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人与人之间10倍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当你在关注着工作后是怎么产生差异的时候,



殊不知差距早已经产生了,早在刚进入公司时,或是在刚刚拿到offer之后的那几天里,就已经有人将你远远地甩在后头了


那么究竟要怎样在接触到一份工作时,就做到快人一步呢?



共分为以下4个步骤:


一、理清楚新工作的内容

为了不让自己处于没事做,找事做,找到事做却又出一大推问题的尴尬境地,这一点很有必要


那么如何理清工作内容,主要分三个部分:


1、弄清楚工作职责


这一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弄清楚你到底要做哪些事情。


首先列出面试时提到过的,以及入职后各种场合提到的你可能要做的事,对照部门职责和你自己的岗位职责,整理出一份要做事情的清单。

整理好后,第一时间约你的直接上司确认一次。


这样做了之后,就算你的工作没有入职培训,基本上也可以了解到自己应该做什么了。


2、画出工作流程


经过第一步,弄清楚工作职责后,你知道了自己要做哪些事,但这些事应该怎么做,你还是不知道。因此还要画出做每件事的具体流程步骤是怎么样的,每个步骤都会涉及到哪些人。


3、找出工作所需的资源


经过第一步,弄清楚工作职责;第二步 画出工作流程后,就知道事情大体怎么做的了。

不过如果你动手去做的话,就会发现有些活可能还缺资源,因此还需要第三步 找出工作所需的资源。比如定个酒店会议室做活动场地,至少你要有公司的签约酒店清单以及预算的费用吧。


因此,你还要将工作流程步骤中的内容,一个个检查下,看看都需要哪些资源,自己知不知道这些资源可以从哪儿获得,应该如何申请?


完成上述这三步之后,相信你已经很清楚新工作应该做什么,需要具备什么技能,资源,同时再针对性的去请教同事,领导,必定事半功倍,这三步我将它称之为“以始为终”。



工作后人与人之间10倍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二、搭建新工作的个人知识库


理清楚工作内容后,你就会发现这个内容真的不少,光靠脑子肯定是记不住的,一股脑都堆在电脑里也不行,因为想用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找不到。那要怎么办呢?


其实也简单,你要为新工作搭建一个个人知识库。一般而言,你可以将这个个人知识库分为:工作流程、工作技巧、岗位能力。


这一步有很多工具都可以用,Excel,Xmind,OneNote。


三、根据个人知识库主动填充内容


完成了上面两步之后,就要主动地填充这个知识库了,包括学习所欠缺的知识,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和能力。这个步骤最大的技巧就是,主动并且有序地学习。


1、主动地往个人知识库中填充内容,决定了哪怕经历同一件事,积累的知识也是完全不同的,从而新工作上手的快慢就大不相同。


2、工作中立马就用的先学。为什么要这么学习呢?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 一般新工作上手的时候,时间有限,工作需要的全都学一遍是很肯定来不及的;

第二个原因:学了如果不能立即就用,那基本忘记的概率高达90%。



四、成套使用,开挂地积累经验


完成了上述三步之后,相信你的个人知识库应该已经填满了内容,但这些都是未经检验的理论,需要你将这些理论内容在工作中实际使用,并根据使用中的情况反过来做修改和完善。


这部分我称之为整体应用工作流程


整体性应用对应的是零散的,一个、两个点去应用。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前面整理好的工作流程框架作为一套模板,每开始一个新任务的时候,就将这个模板复制一份,然后照着模板中的流程步骤一步步来做。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你每一次实操都全面练习了这个工作流程的全部环节,因此你实践一次积累的经验,那些没这么做的人大约要重复5~10次后才能做到。


当他们还在一次次的错误中熟悉已有流程的时候,你已经一次性就把所有流程更新完善了。


工作后人与人之间10倍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总结


运用了以上的方法,不仅做事有套路,而且每一次实践都能比别人多积累5~10倍的经验,这也是为何有人2年工作经历就能有一般人10年工作经验的最大秘密。


同样,你们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