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峥嵘岁月 铸铁血忠魂——记吕梁抗战老兵韩亮

忆峥嵘岁月 铸铁血忠魂——记吕梁抗战老兵韩亮

老兵韩亮

  □ 候宏清 文/摄

“和平年代享福了,也不能忘掉咱落后时被欺负的穷苦日子。铭记历史,才会更有力量走向未来。”现年89岁的老兵韩亮在家人大团聚时,总爱重复说这样的话教育子孙。

烽火岁月 毅然从军

出生于1930年的韩亮是吕梁市柳林县薛家湾村人,因家境贫困,兄弟姊妹又多,身为家中老大的他从小给村里地主家做工。因为亲历过日军占领县城后抓鸡抢羊杀人放火,把各种坏事做绝的苦日子,1945年5月,年仅14岁的韩亮便跟随亲戚投身革命,在晋绥军区3分区司令部当兵入伍,开始了光荣的革命生涯。

入伍后,韩亮跟随部队曾先后在太原、离石、中阳、柳林等地参加战斗。1949年经过临汾整编,成为贺龙、李井泉部队里的一员,分配在十八兵团后勤处。1949年下半年,为解放全中国,韩亮和战友们从革命老区吕梁来到四川南下剿匪。作为一名战士,韩亮骁勇善战,不怕牺牲。在四川战斗过的日日夜夜和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永远留在了老人关于巴山蜀水的记忆里。解放战争胜利后,韩亮获得了解放华北、解放西北、解放西南三枚胜利纪念章。

坚守本色 默默奉献

1950年,韩亮从部队转业到四川省商业厅油脂公司。来到新岗位的第一天,他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时刻牢记军人的信仰,牢记首长和战友的重托,坚持以军人的标准来砥砺自身,树立良好的榜样,把部队的良好作风、光荣传统,带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1957年,韩亮由单位保送,在西南师范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学习。1962年从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取得大学文凭。顺利完成学业后的他本来有机会留在“天府之国”的成都继续工作,妻子当时也已分配到四川省财政厅。可是韩亮觉得故乡吕梁的建设更需要自己。“我受党的栽培、党的恩惠,日子过好了,可是我家乡的父老乡亲现在还在过穷日子,现在吕梁正是发展用人之际,我们回去正好可以奉献一点微薄之力,虽然那里条件艰苦,将来发展起来了就好了。”韩亮反复做妻子的工作,最终得到妻子的理解与支持,一起回到生养他的家乡——吕梁。

回到吕梁的韩亮,一刻也没闲下来。1962年,他服从组织安排在吕梁贺昌中学任教。1963年,被调到离石县劳动局担任干事,在那里,他曾带领民工在孝义修建了兵工厂。1965年,兢业工作的他被调到离石县人民银行工作,先后担任过会计员、信贷员、秘书股长、人事股长、保卫科长、监察科长。他在银行负责安全保卫工作时,节假日从不回家,每年的除夕夜都在守卫金库。家人想让他回家一起过年,他却说:“节假日是最松懈,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我不放心,必须提高警惕,确保万无一失。”

坚守初心 淡泊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