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蘇聯第一!遼寧號的姐姐能讓普京和美國“硬碰硬”嗎?

據塔斯社報道,俄羅斯海軍現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在完成“打擊敘利亞境內恐怖分子”的任務之後,已經返回位於北冰洋沿岸的北德文斯克市,政府計劃投入11億美元,從今年7月前開始為期兩年半的大修和改造工程。

迄今為止,“庫茲涅佐夫”號已服役25年。一般來說,一艘航空母艦的壽命有五六十年之久。然而,正值壯年的“庫茲涅佐夫”號卻倍顯老態——艦史即國史,國運即艦運。

此刻,落日餘暉之中,飽經滄桑的“庫茲涅佐夫”號正停泊於北冰洋港口,無聲地講述著蘇聯-俄羅斯海軍的興衰故事,使人聞之扼腕!

曾是蘇聯第一!遼寧號的姐姐能讓普京和美國“硬碰硬”嗎?

(圖)停在浮船塢中鏽跡斑斑的“庫茲涅佐夫”號

文 | 瞭望智庫特約國際觀察員千里巖

1

誕生於蘇軍鼎盛時期的龐然大物


冷戰時期,為奪取軍事優勢,美蘇雙方近乎瘋狂地展開了一場軍備競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不惜一切代價發展軍事和國防工業。

蘇聯一貫奉行“導彈制勝論”,開始很不重視航母,將其視為核大戰之下的“鐵棺材”。

小資料:蘇軍水面艦艇的作用基本限於兩方面:一方面,充當開路先鋒,給自己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做貼身護衛;另一方面,戰時護送部隊登陸,給發起正面進攻的主力突擊部隊提供策應。蘇聯航母意在反潛,以大量反艦導彈作為核心火力,而非像美國那樣依靠艦載機為主要打擊手段。對蘇聯海軍而言,艦載機的作用僅僅是驅散北約的飛機,保障空中安全。直到“庫茲涅佐夫”號出現,航空兵和反艦導彈才成為並重的打擊手段

古巴導彈危機之後,蘇聯逐漸認識到水面艦艇部隊在未來美蘇對峙中的價值。並且,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石油價格暴漲拉動蘇聯經濟快速發展——有了錢,就有了發展海軍艦船的底氣,蘇聯海軍由此走進了輝煌的鼎盛時期。

當時,蘇聯“紅海軍”號稱世界第二,下轄四大艦隊(太平洋/波羅的海/北方/黑海艦隊),擁有兵力四十餘萬人、各類艦艇1900餘艘、總噸位近500萬噸,是唯一一支可與美國海軍相抗衡的海上力量。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蘇聯歷史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誕生了。

*1983年,在黑海造船廠(烏克蘭境內)開工建造;

*1985年下水;

*1991年初,建成服役。

相較美國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艦載機數量較少,因此,裝備了大量SS-N-19“花崗岩”反艦導彈(可通過衛星導引攻擊目標,實施超視距打擊,最大射程達550公里)作為主要火力輸出。

蘇聯擔心,僅憑艦載機無法有效保護航母自身,所以,像刺蝟一樣密佈了大量的中近距防空火力。

小資料:在飛行甲板外部兩側,前後4個舷側平臺上分別佈置每組6×8個發射單元的SA-N-9艦對空導彈垂直髮射裝置,備彈192枚。每個平臺還裝有8座CADS-N-1彈炮合一近程武器系統,該系統包括2座6管30毫米AK-630炮和2組4聯裝SA-N-11近程艦對空導彈。出於對直升機反潛效率的擔心,兩舷又各裝備了1座射程12千米的RBU-12000十聯裝火箭深彈發射器。其他各類電子戰設備和雷達系統也非常完備。

從理論上來說,這艘航母似乎可以不用其他艦艇做“保鏢”,能夠自己闖蕩江湖了。

然而,“庫茲涅佐夫”號呱呱墜地,它的“生母”蘇聯海軍便難產而亡了:

蘇聯國家戰略決定了其海軍最後必然走向覆滅。美國海軍承擔著維護貿易航路安全的戰略任務,投入巨資能換來更大收入。而蘇聯海軍存在的價值僅僅是跟北約對峙。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只會打仗不能幫忙賺錢的“吞金巨獸”,一旦經濟體系出現問題,首當其衝倒黴的就是它了。

