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高考要出成績了,那道引發爭議的高考化學題,有答案了嗎?

关注|高考要出成绩了,那道引发争议的高考化学题,有答案了吗?

关注|高考要出成绩了,那道引发争议的高考化学题,有答案了吗?

導語

還有不到一週,高考就要出成績了。焦灼、緊張、惴惴不安……考生和家長的關注點都轉移到成績和報考上。也許一分之遙,就可能決定一個考生未來的人生方向。因此,就不難理解前不久全國試卷那道具有爭議的化學題引起的軒然大波。

也許,隨著時間的慢慢消匿,選A選B或許不再那麼重要了。可是一道化學題背後帶給教育的思考卻是深刻而長遠的。

一道高考化學題引發的爭議

+

2018年全國高考理綜考完後,考全國卷的考生們在網上炸開了鍋,單選題第八題有兩個答案,A可以,B也可以,但是隻能選一個,究竟選哪一個才能得分?

這道題是這樣的:

关注|高考要出成绩了,那道引发争议的高考化学题,有答案了吗?

全國卷1理綜公佈的標準答案是A,但爭議很大,有的考生說:“這道題是化學題,化學中對酶的界定沒有那麼嚴格,按化學題來做的話,就選A。”

但是選了B的考生就不答應了:“一個理論錯的就是錯的,還要分生物和化學嗎?”

選項A 是錯的,毫無疑問,因為果糖是一種雙糖,所以表述是錯誤的。選項B中將酶定義為一種蛋白質,但高中生物課本中的表述是“酶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因此,很多考生認為B選項將”酶“定義為蛋白質,以偏概全,也是錯誤的。

爭議之下,教育部迅速作出回應,表明選A或者B,都得分。但公告同時又再次強調,試卷本身並沒有問題,只是不同群體從不同角度對B選項有不同理解。緊接著,廣東、福建、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山東、河北、山西、湖南,十個省份的教育考試院相繼發佈公告,稱選A選B都得分。

福建:

关注|高考要出成绩了,那道引发争议的高考化学题,有答案了吗?

廣東:

关注|高考要出成绩了,那道引发争议的高考化学题,有答案了吗?

湖南:

关注|高考要出成绩了,那道引发争议的高考化学题,有答案了吗?

至此,選B的考生得償所願,獲得了滿意的答覆。但誰料想,選A的家長不樂意了,覺得此舉對於選A的同學是非常不公平,有失高考的嚴謹性。一時間,輿論四起,騎虎難下,選A選B兩大陣營各說各的理,分不出對錯是非。

那麼,這道題歸根結底到底錯在哪?如何不讓此類錯誤再次發生在高考的試題上,這才是關鍵。

教育主管部門真是“燈下黑”?

+

公告中的說辭,矛盾之處是顯而易見的。

既然題沒有錯,為什麼最終決定兩項都給分呢?這與單選題的規則明顯是不相稱的。

如果說題沒有錯,且兩項都給分的原因如公告中所說是因為“不同群體有不同理解”且“考慮到高中教學實際”,那也只能證明專家組出題之初考慮不周全,這種具有爭議的題目是不應該出現在高考試題中的,因而依然可以歸屬為錯題。

對於該“爭議題”的事故可能引發的對部分學生的不公平以及閱卷工作的困難,公告中並沒有表示出應有的反思。

面對於教育部門的公告態度,有批評者認為這是逃脫責任的表現。

一點資訊號作者@虹野認為:“固然,可能是因為害怕因為‘出錯’會遭到懲罰,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事情總是需要人承擔責任的,這樣一紙公告是在告訴公眾高考出錯題目可以‘集體無責’嗎?我們的教育是在培養沒有責任心的人嗎?是在教導公眾如何躲避責任嗎?”

虹野還提到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遲到五分鐘無論什麼原因都屬於教學事故,教育部門出現如此大的錯誤卻將責任推到“學生思想不統一”,這是明顯的“燈下黑”——只管別人的錯誤,不管自己的錯誤。

幾百萬考生的質疑:

出錯可以原諒嗎?

+

有十年互聯網教育從業經驗徐華認為,並不是一定要出得化學就是化學、生物就是生物來嚴格區分高考試題。

“我希望高考題能夠激發學生們更多的思考,甚至是跨學科的知識的解讀,讓我們的孩子更早學會舉一反三和知識的融會貫通。”這對學生們的未來成長和發展會更有價值。

從事生物研究的青年學者劉毅(化名)認為

“如果對每一年的高考題目深入分析的話,可能或多或少會存在著一點問題,因為科學在發展,有些事情遠遠超出現有教師的理解與教材的內容。”

因此,高考題有爭議不要緊,重點在於維護高考的公平。

“今年高考中出現的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算是處理得不錯的,維護了科學知識的完整性與正確性,保證了評分的公平公正。”

就此,劉毅還進一步提到,多學科融合是當前的一種趨勢,雖然各個學科分開上的課程育人體系短期內可能不會變。

但今年高考中的“雙黃答案”事件以及上海、浙江這幾年的改革事件可能給未來高考命題提供了一個思考方向:可加強命題技術,在不同學科中設置靈活的綜合創新題目。

王開東認為:

“命題老師被關起來,不能查找任何資料,只能絞盡腦汁編題目。

但他們是幾個腦袋編題目,卻又幾百萬考生來考題目,一不小心就會發現問題,只有的問題無關緊要,不像今年那麼棘手而已。”

連標準都不夠可靠,

怎麼教出嚴謹的學生?

