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我和孩子经历的人生第一场高规格遭遇战

文丨芋圆

今天,2018年中考结束了。就在一个星期以前,无数高三考生和家长刚刚经历了一场更受关注的“战役”。

而在这两场重量级考试之前,另一场关于教育的“战役”就已经在无数家长中打响,参与其中的,不是已经在学校教育中摸爬滚打多年的初中生、高中生以及他们的家长,而是“准小学生”的家长们。在他们看来,这场“战役”的成败,或许关系着孩子参加以后几场“战役”时将处于怎样的位置。

有家长说,没有在6月参加过私立小学的面谈,不足以谈人生。还有家长告诉团长,“我认识的家庭,有80%都会提前2、3年考虑读私立(小学)。”

幼升小,我和孩子经历的人生第一场高规格遭遇战

△幼升小面谈现场排队

遭遇了女儿人生第一场高规格遭遇战

讲述人:妮子妈妈

妮子读的是普通公立幼儿园,学校连一个兴趣班都没开。今年幼升小拉开帷幕的时候,我们家长商量了一下,觉得面谈这件事,去经历下也挺好,就报了某附小。

报名后收到了两条面谈通知,一个说8:15,一个说9:30,我们就懵圈了,这还能不一致?我觉得,反正我们是有公立学校上的,去私立学校的面谈完全就是个裸考,所以,面谈当天9点才到的学校。

到了学校就懵圈了,这是幼升小还是高考?人山人海,排队的人绕小学半圈了。等到10点多,我们终于能进场了。女儿咳嗽了一周,排队又是站着又枯燥,这时候就掉链子了,搂着我不撒手。周围都是老师,我心里那个汗啊……如果按家长们口口相传的面谈宝典指南所说,这个可就算第一印象不好,属于面谈中的大忌呀。

默念了3次亲生的亲生的,我赶紧哄孩子:“宝贝,进去跟老师聊个天,出来妈妈带你吃冰淇淋。”孩子果然是亲生的,听见冰淇淋就牵着旁边小朋友进去了。

看着小小的身影越走越远,我还没来得及酝酿情绪,学校就让家长也进考场。还要严格按号入座!紧张的氛围一下就有了。女儿人生第一场高规格遭遇战就此开战!

结果呢,老师说,咱学校招生名额有限,教职工子女要优先,有衔接班要优先,建议你们多打算,多去其他学校面谈看看,录取比例大概是15:1。

我又一次懵圈了,这是个啥情况?进来啥事都没做,第一句话就往外赶人啊。

填完了表,老师说去操场等孩子,没想到半个小时过去,一个小时过去,一个半小时过去……孩子才终于出来了。赶紧问怎么样?做了什么?妮子回答:“画画了”。“你出来手上拿着那么大一张画,不是瞎子都知道你画画了”。还有呢?还做了什么?妮子说:“不记得了!”再问孩子:“进去有没有跟老师打招呼?”又回答:“搞忘了。”

好吧,我深吸一口气,再次告诉自己“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这次面谈,酱油打完了就是胜利吧!

无心插柳

孩子被热门私立小学录取了

讲述者:童童妈妈

我们在孩子读幼儿园之前就开始考虑读小学的问题了,比如买学区房,前后经过很多选择吧,最后决定就读公立小学好了,正读是成都西门上的一所小学,比较好进。

但有个朋友,之前帮我家孩子童童报名了某教育集团的面谈,我一方面想着让孩子多点经历,再一方面就是不想让她觉得这个小学也读得太容易了,就带着孩子去参加了面谈。

当天,童童整个过程都很兴奋,到了新环境很高兴。面谈完了出来,也和面谈老师成了朋友的感觉,老师问了好几次孩子的名字,说童童在语言表达这方面表现很好。

其实我们没有专门为面谈准备过,童童只是平时学的兴趣班很多,假期我们会带孩子出去玩,去年出国回来,童童就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报了英语班,美术、跳舞、模特也都学过。

第二天晚上9点多,我们就收到学校的录取电话了,1400多个孩子录取220个,童童成了其中之一。不过当时我们的决定是不读,因为学校在双流附近,孩子必须住校。

后来跟同事说起这件事,同事说我们面谈的那个学校虽然只是个分校,但其实挺不错,同事还说,有人为了读这个学校,还专门送孩子读幼升小衔接班。我想了想,觉得孩子将来读书的环境、周围的同学对孩子的影响也很重要,加上我们家住的这片,教育相对没那么好。然后我就跟孩子商量,我们还是去读私立吧。

团长听说,今年幼升小面谈,有一个问题是:“如果你有一个哥哥6岁,2年以后哥哥多少岁?”这个问题,一方面考孩子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也考验了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力。童童或许就是因为出色的语言能力,无心插柳,成为了一名“小面霸”。