2

蘇聯遺孤,無法扭轉的宿命


此時,尚未完成最後舾裝的“庫茲涅佐夫”號匆匆起航,從即將獨立的烏克蘭回到俄羅斯,等待著它的,是長期的沉寂。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度一落千丈,經濟總量甚至不足蘇聯鼎盛時期的三分之一。雖然接手了蘇聯海軍的大部分家當,但是口袋空空的俄羅斯根本養不起它們。

並且,蘇聯時期的工業佈局被肢解,獨立後的各國都面臨著工業缺項的問題,俄羅斯原有的工業基礎也荒廢了,造船工業十分薄弱,而建造航母的烏克蘭黑海造船廠已經成了外國企業——俄羅斯本國的修/造船工業根本無力為航母服役提供保障。

正如前蘇軍總參謀長伊萬諾夫大將所說 “離開工業化國家的支持,現代化軍隊再強大也是無本之木”。

這樣的俄羅斯再也不可能維持蘇聯時期的軍事戰略,時任國防部長的謝爾久科夫對軍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原本為世界大戰準備的大規模蘇軍,精簡為一支不過70萬人的中型武裝力量,足夠應付國內危機和對周邊小國進行干預,但是已經不具備向西方發動大規模進攻的能力。因此,航空母艦配合陸軍主力進攻西歐的任務從此煙消雲散。

一夜之間,航母成了沒用的鐵殼子。

這些昔日威武雄壯的海上鋼鐵巨獸,面臨著悽慘的命運——泡在北冰洋凜冽的海水中慢慢生鏽、腐蝕,或者,被當作廢鐵廉價轉賣。

從此,“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成了蘇聯海軍的遺孤、俄羅斯海軍的“獨苗”。

3

在北冰洋的嚴寒中走向末路?


由於無力對“庫茲涅佐夫”號進行系統化的維修和保養,這艘本應縱橫四海的龐然大物,大部分時間均停泊在港口。

在服役的二十幾年裡,它不是正處於維修狀態就是在等待維修,偶爾出趟遠門就事故頻發。

*1996年,“庫茲涅佐夫”號第一次前往地中海,由於動力裝置失靈、鍋爐損壞,失去航行能力,差點被風浪拍到岸上。

*1997年底,“庫茲涅佐夫”號駛入北方艦隊的船塢,維修工作僅進行到20%,資金就已告罄,1998年7月才完成檢修,勉勉強強地回到北方艦隊的繼續服役。

*隨後兩年,這艘航母依舊停留在港口中,直到參加2000年對庫爾斯克號潛艇的救援行動。

*2002年1月,維修中的“庫茲涅佐夫”號,因為一個艙室電線短路發生火災,並迅速擴散到隔壁的兩個艙室,造成一名士兵死亡。

*2003年10月,結束維修的航母進行航行試驗,再次發生火災。

*2005年,在一次演習中,“庫茲涅佐夫”號搭載的一架Su-33戰鬥機發生事故,並從航母上墜入大西洋1100米的海底。為了保護國家機密不外洩,俄軍方不得不忍痛用深水炸彈將其炸燬。

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底,隨俄軍遠赴敘利亞的“庫茲涅佐夫”號出盡了洋相:因為鍋爐的老毛病一路上濃煙滾滾,被嘲笑為“可能是燒了煤”。

俄羅斯反對派將這支艦隊與1905年全軍覆沒的沙俄太平洋第二艦隊相比;美國媒體則引用社交網絡的觀點,譏諷俄國艦隊“不用雷達就能被發現”。

曾是蘇聯第一!遼寧號的姐姐能讓普京和美國“硬碰硬”嗎?

曾是蘇聯第一!遼寧號的姐姐能讓普京和美國“硬碰硬”嗎?

