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第一次英阿战争中的阿富汗能击退英军,而同期鸦片战争中的清政府却不行?

程少少

阿富汗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处中亚、南亚、西亚的交汇处,国内大多都是高原山地。历史上多次被周边强国占领,17世纪独立成国,由于历史原因造成阿富汗人骁勇善战、不易臣服。除了19842年这一次,阿富汗历史上先后三次击败英国人的入侵。

至于为什么阿富汗可以击退英军,而同期的鸦片战争清政府却不行。这和当时英国的战略有很大的关系。英国入侵阿富汗实际是为了抵御俄国在中亚向阿富汗境内的渗透,而当英国人1839年带着印度阿三入侵阿富汗扶植起亲英的政府后,阿富汗人民却并不认同,各处的反抗势力十分不满亲英政府的统治,最终1842年英军被迫从阿富汗撤军。此后1878年英军再次入侵,一样没有打赢。事实上,对于阿富汗这种地处大陆内地的山地高原,英国是很难打赢的。此后的苏联和美国也都证明了,它们没法占领控制阿富汗。

至于后来的鸦片战争原则上就是一场贸易战,从海上广州一路打过来的英法联军,基本上都没有深入内陆,而英国也无意推翻清政府,在中国经商才是英国人最终的目的。从战略上考虑,如何确保沙皇俄国不继续像远东南下推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英国根本无需推翻清政府,反而是维持清政府的统治更有利于英国在远东的战略。最终和清政府和谈,开放口岸、割地赔款最符合英国的利益。这也是当时的国际地缘政治决定的,可惜清政府最终并未能利用这次机会和英国联手阻击俄国,最终站出来的是一水之隔的小日本。


水镜晓先生

英阿战争的阿富汗能取得最后胜利,而同时期的鸦片战争清朝确丧权辱国,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英阿战争是灭国之战,鸦片战争是贸易争端。英国出兵阿富汗需要彻底消灭阿富汗亲俄政权,建立亲英的傀儡政权,因此所到之处攻城掠地,侵犯了阿富汗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阿富汗人民自发的反抗。鸦片战争是清政府为了禁止鸦片流入,防止白银外流而与英国爆发的贸易冲突,英国舰队打着保护贸易的旗号,目的是获得港口和赔偿,并没有消灭清政府取而代之的打算,因此获得了轻易的妥协。

第二,阿富汗山地游击战与英国舰队海上游击战机动灵活各个击破。阿富汗大面积的山地不利于外来英军的机动,火炮等重武器威力得不到发挥,困守城市和据点的英军面临的是交通的中断、补给的缺乏和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游击队的袭击,处处受限处处挨打。英国舰队在鸦片战争中流窜海上如入无人之境,对清朝的沿海城市打了就抢、抢了就跑,清军有海无防,水军聊胜于无,沿海要塞风声鹤唳,空有百万大军确望洋兴叹。

第三,英阿战争英军装备优势发挥不出来,鸦片战争英军充分发挥装备优势。场战争中英军都具有装备优势,但英军装备优势被阿富汗的地形和战术所抵消,火炮在山地中机动困难,无法大仰角射击,火炮和弹药的重量拖累了英军的机动能力,步枪的射速和射击距离虽然较阿富汗游击队有明显优势,但骑着毛驴的游击队往往可以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采取打一枪就跑的策略,抵消掉了英军装备上的优势。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利用火炮射程上的优势,在清军炮台射程以外发动攻击,就算进入炮台射程之内,也可以采取运动的方式躲避清军射来的炮弹,进行陆战时英军步枪都装有刺刀,而清军是半数的长矛兵与半数的火枪兵的混合编制,造成了同等兵力无论远战还是近战都有一半无法发挥战斗力,而每次英军登陆作战时当地清军守军都没有英军多,造成了逢战必败的局面。