提前一年开始准备

最后还是读了公立

讲述者:轩轩妈妈

我家轩轩5岁就开始为幼升小做准备了。我认识的家庭80%在前期都会考虑私立,我们还不算准备得早的,我身边有些家长提前2、3年就开始准备了。

我们去的第一个学校,是西门上的某知名附小。面谈很正规,我们等待包括谈话的时间在2个小时左右,孩子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差不多有一个小时。

面谈问了孩子古诗词、认字、加减法、思维方面的问题,还有让孩子自我展现的环节。我们研究过了这所学校历年面谈都考什么,把这些考察内容放到每天的教育中,还给孩子报过培训班,培训班是针对幼升小面谈的内容,把知识融入在游戏里教给孩子。不过孩子是不知道在准备入学考试的,以为就是做游戏,包括面谈,也没有告诉他是考试,只是说每个读小学的小朋友都要去跟老师交流一下。总之家长的焦虑归家长,还是不要传递给孩子吧。

面谈当晚,我们就收到录取通知了。但最终,我们放弃了这所学校,原因有几方面:今年这个学校没有走读名额,孩子爸爸不接受孩子这么小就住校;其次,这所学校的部分费用,让我们有点不太能接受。

6月初,我们去了东门上一所小学的面谈,因为放弃了西门的那所学校,就抱了重大希望在东边这所学校。当天早上,一激动看到学校就下车了,结果进门保安叔叔问“你这是干啥?”我一看,找错地方了,跑到了另外一所小学,我们要去的学校还在前面呢,我们就一路狂奔……

到了学校,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了,因为东边另一所知名小学的面谈在同一天,那边时间是8:15,而这边是9:15,所以,大部队其实都在那边,还没过到这边来。

孩子进去以后,大人就在食堂等着,大约一个小时,出来了第一批,当时那个混乱啊,又下雨。很多批都出来了,都没看到我儿子,我多担心学校把我儿子给我整丢了,这个时候成绩啥的都是浮云了。

等到十一点,小朋友终于出来了,很高兴,说比上次面谈发挥得好,我心想估计有戏,还跟他爹调侃,“咱凭实力考上了,怎么办”?

不过轩轩最后还是落榜了,老师的说法是轩轩比较内向,在自我展示这关的分不高。

提前一年多准备,报了2个学校,经历了3场面谈,轩轩最终还是选择了正读的金沙片区某小学。

我们问了轩轩妈妈一个问题:“最后你们算是被迫接受了读公立小学这个结果吗?”轩轩妈妈犹豫了一下,说:“也不算吧。通过学习准备和面谈这些经历,我们还是体会到孩子每个阶段都不一样,他现在学不会的东西,再大一点其实自然就会了。然后我们也能从别的家长和老师那里学习,我们在教育轩轩的时候,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有家长在跟团长聊天时,自我吐槽:“当年光想着生龙宝宝,结果读小学竞争都这么大,以后还有中考高考可咋办。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但是,家长们其实也需要冷静下来想一想,自己对孩子的规划到底是什么,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去挤所谓的热门私立学校?就像上文幸运的“童童妈妈”所说:我们并不希望培养千篇一律的孩子,以后孩子的价值更多的还是由她的个性来体现,读什么学校或者考试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

当然,不是谁都像童童妈妈这么冷静,看到这么多焦虑的慌乱的家长,团长其实很理解家长们的想法——谁不是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未来呢?可是,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未来呢?

另外,团长还想悄悄告诉家长:其实今年很多私立小学的面谈大军中,还有不少是已经确定了要读公办学校,只是想带孩子去民办学校练练兵、长长见识的。

这部分家长的思路就很明确——首先,公办的费用优势非常明显,民办学校普遍都是一年两三万甚至更高,而且这还没有包含生活费之类的开销。听起来几万不算多,但是六年的总账算下来,依然不是一笔小费用;其次,随着这些年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公办小学无论硬件和师资等软件,也都在越来越好,质量一样有保障;另外,公办学校的教师队伍也相对更稳定,而且特级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名师不少;再一个,这些家长很清楚,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不是说把孩子送进一所所谓的好学校,就可以一劳永逸,在学校教学以外的看不见的地方,同样需要家长很努力。

所以,家长们不要看到面谈现场的人山人海就开始惊慌,更不要在没有想清楚之前就先乱了阵脚。坦率说,公办民办都是各有优势,不存在哪个是绝对的更好。

因此,团长特别想说:最好的教育来自家庭,不少私立学校除了考察孩子的能力,也会考察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否合拍,这其实也侧面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把成长和教育当成长期甚至终身的事业,少一点焦虑,多一点冷静,对孩子来说,或许才是最好的支持。

说了那么多,总而言之一句话:不慌乱,不盲从,不跟风,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关于幼升小,你的经历是怎样的呢?

你又有何看法呢?

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