2016年底,執行遠洋任務途中冒著黑煙的“庫茲涅佐夫”號

隨後,因為設備故障接連損失兩架艦載機:2016年11月13日,一架米格-29KR 由於航母上攔阻索崩斷只得在空中盤旋等待,最後因燃油耗盡而墜毀;12月4日,又有一架蘇-33在著艦中拉斷攔阻索墜海。

年久失修的“庫茲涅佐夫”號已經到達極限——現狀,已使人目不忍視。

然而,劇情出現了轉折。

北約東擴氣勢咄咄逼人,不斷擠壓俄羅斯的地緣戰略空間,70萬人的俄軍是無力應對這種狀況,必須依靠核威懾取得一種新的“均勢”。

所以,航空母艦掩護核潛艇、作為保持與美國戰略“攤牌”本錢的重任再次凸顯。

並且,從遠期戰略考慮,擁有航母編隊,意味著俄羅斯能夠保持著相當的遠程兵力投送能力,一旦國力回升,就可以將其轉化為海外軍事幹涉能力。對於俄羅斯而言,這個誘惑很大。

另外,擁有悠久尚武傳統的俄羅斯,也需要這樣一艘龐然大物成為自己的“顏值擔當”、充門面。

因此,無論多麼困難,俄羅斯始終要保住這棵獨苗——歷經滄桑的“庫茲涅佐夫”號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春天。

曾是蘇聯第一!遼寧號的姐姐能讓普京和美國“硬碰硬”嗎?

(圖)“庫茲涅佐夫”號搭載的蘇-33艦載機

4

重出江湖,難以再現輝煌


按照俄羅斯官員的說法,政府將花費11億美元對“庫茲涅佐夫”號進行大修,使其服役時間延長20年。並且,更換不斷“惹事”的鍋爐動力系統,拆除“花崗岩”反艦導彈系統。

因此,改造後的航母,其反艦和對地打擊能力十分有限。俄羅斯官員所說“保證大修之後‘庫茲涅佐夫’號戰鬥力翻一番”,主要還是指防空作戰能力,用於護衛核潛艇,跟美國航母“硬碰硬”是不可能的。

再說防空能力,“庫茲涅佐夫”號艦載機編隊,很可能由14架蘇33K+12架米格29K構成。經過約30年的損耗,蘇33K型重型艦載機基本已經到了壽命終點,而重新建立生產線耗資巨大。所以,俄海軍不得不選擇體積較小、造價低廉的米格29K型作為未來艦載機。然而,無論是從航程還是載彈量來說,米格29K都遠不如蘇33K。

即便順利完成大修,“庫茲涅佐夫”號的防空能力能提升多少?這仍然是個大大的問號。

同時,我們都知道,一個航母編隊必須編配足夠的反潛、防空艦艇和攻擊型核潛艇作為掩護。目前,俄羅斯海軍的主力水面艦艇全部都是蘇聯遺產,艦齡大部分都超過30年,難以滿足航母編隊的需求,戰鬥力更是無從談起。

當然,俄羅斯也有打造新航母的計劃。2015年,俄羅斯官方曾經樂觀地宣佈將啟動制定新航母23000E“風暴”號計劃——打造一艘排水量達10萬噸、可攜帶90架飛機、採用電磁彈射器(據說已經取得技術突破)的巨型核動力航母。當時,俄官方估計該艦將花費56億美元,而許多分析人士認為,實際費用很可能兩倍甚至三倍於此。

俄羅斯是否有錢堅持到新航母完工?

不要忘了,如今,俄羅斯之所以決定花11億美元大修“庫茲涅佐夫”號,就是因為別無選擇。

曾是蘇聯第一!遼寧號的姐姐能讓普京和美國“硬碰硬”嗎?

(圖)1990年,黑海造船廠廠長尤里•馬卡洛夫(左側戴眼鏡者)與時任蘇共中央國防部長德米特里•亞佐夫元帥參觀“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注:人群后是12具“花崗岩”反艦導彈垂直髮射井,遠處艦首為正在建造的“瓦良格”號。

那麼,命途多舛的“庫茲涅佐夫”號前途如何?俄羅斯海軍能否再現往日輝煌?筆者想用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洛夫的話來回答這些問題。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烏克蘭領導人共同視察已經停工的航母“瓦良格”號時發問:如何才能讓這艘航母起死回生?

馬卡洛夫回答:“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9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只有偉大的強國才能建造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