第四,入侵阿富汗的英军是以印度人为主,而发动鸦片战争的则是从英国本土调来的精锐。入侵阿富汗的英军是在印度的守备军中抽调,底层士兵大部分都是印度人,官兵之间缺乏沟通,语言民族差异巨大,喝酒吃肉还可以,真要是啃骨头就会被崩掉大牙。发动鸦片战争的英国舰队是从英国本土出发,不远万里而来,俱是在海上好勇斗狠之辈,挂着英国海军军旗就是军舰,换上骷髅旗就是海盗,陆战队也是守卫本土的精锐之师。

第五,阿富汗民风彪悍,战争不断好战敢战,清军长期和平,思想麻痹。英阿战争爆发之时,阿富汗刚刚完成统一,无论是军队还是人民都见惯了流血和牺牲,加上阿富汗山地众多,生活困苦,大多民风彪悍,具有游牧和游猎民族的特性。清军,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清军大多百年不经战事,生活富足,天朝上国思想严重,没有认识到英国的贪婪,盲目自信思想麻痹。

以上就是我对英国在19世纪发动的鸦片战争和对阿富汗的侵略对比的分析,当然也有很多没想到的。但我想说的是,有些人盲目的乱喷什么鸦片战争中英国军队最初只有7000人,最多时也只有2万人,而清军全国有80多万,交战的四个声也有25万多,为什么就要妥协投降呢?须知兵力的多少并不能衡量战争的胜败,清军兵力虽多却分散守卫,英军虽少却能集中兵力,英军游逸海上适时而击,清军分散守卫支援不及。英军军费中央政府开支全国分担还能抢掠,清军岀征沿途省份供给,尤其是交战的省负担更重,地方财政负担不起。当时之事用今日眼光评论,怎知历史真相?


汪淳浩瀚

首先第一条,阿富汗背后有俄国。

实际上你要说英国人对阿富汗有多大兴趣,真没有。英国人唯利是图,南亚的贸易才是他们的追求。但是,要想维护自己在南亚的地位,就必须把俄国排除在外,因为俄国渴求土地,渴求南亚出海口。所以英国虽然对阿富汗没多大兴趣,但一旦俄国进入阿富汗,英国就必须进去了,御俄于南亚门外。


其次,阿富汗不差

阿富汗不像东亚、南亚那样大量的农民堆积起来灿烂的文化,建立了复杂的统治方式,这些东西,阿富汗确实没有。

然而阿富汗人有他们自己的优势,他们很多人生活在部族中,为部族战斗是部族中男人天生的义务,不管部族是游牧还是定居。他们还没有被“管”起来,还是自由人,自由人要自己负责自己的安全。这样的族群,战斗能力不会差。


他们的战斗精神,是能对抗英国人的基础。

最后,英国人补给太难

从印度到喀布尔漫长的陆地补给线给了阿富汗人机会。袭击补给线打游击,这本来就是这些部族对抗外来强权的常规手段,驾轻就熟。

如果阿富汗是沿海国家,那英国其实很容易对付他们。鸦片战争时候,英国人就是沿着海岸和江河战斗。英国人从没想过全面占领中国,固然是因为并不想这么做,也因为往内地进行战争,对他们来说很困难。

大家别瞧不起阿富汗,这些部族民众战斗力很强。应该说,中国人和他们比起来差很远,中国也就武器上有一些优势,真要武器到同等水平,根本不看好能打过。中国历史上也就唐朝试图控制这里,也是因为这边的部族能打,要想巩固边疆,必须对这些地方建立控制。其他时候都做不到。


寻常味

小悟空:我来回答。

第一次英阿战争,时间:1838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1842年。

先说英阿战争英国为何会失败?