+

風波過後,如何避免此類錯誤再出現在高考試題上,是值得去探討的。

教育部需勇敢直面錯誤

教育部在公告中說道,是因為“不同群體偶從不同角度對此題的理解不同”,因此選A選B均給分,卻沒有對自身出題不嚴謹而做出具體的道歉,這樣含糊其辭的回應或許是引發爭議的原因之一。

5月份,北大校長林建華曾因為念錯“鴻鵠”的讀音讓公眾大跌眼鏡,一時輿論沸騰。公眾顯然無法接受一個讀白字的北大校長,也對校長與學者身份的分離頗感焦慮。事情發展到後來,雖然林建華校長的致歉信挽回了一部分輿論,但是他那句“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則被認為面對錯誤的心態仍然不夠坦誠。

針對此次高考錯題事件,21世紀研究院的熊丙奇教授認為,教育考試部門的需要有承認錯誤的勇氣,這才能避免在如此重大的考試中再出現類似錯誤。

他說,從避免引發更大爭議角度、考慮大多數考生的利益出發,這一處理可以理解,因為承認出錯,那這一題目就應該作廢。但是,提高命題質量,杜絕命題疏漏,則是考試命題方必須努力追求的。這需要直面問題,而非迴避問題。只有承認命題出錯,而不是加以掩蓋,才能增強質量意識,切實提高命題質量。

理好教育邏輯,教材編寫要嚴謹

根據王開東的分析,引起爭議還因為考題與考試大綱要求不符。

关注|高考要出成绩了,那道引发争议的高考化学题,有答案了吗?

教育部考試大綱明確指出,理綜卷中生物選擇題是第1-6題,化學是7-13題,物理是14-21題。考試說明中還明文寫到:各學科試題只涉及本學科內容,不跨學科綜合。

如此看來,第8題作為化學題第2題,肯定是按照化學知識來做,怎麼能運用生物學科知識做呢?這明顯與考試大綱不符嗎?

另外,為何化學與生物知識會相互矛盾呢?仔細追究,還是化學教材出來問題,“酶是一類具有高選擇催化性能的蛋白質”教材中寫的清清楚楚,只是這句話不夠嚴謹。

关注|高考要出成绩了,那道引发争议的高考化学题,有答案了吗?

因此,王開東認為,教科書的編寫應該更科學一點,如果連標準都不夠可靠,那怎麼能教出嚴謹的學生呢?

其次,應該把教育邏輯理順。既然教育大綱提到不搞學科融合入,那為什麼放在一起考,而且取名叫理綜。

而理綜者,理科綜合也。既然是理綜,為什麼又不跨學科,不搞學科融合?

我們學生之所以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跟我們嚴格的箱格分科教學有很大的關係。

各個學科水是水,油是油,是脫離的,很難融合,產生跨界的合力。所以打破理化生,政史地的分解,把這些學科融合在一起,對於培養複合型人才也是善莫大焉。

教育者徐華也說道:

“全球化和國際化的今天,社會發展速度很快,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場景也在不斷變化革新,作為一個在職場中的教育從業人員,我可以感受到,單一學科知識特別突出的人,在職場中更適合從事專業的研究工作。但對於要求適應性強、具有創新意識的工作而言,往往更需要那些能夠對多種學科知識進行融合,從相關學科甚至是不相關學科的理論中觸發他靈感或想法的人。”

新高考改革不再考“死知識”

考生要學會多元思考

+

2017年開始實行新高考改革,2018年考試大綱對於考試題型也做了相應調整。

未來將更加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多元思考的能力,學生不在“兩耳不穩窗外事”,而是更向往“詩和遠方”。

高考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試題內容的變化更不會發生在“一夜之間”,這些新變化會逐漸出現在今後一兩年的全國卷或地方卷中。

數學題:加強理性思維考查,體現創新性

以數學知識為載體,考查學生縝密思維、嚴格推理的能力。同時,通過多種渠道滲透數學文化,對提升學生學科素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對數學課程和教學改革均具有積極的導向和促進作用。

語文題:完善試卷設計,實現“關鍵能力”

全面考查

高考語文閱讀反映了信息時代閱讀的特點和要求,全方位考查了閱讀的“關鍵能力”,有效提升了測量的信度和效度,將會促進基礎教育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文學素養和思維品質的全面培養,從而在綜合型人才的培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英語題:突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考查,促進學科素養養成

高考英語通過深度發掘語篇材料思想內涵,突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交際能力、人文底蘊的養成。

如閱讀理解部分選取野生動物保護、植物科學研究、生態系統平衡維護等話題文章設計試題,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基礎上深入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體悟和諧發展之道。

文綜題:體現學科素養導向,引導教學

深入探索

文科綜合注重創新試題設計、挖掘時代主題、構建問題情境。

地理試題注重反映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的價值取向,將地理學思想方法自然、貼切的融入素材。

思想政治學科精心選擇能夠更好地承載學科知識、反映學科特色的素材,貼近學生生活、貼近時代,更好地發揮考試對教學的導向和促進作用。

歷史學科更加註重考查歷史思維過程與方法,如學生對歷史事實和歷史敘述這兩種不同史學概念的理解和辨別程度。

理綜題:科學設計試卷結構,凸顯探究精神

化學試題增加了化學反應圖形和性能關聯圖形的體裁,讓學生在獲得化學信息的基礎上,迴歸到基本反應原理和物質結構知識中去。

物理學科通過將動量和近代物理作為必考內容進行考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認識實際現象,理解更深層次問題。

生物學科要求學生能夠對生物學問題進行探究,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和實施計劃、得出結論、科學表達等;同時,要求學生具備實驗設計、實驗結果預測的能力。

參考文章

王開東. 《一道高考錯題背後的謎團》

麻辣未聞. 《高考題為何兩個標準答案?老師:原因在於考死知識》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