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两极:重数量的百度,重质量的知乎

信息时代的两极:重数量的百度,重质量的知乎

后搜索时代的知乎:忠于信息质量

基于问答形式,知乎在信息,或者说内容上具备两个特点。其一,问答内容由用户生产,原始性极高,而且由于用户的本能,所以往往反应的是用户的真实信息需求,比如提升自我的需求或者是娱乐化的需求,所以具备极强的可参考性;其二,通过进一步的加工,问答内容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以专题或系列的形式来集中帮助用户根除问题,满足他们对信息的质量需求。

所以,即使是面对个体化的差异,即个体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变量,知乎上的历史性内容也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对于特殊信息的需求。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这还要得益于知乎的用户群体特征,此前艾瑞咨询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知乎的用户大多数都达到了大学本科。显然,高学历群体所生产的内容具备更强的专业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质量。

除了能满足用户对深度信息的获取需求,由于用户的特性、交互性的信息生产手段,知乎还满足了用户对于深度信息的加工需求,比如在专业问题下提出自己的专业性见解,这也是一般的问答平台难以触及到的信息处理环节。

由此看来,用户在知乎上既可以获取深度内容,又可以生产加工深度内容。而知乎之所以能满足用户对信息的全面需求,原因在于知乎不仅仅是一个提供海量信息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从给予用户深度内容到培养用户回答的习惯再到平台的展示和推荐,知乎对信息质量的把关很上心。

简单来说,在一切都围绕信息运转的互联网时代,知乎所吸纳的其实是无数个性化以及共性化的信息,通过将这些信息合理加工分类,知乎输出的成品是用户们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想要获取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价值将一直存在。从这个角度看,这些以问答形式存在的信息,也算真正印证了知乎的那句“有问题,上知乎”的广告语。

非常明显的一点是,知乎的野心不仅指向平台的边界扩展,还指向人们在获取知识的渠道认知。加上知乎在电视媒体以及互联网渠道上打出辐射范围非常大的广告,这些举动都说明,知乎已经准备好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用户,要干一番大事。

上个月在盐Club上,知乎公布了两个数字,一个是注册用户数达到1.6亿,一个是平台总回答数超1亿。七年的时间,从值乎到知乎Live再到如今的知乎大学,知乎正在探索更广阔的天地,逐渐成为一个大众化的知识服务平台。

知乎创始人周源曾说:“自创立伊始,知乎的初心就是帮助人们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生产、传播、分享有用、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成为了知乎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