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养成“白眼狼”为何只集中在这两种家庭?真的是基因问题吗?

孩子养成“白眼狼”为何只集中在这两种家庭?真的是基因问题吗?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看自私的孩子多数出现在哪两种家庭:

1.打骂型教育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的父母打着严格管教的旗号,用简单而粗暴的方式解决一切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完全不顾及孩子自身的焦虑和无助。作业做的慢一顿打骂;考试考砸了一顿打骂;就算玩耍时磕碰受伤了依然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

然而父母应该是孩子情绪的容器,来承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焦虑和不安,去化解去呵护,鼓励孩子不惧怕困难,勇敢面对挑战。而打骂型教育的父母不但没有帮助幼小的孩子如何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反而把自己的焦虑用打骂的方式传递给孩子。管教带来的只有压力,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在幼小孩子的心中种下恨的种子,到孩子长大,自己强大起来的时候,就会成为我们所说的“白眼狼”,其实就是一种报复心理,经年累月根深蒂固。

孩子养成“白眼狼”为何只集中在这两种家庭?真的是基因问题吗?

2.溺爱型教育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宠爱,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全部需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但是不可思议的一点是,这些家庭并非都是条件优越的中产阶层。有一些家庭,父母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吃好的、玩好的、用名牌。可是孩子却不理解父母的不易,把父母长辈对自己的付出当做理所应当,反而加倍索取。当父母没有能力满足自己的时候,就指责父母。孩子被养成了一个自我中心的野兽。

这样的父母往往没有给孩子树立界限意识,并在家庭关系中渐渐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孩子在小的时候固然需要父母给与一个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但是当孩子能力的不断增长,父母就要给孩子树立起最基本的界限,这也是将来社会中,人与人的界限。父母鼓励孩子展开自我的生命力,但是不接受孩子对自己的严重攻击和索取。在家庭中大家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关爱相互扶持。

孩子养成“白眼狼”为何只集中在这两种家庭?真的是基因问题吗?

所以,白眼狼并不是基因造成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期待应该是:我相信你。父母要信任自己的孩子,要相信一个人想要被主流社会价值认可的天然倾向。

孩子养成“白眼狼”为何只集中在这两种家庭?真的是基因问题吗?

父母们首先应该改变的是自己,当自己变得足够好的时候,你也会信任孩子能够渐渐变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