1、第一次英阿战争,从1838年12月开始英军组织的约3万人的军队(英印混合),英国是一路势如破竹,到1939年8月,就占领了阿富汗主要城市,包括坎大哈、兹尼堡垒及首都阿富汗,几乎侵占了阿富汗的大部分城市,深陷泥潭。之后英军只留下来了约8000人驻守。这是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英国未处理好与阿富汗境内反对派之间的关系,导致英国主帅麦克诺滕被反对派阿克巴尔·汗杀害,而英国军队是英印混编,之后的主帅无法树立起权威,无法控制军队,导致军队混乱,这是原因之二。

再说鸦片战争中的清政府为何会失败?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投入的只投入了几千人就打败了大清帝国,原因是个学过历史的中国人都清楚,我就不啰嗦了,免得你看着头疼!

还是补充几句,看看下面英军的行军地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攻击从从海上发起,从广州虎门沿海一路北上,最后打到天津大沽口。英国根本就没有深入到中国内地(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所谓的自由贸易,而不是要武力侵占,也占领不了)。要是深入中国腹地,也是与日本鬼子最终的结局一样。


骑着毛驴看历史

这两场战争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这才造成了最终两场看似差不多的战争却是不同的结局。

首先说调遣能力。鸦片战争中,英国主要是从印度补充的物资,而且英军主要是按照中国沿海路线进行作战的,使用舰艇进行机动,要比陆路机动行进速度快得多。而在英阿战争中,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家,英国的海上优势根本没法派上用场,只能派遣步兵进行作战,而这样客场作战就没有阿富汗那样主场作战有优势,阿富汗可以很方便的补充物资、兵员,而英国只能从远处调遣物资,用时极长,而且很容易在中途遭到袭击而受到损失。

而清朝虽然也有主场作战的优势,但是由于中国国土太大,兵员调遣速度非常慢,同时还要组织后勤物资等的筹集调遣,而在英军的海上优势下,清军的陆上优势只能被动挨打,所以英军在火力支援下很占优势。

其次,双方的武器差异、作战环境差异也很大。鸦片战争中,清军的火器虽然也有,但是远不如英军的射程远、威力大,而且鸦片战争战场的地形非常适合英军发扬火力,清军即使用骑兵也只是徒增伤亡罢了。而在阿富汗,阿富汗多山的地形使阿富汗人即使火器不如英军,也能通过突袭等方式对英军造成巨大杀伤,而且在这样的地形下,英军的炮火优势也会受到限制。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兵员质量。鸦片战争中清军面对的是真正的英军,作战能力很强,而且当时的清军作战能力参差不齐,和其没法同日而语。英阿战争中,英军实际上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印度兵,这些人的作战素养是没法和英国人相比的。


战争之王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天朝上国”大清被英国吊打,然后被迫割地赔款,中国从此走向衰亡。但在鸦片战争的一年前,英国还入侵了阿富汗,要知道阿富汗只是个弹丸小国,虽开始被英军完全压制,但在后来却击退了英军。那大清和阿富汗到底差在哪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阿富汗全民皆兵,齐心协力,战斗意志都很坚决,并组成突击队时不时偷袭英军,遇到英军都是杀无赦的那种。而清则不同,军队不止没有斗志,百姓也是对英军的到来甚至是不管不顾,这在当时怎么可能打的过英国。

然后就是俩国之间的态度不一样了。阿富汗在早期也基本上是亡国状态,只有少数领土保留,但他们没有服输,仍然坚持抵抗。大清则不一样了,大清打完鸦片战争就已经服输了,承认自己打不过,选择了割地赔款。

接着就是受国家地形影响了。阿富汗地处内地,地形复杂,而英军初来乍到,对这并不是很熟悉,阿富汗军队在这打游击,英军自然苦不堪言。但中国当时则不一样,有海有陆,英军几乎直接开军舰来到我国沿海地区,直接大炮伺候,没见过这种状况的清军肯定是打不过的。

最后就是入侵的部队的不同了。入侵阿富汗的虽然人多,但基本都是跟随英军的印度人,英军还是少数的,而且还是底层士兵,跟随的印度军还有随时倒戈的风险,装备也不算很先进,比较落后,战斗力也不强。而入侵中国的则几乎都是英军,他们装备精良,皇家海军,对大清来说还是很难打的。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清打不过英军,而阿富汗却能赶跑英军!


