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父母打架,你會找背後原因嗎?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牆!

有家長說:我家孩子最不聽話了,愛玩遊戲,愛玩手機,不愛寫作業,把自己關在屋裡,不理我,不願講話,一講話就和我大聲吵起來了,竟然有一次打起來!

為什麼你一張口講話,孩子立馬不耐煩?

為什麼孩子跟你像是仇人一般?

孩子和父母打架,你會找背後原因嗎?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牆!

其實,這都是溝通不順暢的原因,溝通能夠消除一切障礙,順暢不會從天而降,是溝通的結果。

我們看一首詩,是來魯思·貝本梅爾寫的

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牆)!

聽了你的話,我彷彿受了審判,

無比委屈,又無從分辨,

在離開前,我想問,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嗎?

在自我辯護前,

在帶著痛苦或恐懼質問前,

在我用言語築起心靈之牆前,

告訴我,我聽明白了嗎?

語言是窗戶,或者是牆,

它們審判我們,或者讓我們自由。

在我說與聽的時候,

請讓愛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裡有話要說,

那些話對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語無法傳達我的心聲,

請你幫我獲得自由好嗎?

孩子如果你認定我不在乎你,

請透過我的言語,

傾聽我們共有的情感。

孩子和父母打架,你會找背後原因嗎?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牆!

其實,有效溝通很關鍵。

何為有效溝通?有效溝通促使對方接受的溝通。就是通過聽說讀寫等載體,通過演講、會見、對話、討論、信件等方式,將思維準確、恰當地表達出來,以促使對方更好地接受。

達成有效溝通必須具備的兩件必要條件:信息發送者清晰的表達信息的內涵,以便信息接受者能確切的理解;其次,信息發送者重視信息接受者的反應並根據其反應及時修正信息的傳遞,免除不必要的誤會。兩者缺一不可。

孩子和父母打架,你會找背後原因嗎?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牆!

例如:和孩子說好了八點十分開始做作業,但孩子九點還沒有開始動,於是家長火冒三丈,開始質問,孩子也會解釋,你就會不自覺地說“你這樣磨磨蹭蹭不求上進!”“你怎麼總是不懂事”……於是負能量的標籤就這樣給孩子貼上了!面對孩子的辯解,你聲音變大了,“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還和我爭吵……!”接著會搬出更多的陳年舊事,更大的聲音,你以為孩子聽了你的話,其實,不是的,孩子不想說了,也拒絕和你溝通了。是用沉默來代替對抗。

孩子和父母打架,你會找背後原因嗎?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牆!

我們再來看一個獅子和老虎的故事:

獅子和老虎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衝突,到最後,兩敗俱傷。獅子快要斷氣時,對老虎說:“如果不是你非要搶我的地盤,我們也不會弄成這樣。”老虎吃驚地說:“我從未想過要搶你的地盤,我一直以為是你要侵略我。”

溝通,很重要!兩個人的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情緒不對,內容就會被扭曲。 明明是表達你的意思,卻讓情緒上了上風,心時想著溝通,語言卻陰陽怪氣,不知道是溝通還是挑釁?嘴上喊著溝通,脾氣卻比誰都大,不知道是溝通還是吵架,要溝通,就誠心實意,平和的情緒,誠懇的語氣。

孩子和父母打架,你會找背後原因嗎?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牆!

那麼,如何達到有效溝通呢?:

第一步:表達你要的,而不是不要的,做正向引導。

第二步:表達感受,而不是情緒,表達自己是憤怒的而不是憤怒地去表達。

第三步:表達你的需要,而不是抱怨。

第四步:表達你要去的方向,而不是抱怨你所在的位置,看目標而不是陷在事件了!不要糾著一件事使勁說,從現象看本質

所以,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孩子和父母打架,你會找背後原因嗎?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牆!

例如看到孩子呯地關上門,氣不打一處來!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自己有情緒,憋著埋怨去和孩子溝通,而是平復心情後再去溝通。

我們家長站在一個公正的角度去說事情,不一味指責孩子,講話不要命令式語氣,當孩子心煩的時候,家長不要高高在上,直接批評指導,家長要做就是低下身體子學會傾聽,瞭解孩子真正的感受,把孩子的想法引導著說出來!一流父母是榜樣,二流的父母是教練,三流的父母是保姆!

我們要從自己做起,成為榜樣!發揮榜樣的力量!

多和孩子溝通吧,他們會讓你看到不一樣的角度和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