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趙雲第二,卻為何落得如此結局

《三國演義》越往後讀,越生出英雄末路,諸神黃昏之感。特別是諸葛丞相去世後,接下來的內容只用了十五回便草草結束了,主要內容還是圍繞著姜維鄧艾鍾會等人進行的。在書中能看到廖化、丁奉等前期熟悉的名字都令人興奮不已。而在後三國的描述中,我們還是能欣喜的看到一員小將的身影,這便是文鴦。他曾一人獨退司馬師大軍,頗有趙雲七出七入之風,但最後卻落得身死族滅的結局,這是為什麼呢。

文鴦,本命俶,字次騫。父親是文欽,官至曹魏揚州刺史、前將軍,掌握一方軍政大權。按照正常程序的發展,文鴦作為世家子弟自然擁有著平坦的前程。但這一切隨著高平陵事變(公元249年)的發生產生了動搖,在這次事變中,司馬懿掌握了曹魏的大權,而文家的靠山曹爽則是合族敗亡。在這之後,雖然文欽仍然駐紮揚州,但常常受到司馬父子的壓制,而作為親曹派的文家卻又不能放棄臣子的職守,只好在兩難中度日。

他被稱為趙雲第二,卻為何落得如此結局

公元255年,執政的司馬師廢掉了魏帝曹芳,這也成為了壓垮親曹勢力的最後一根稻草。文欽隨同鎮東大將軍毌丘儉決定起兵勤王,這也是赫赫有名的“淮南三叛”之一。司馬師聞訊抱病出徵。當時十八歲的文鴦主動請纓,與父親兵分二路,襲擊司馬師。剛剛割完眼睛上肉瘤的司馬師受驚而創口迸裂,仍然隱瞞情況指揮戰鬥。文鴦獨引十餘騎在敵軍中衝殺馳騁而去,在撤離時遭到了司馬師軍八千人的追殺,於是又翻身殺入,進出六七次才離去,追兵不敢近前。《三國演義》中更是將此次戰鬥與長坂坡前的趙雲相比,稱讚說:“長坂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爭鋒處,又見文鴦膽氣高。”

後來毌丘儉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而失敗,文家父子也投靠了東吳,司馬師也在戰後因傷重而亡。一年後,鎮東大將軍諸葛誕再次在壽春起兵造反司馬昭,並爭取到了東吳的支援。文家父子作為援軍開赴前線。但文欽和諸葛誕關係本就不睦,諸葛誕在戰事不利,被困壽春後便藉故殺了文欽。文鴦和弟弟文虎因此又投靠了司馬昭。後者為了瓦解壽春城鬥志,派文家兄弟對城中喊話招降,也為壽春的失敗打下了心理基礎。自此之後,文鴦便開始為司馬家族效力。

司馬昭的兒子,晉武帝司馬炎建立西晉後,民族問題開始凸顯。泰始六年,河西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不堪晉秦州刺史胡烈暴政,起兵反抗,擊殺胡烈。曾和胡烈一同參與滅亡蜀漢戰鬥的名將牽弘、楊欣也都先後死於樹機能之手,只有文鴦統軍大破樹機能,招降胡人部落二十萬,名聞天下,也為後來馬隆徹底消滅叛亂打下了基礎。但是文鴦並未因此獲得司馬炎的信任,還被皇帝藉故免去了官職。不過這時的文鴦已經年過五旬,少年時的銳氣散去,或許安度餘生也不失為不錯的選擇,但他沒想到的是更大的危機馬上來襲。

司馬炎去世後,託自己的老丈人楊駿為顧命大臣,扶著名的白痴皇帝司馬衷即位,但是很快次年(公元291年),皇后賈南風發動政變,將楊氏一黨一網打盡。當年文鴦在擊破諸葛誕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這時候諸葛誕的外孫東安王司馬鷂作為宗室大臣正在朝中,記恨文鴦多年的東安王便藉機發作,誣陷文鴦是楊駿一黨,可憐一代名將,被奸臣誣陷,落得被夷三族的結局,年五十五歲。

他被稱為趙雲第二,卻為何落得如此結局

縱觀文鴦的一生,年少成名,驍勇善戰,大破禿髮樹機能維護邊疆和平。但他早年的經歷使其並不受皇帝的重視,又被仇人之後報復,最終將軍身死,卻未在戰場。這也是當時西晉皇室昏庸無能的寫照之一。大批無德無能的皇室宗親充斥朝野,只從個人私利出發,將家國天下看成是司馬家爭權奪利的後花園。文鴦是不幸的,卻也躲開了後面的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無數王公大臣、士兵百姓在浩劫中遇難。以他的遭遇來看,恐怕也很難在這兩次劫難中倖免。這是個人的不幸,更是時代的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