友人帐下夏目君

其实很简单,大清帝国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有一个对地方有着严格控制的中央政府,只要打败这个中央政府的军队,那么你就可以和这个中央政府签订和约,获得割地赔款的特权,而地方上的骚动,自然会有这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进行镇压,而清王朝也根本不敢进行可能动摇其统治的全面动员,所以英军自然无往而不利。



而阿富汗不同,阿富汗是个部族社会,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所谓统治者,实际上不过是各路部族或者叫军阀或者叫诸侯中较有力者,实质上是一个以武力维系的部族同盟盟主,所以在阿富汗英国人找不到任何一个能够一劳永逸签订和约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即使勉强扶植一个傀儡,也没有能力镇压四方,而英军入侵阿富汗的军队本身是主要由大量拖家带口的印度人组成,实际兵力和战斗力严重不足(第一次战争驻喀布尔英军号称2万多,实际上作战部队不过数千,其他多是脚夫和印度兵的眷属,撤出喀布尔时号称1.6万大军,实际兵力不到5千还多数是印度人,其他全是脚夫军属之类),面对几乎全民皆兵的数以万计的部族兵这点兵力完全是杯水车薪,而阿富汗多山的地形使得英军又没有足够的运输能力来维持一支大军(实际上多年以后苏军在阿富汗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失败自然在所难免。


DDG的老船坞

1,阿富汗因为有宗教的原因,把英军的侵越看成是宗教出侵。。是全民皆兵的抵抗。。为人和

2,阿富汗国小,因为地型的原因。。英军的最大优势海军,基本无用武之地..不要说那时的英军了,几百年后的苏军,美军都无法做完全占领。。为地利。。虽无天时,但地利人和。。故战胜了英国侵越者。。

而中国。。

1,满清政府统治中国几百年了,愚民政策已深入人心了。。百姓的观点是打扙是朝庭的事。。是主子们的事。。人民毫无国家意识。。为失人和

2,满清政府的领导人无能,抵抗之心不彻底。。对科学技术进步熟视无睹。。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满清政府的火器甚至不如已经灭亡近二百年前明朝的神机营。。为失天时

4,地型不利。。主战场靠海。。失地利

无天时,地利,人和。。满清不败才怪。。


乐乐宝粑粑

从地缘政治上来说,阿富汗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各大势力都要角逐的关键地区。从波斯帝国至近代的英国、苏联,有二十多个帝国都曾短暂统治过阿富汗,但最终都被打败。很多甚至导致了帝国的崩溃。所以阿富汗又叫帝国坟场。由此可知阿富汗人民的反抗意识多么强烈。在帝国坟场的英国,遭遇有顽强抵抗意志的阿富汗人民, 英国的失败是必然的。反观大清,从南明灭亡到晚清,整个国家的中心富裕地带,几乎没有战乱,再加上儒家文化的侵蚀,八旗兵武功废驰,战斗意志极度缺乏,虽有少数将士奋勇杀敌,但终抵不过上层统治阶级的投降意识。两国面对侵略的不同结局,再一次说明了人的因素,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地位。


坐而忘忧1

第一个方面:纵观现在,阿富汗的背后还有俄国的身影。当时也是,因为阿富汗背后有俄国在背后撑腰,底气足。而当时的清政府却软弱无能,肯定会失败。

第二个方面:地理位置不同。阿富汗是内陆国家,英国进攻必须得深入进去,这是以彼之短攻彼之长,肯定英国会失败。而在中国,英国是在海上攻打沿海城市,钢铁大船和大炮是清政府无力对抗的,再一个英国从来没有想过要完全占领中国。因为这个不可能的。

第三个方面:阿富汗当时是一个游牧部落形式的国家,民风彪悍,部落里的男性都会为了部落的存活而奋勇杀敌。而当时的中国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贫苦,士兵们当然也是面黄肌瘦,根本打不赢装备精良的英国皇家海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