,也只有去做了,你才能享受到过程中的快乐。

选择后只有两种结果,成功与失败。如果成功,必定会促使你有再次选择的信心。假如失败,也不必气馁,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发现错误,反省与省思,从而为再次选择提供了可鉴的经验,提高选择的成功率。使得自己再次进步。

可事实上,身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里,却有很多人患上了各种犹豫症。拖延症,选择困难症,选择恐惧症,病发人群从小孩子到年长者,从女人到男人,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误入犹豫症的怀抱。

经相关专家调查,说每人每天平均要面临70个选择。从日常生活中一些最简单的决定,到职场中一些艰难复杂的决定。比如说早餐吃什么?是否要换一份新工作?要不要买一些家居配用的大件,这些我们都是在做选择。甚者有一些,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意识到的选择。

犹豫不决,是一种病

有人说,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快速提升,可供选择的东西太丰富,让世人选择增加了难度。甚至有人说,如果一个人只有一个好的选择,那选择就容易多了。

一个人遇事很难选择,无非是两个原因,第一,能力,第二,经济。能力,可以为个人选择做决定,经济可以为选择买单。但是,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都从某个程度上反映出你对自我的不满。最终将这种不满,投射到选择的问题上。得失计较太多,变得犹豫,不敢承担。

犹豫症患者不愿选择,从某个方面也能反映出一个人怕承担的特性。一种选择势必会由此引起的各种责任,这里包括婚姻,工作,以及社会里的各种场所。他们认为,既然认定了一件事,决定去做了,就要负责,不会再有退路。但这种没有退路的选择,总还有50%的成功预见性,也不全是悲观的。事实上,我们在做一项选择时,必定会用失去一部分作为代价。坦荡面对得失,那是一种胸怀。

害怕失败的心理,也是导致遇事犹豫的因素之一。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对成功的担心也会造成病态的犹豫不决。因为成功会带来一系列的责任、机会和新的风险。这对很多喜欢安逸的人,无疑是对舒适区的破坏。

我曾在网上看见过这样一个故事,讲一个叫奥兰多的年轻人,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并多次将装有书的盒子送到邮局,但是他最终没有把书寄给出版社。在随后的几年中,他这样重复做了好几次。他这么做并不是担心退稿,而是担心突然成名会影响到他的婚姻和职业,和现有的生活。尽管他所想象的成功所带来的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现实的幻想,但这些幻想依然成为了他邮寄书稿的障碍。让他一次次与成功擦肩而过。

所以,当你面临选择困难时,一定要尝试着去选择。因为只有去做,才有希望,才能享受到踏出去的精彩。

相信自我,坚持自我,才能活出自我。

王玉秀,笔名:玉凡瑶。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九臣签约作者。居“月亮城”,江淮一枚细女子。著有长篇小说《路》《记得说爱我》《我的女友,四月小满》;已出版读美文库系列《快思慢选》,出版短篇作品《有时候面对,比害怕要来得直接》《你们之间,只是一分之差》《这个世界没有不劳而获的事》等收录于《如果你害怕,那你就输了》《每一次伤心,都请用微笑面对》等合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