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眼中的新常德」走讀湖南 看常德美麗鄉村之蝶變

「網友眼中的新常德」走讀湖南 看常德美麗鄉村之蝶變

「網友眼中的新常德」走讀湖南 看常德美麗鄉村之蝶變

把時間追溯到2013年,那年的7月,常德市作出了建設美麗鄉村的戰略部署。從這個時間開始,常德市上下緊緊圍繞新常德新創業的總體要求,堅持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統攬“三農”工作全局的總抓手,以村強民富生活美、村莊宜居環境美、村風文明行為美、村穩民安和諧美、公共服務一體化“四美一化”為建設標準,以百村示範、村村整治為路徑,以《桃花源記》為原型,打造具有常德特色的美麗鄉村。

四年來,常德市為百村示範村共計完成總投入22億元,其中農民自籌、社會力量支持部分達12.5億元,佔比57%。全市逐步形成了以點帶面、上下聯動的美麗鄉村建設格局,湧現出了“歡樂橘園、碧玉秀坪”、“五季山水畫、閒情太陽谷”、“伯贊故里、維美新村”、“五彩珊珀、詩畫漁鄉”等一批示範亮點,強力推動了常德市全面小康建設進程。

「網友眼中的新常德」走讀湖南 看常德美麗鄉村之蝶變

據常德市農委的同志介紹,常德市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頭等工程,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積極推進“一村一品、一村一業”。 在明確100個市級示範村一村一主導產業的基礎上,著力開展了產業提質工程,實現了由貧到富、由富到強的美麗蝶變。特別是隨著工商資本投入,農業生產的熱情不斷加大,農業產業規模化、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水平不斷提高。全市示範村完成產業投入5.2億元,共計流轉土地11.5萬畝,新增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453個,新增設施農業和高效田土7.2萬畝,新增訂單農業面積6.5萬畝,高效優質產業已經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支撐,農民收入實現了持續穩定增長。

「網友眼中的新常德」走讀湖南 看常德美麗鄉村之蝶變

「網友眼中的新常德」走讀湖南 看常德美麗鄉村之蝶變

常德市深化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積極開展農村垃圾處理、養殖業汙染治理、水源保護和麵源汙染治理,農村大面環境得到較好保持。開展垃圾處理市場化試點,其中津市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綠色存摺”經驗在媒體推介。大力開展綠色村莊、綠色庭院建設,各縣市區均出臺了支持美麗庭院建設辦法,庭院美化、庭院經濟、庭院文化齊頭髮展。大力建設宜遊美麗鄉村,一大批宜遊美麗鄉村嶄露頭角。鼎城區“五朵金花”、桃源縣“楓林花海” “山水夷望”、漢壽縣洞庭花海等持續引爆鄉村旅遊市場,西洞庭塗家湖村引進千畝稻野尋湘農業主題樂園,以“夢裡水鄉,稻田樂園”為主題,彰顯獨有的水鄉田園風光。鼎城區滄浪坪村以“滄浪文化”為依託,以其獨特的風土人情特色為支點,打造了著名的“滄浪八景”。

常德市著力開展社會治理創新。全面建立完善“兩委三會”制,積極發展愛衛協會、紅白喜事理事會、文化藝術團、產業發展協會等群眾自治組織。有序開展了“3+X”試點,石門秀坪、柳葉湖太陽谷、桃源縣楓林花海、津市神九堰、臨澧縣高順新等試點取得較好成效,激發了群眾參與村莊建設和管理的熱情。著力培育鄉風文明。將文明鄉風培育和農民素質提高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任務來抓,在全市推介了石門縣“美麗鄉村夜講壇”、澧縣牌樓村“道德長廊”、鼎城區滄浪坪村編修村志、臨澧縣同心村譜寫村歌《同心之歌》等做法,組織開展了“百團大賽”、村級聯歡會、村級運動會等群眾參與度高的文體活動,有效提升了農民群眾的文明素養。

「網友眼中的新常德」走讀湖南 看常德美麗鄉村之蝶變

「網友眼中的新常德」走讀湖南 看常德美麗鄉村之蝶變

常德市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全市民生升溫工程的重要內容,納入了對市直部門和區縣市的績效考核,形成了“市指導、縣統籌、鄉村為主”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體系。市縣都成立了美麗鄉村建設指揮部,將美麗鄉村建設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重大議事日程、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加強工作調度,對區縣市實行一月一評比、半年一排隊、年底一考核,並且每年召開一次市縣主要領導參加的全市流動現場會。

常德市出臺了《美麗鄉村評價標準》等考評辦法,每年根據工作重點出臺美麗鄉村工作考核辦法,由市美麗鄉村建設指揮部組織各部門開展考評。從2015年開始,對美麗鄉村示範村和創建村開展指標實現率考核,對實現率95%以上的村由市政府授牌,並給予獎勵補助。目前,全市建成美麗鄉村示範村57個,市政府予以授牌表彰,全市上下建設美麗鄉村的共識不斷增強。

2018年,常德市繼續推進示範村建點工作,抓好“百村示範”,常德市主要領導分別聯繫指導1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各區縣市比照建立了相應的工作體系。同時,全市以示範村、創建村為節點,積極推進美麗鄉村成片成帶建設。市級重點支持建設沅水、澧水各一條示範帶,每個區縣市重點打造一個美麗鄉村示範片,力求示範帶與示範片連接貫通,處處體現“桃花源裡”的鄉村特色,努力開創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